古汉语字词典-第3版

古汉语字词典-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运富 著
图书标签:
  • 古汉语
  • 词汇
  • 字形
  • 字义
  • 语法
  • 工具书
  • 语言学
  • 汉语言
  • 教学
  • 参考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发图书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青年
ISBN:9787500675617
商品编码:29771742725
出版时间:2014-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古汉语字词典-第3版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2-01
作者:李运富 译者: 开本: 32开
定价: 98.00 页数: 印次: 7
ISBN号:9787500675617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3

内容提要

本典共收录和解释约9000个单字和约20000个复音词语,解释详明,取舍得当,检索方便,是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人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古代典籍的必备工具书。


辞海(第七版) 内容简介 《辞海》(第七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的一部内容全面、收录丰富、释义精当的大型综合性辞典,是衡量一部辞典权威性和详实程度的标杆之作。它不仅是学习、研究、工作的必备工具书,更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本版历经数年精心编纂,以“与时俱进,精益求精”为指导思想,全面吸收了新时代以来在各个学科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出现的社会新词汇,力求提供一个准确、权威、与当代社会发展同步的知识总汇。 规模与结构 《辞海》(第七版)在收录规模上达到了历史新高。全书约收入条目十余万条,总字数超过一千五百万字。全书采用十三卷本的宏大结构,涵盖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文化艺术等几乎所有知识门类。其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兼顾了学科的系统性和检索的便捷性。 重点革新与特色 相较于前几版,《辞海》(第七版)在多个方面进行了重大的修订与提升: 一、 学术前沿的全面覆盖: 本版特别加强了对前沿科学技术领域的收录力度。在信息技术方面,如人工智能(AI)、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领域的关键术语和概念得到了详尽的界定和阐释;在生命科学领域,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合成生物学、免疫疗法等重大突破的术语均被纳入,并提供了最新的科学共识。这使得《辞海》能够真实反映当代科技发展的脉络。 二、 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入挖掘: 在人文学科方面,本版秉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宗旨,对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典籍、人物、制度、艺术流派进行了更为深入和精准的考证与释义。例如,对先秦诸子、魏晋玄学、宋明理学等核心思想体系的阐述,吸收了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力求还原其原貌与精髓。对于出土文献(如甲骨文、竹简、敦煌文书)中新释读的词语,也进行了审慎的收录和标注。 三、 词汇的时代性与规范性: 本版高度关注现代汉语的演变和规范化建设。大量收录了近十年来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新词、新语、网络热词(经过严格的学术筛选,确保其具备长期生命力而非昙花一现的口语表达),同时,对涉及国家机构、法律法规、社会管理等领域的专用名词进行了严格的术语规范校订,确保了语言使用的权威性与统一性。 四、 释义的严谨性与可读性并重: 《辞海》始终坚持“求实”的编辑方针。释义力求做到准确、简明、扼要。对于多义词,清晰地按义项序号排列,并明确标注其在不同学科、不同历史时期的侧重点。插图和图表的使用更加精良化,如重要的地质剖面图、生物结构图、复杂公式推导图等,极大地增强了抽象概念的可视化理解。 五、 国际视野的拓展: 本版在收录世界历史、地理、宗教、哲学概念时,更加注重其跨文化交流的视角。对重要的国际组织、世界遗产、外国重要历史人物和学术流派的释义,参考了国际学术界的通用标准,力求做到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具备国际视野。 收录范围概述 基础学科: 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等核心理论的最新进展。 应用技术: 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土木建筑、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名词。 生命健康: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工程等领域的专业术语。 人文社会: 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历史学、语言文学等学科的重要概念、专有名词、人名地名。 艺术与体育: 音乐、美术、建筑艺术、影视传媒、体育运动等领域的术语、流派、技法及代表人物。 总结 《辞海》(第七版)不仅是一部工具书,更是新时代中国知识体系的集成和展现。它以其磅礴的体量、严谨的考证和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无疑将继续巩固其作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性工程”的崇高地位。无论您是高校师生、科研工作者、政府公务人员,还是对知识探索充满热情的普通读者,《辞海》(第七版)都是您案头不可或缺的权威参考宝典。它将引导读者穿梭于浩瀚的知识海洋,为理解世界、认识中国提供坚实可靠的指引。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它并非高高在上地展示古人的语言,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和的方式,引导我们去理解古人是如何思考和表达的。例如,它在解释一些具有浓厚哲学意味的词汇时,会巧妙地穿插一些古代学者的批注或辩析,这让原本抽象的语义变得具体可感。这种“旁征博引”又不失条理的做法,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我不是科班出身,过去总觉得古汉语晦涩难懂,但通过这本书的引导,我发现很多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表达,其实都可以在古代找到源头,这种发现的乐趣,远胜于机械记忆。它让我对“活的语言”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古文并非僵死的文字符号,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思想载体。

评分

这本书在版本更新上的努力值得称赞。作为第三版,它显然吸纳了近些年来学界在古汉语词汇研究上的最新成果,对一些长期存在争议的词义进行了修正或补充说明。我注意到,在某些词条的解析末尾,新增了一些“辨析”或“新说”的注释,这些内容极为精炼,直指要害,显示出编纂者对学术前沿的关注。对于工具书而言,与时俱进是保持生命力的关键。相较于我手边一些年代久远的版本,新版在细节处理上的细腻之处更加突出,无论是对异体字的收录,还是对特定时期俗语、谚语的释义,都体现出精益求精的态度。这使得它不仅是回顾经典的工具,更是探索和参与当代古汉语研究的一个有力支点。

评分

这本书的编纂理念无疑是相当扎实的,它显然不是简单地罗列字形和字义,而是深入挖掘了词语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流变与内涵的演变。我惊喜地发现,它对于一些多义词的解释非常细致,不仅提供了最常见的现代汉语对应,更追溯了其在《诗经》、《楚辞》乃至于汉赋中的特定语境用法。比如,一个看似简单的助词,在不同的句式中竟然能展现出如此微妙的语气差异,这一点如果只看现代解释是绝对无法体会到的。编者似乎下了大功夫去梳理那些被后世逐渐淡化或误解的用法,这对于我们重构古代语境、理解作者的原意至关重要。这种深入骨髓的考据精神,让这本书的权威性大大提升,不再是泛泛而谈,而是提供了坚实的语义学支撑。

评分

我特别喜欢它在收录词条时的广度和深度,很多冷僻的、只在特定朝代或文人群体中使用的词汇,竟然也能被一一囊括其中。这对于进行文学史研究或者古籍校勘工作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过去查阅类似词汇,往往需要在好几本不同的专业词典之间来回比对,耗时费力,而且容易遗漏细微差别。而这本书似乎做到了“一网打尽”,并且在释义后面附带了清晰的例证出处,这一点太关键了。我试着查找了几个宋明理学中的核心术语,它的解释不仅准确,而且简明扼要,没有过多冗余的学术术语干扰,真正做到了服务于读者,而不是炫耀编纂者的博学。这种实用性与学术性的完美结合,体现了编纂团队高超的驾驭古汉语的能力。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充满了古典韵味,那种深沉的墨色和烫金的字体搭配,立刻让人联想到厚重的文化积淀。我拿到书的时候,首先被它的装帧吸引了,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仿佛捧着一部穿越时空的文化瑰宝。内页的纸张质地也相当考究,印刷清晰,即便是那些古奥的篆隶字体,也能看得清楚分明,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用心,疏密有致的布局让每一条释义都显得井井有条,查阅起来非常方便。对于一个正在努力啃读先秦文献和中古诗词的人来说,这样一本实体工具书的触感和翻阅的仪式感,是任何电子设备都无法替代的。它不仅仅是一个查询的工具,更像是一个可以陪伴我逐步深入古文世界的良师益友,每次翻开,都能感受到那种沉静而专注的研究氛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