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古汉语字词典-第3版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2-01 |
| 作者:李运富 | 译者: | 开本: 32开 |
| 定价: 98.00 | 页数: | 印次: 7 |
| ISBN号:9787500675617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3 |
本典共收录和解释约9000个单字和约20000个复音词语,解释详明,取舍得当,检索方便,是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人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古代典籍的必备工具书。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它并非高高在上地展示古人的语言,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和的方式,引导我们去理解古人是如何思考和表达的。例如,它在解释一些具有浓厚哲学意味的词汇时,会巧妙地穿插一些古代学者的批注或辩析,这让原本抽象的语义变得具体可感。这种“旁征博引”又不失条理的做法,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我不是科班出身,过去总觉得古汉语晦涩难懂,但通过这本书的引导,我发现很多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表达,其实都可以在古代找到源头,这种发现的乐趣,远胜于机械记忆。它让我对“活的语言”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古文并非僵死的文字符号,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思想载体。
评分这本书在版本更新上的努力值得称赞。作为第三版,它显然吸纳了近些年来学界在古汉语词汇研究上的最新成果,对一些长期存在争议的词义进行了修正或补充说明。我注意到,在某些词条的解析末尾,新增了一些“辨析”或“新说”的注释,这些内容极为精炼,直指要害,显示出编纂者对学术前沿的关注。对于工具书而言,与时俱进是保持生命力的关键。相较于我手边一些年代久远的版本,新版在细节处理上的细腻之处更加突出,无论是对异体字的收录,还是对特定时期俗语、谚语的释义,都体现出精益求精的态度。这使得它不仅是回顾经典的工具,更是探索和参与当代古汉语研究的一个有力支点。
评分这本书的编纂理念无疑是相当扎实的,它显然不是简单地罗列字形和字义,而是深入挖掘了词语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流变与内涵的演变。我惊喜地发现,它对于一些多义词的解释非常细致,不仅提供了最常见的现代汉语对应,更追溯了其在《诗经》、《楚辞》乃至于汉赋中的特定语境用法。比如,一个看似简单的助词,在不同的句式中竟然能展现出如此微妙的语气差异,这一点如果只看现代解释是绝对无法体会到的。编者似乎下了大功夫去梳理那些被后世逐渐淡化或误解的用法,这对于我们重构古代语境、理解作者的原意至关重要。这种深入骨髓的考据精神,让这本书的权威性大大提升,不再是泛泛而谈,而是提供了坚实的语义学支撑。
评分我特别喜欢它在收录词条时的广度和深度,很多冷僻的、只在特定朝代或文人群体中使用的词汇,竟然也能被一一囊括其中。这对于进行文学史研究或者古籍校勘工作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过去查阅类似词汇,往往需要在好几本不同的专业词典之间来回比对,耗时费力,而且容易遗漏细微差别。而这本书似乎做到了“一网打尽”,并且在释义后面附带了清晰的例证出处,这一点太关键了。我试着查找了几个宋明理学中的核心术语,它的解释不仅准确,而且简明扼要,没有过多冗余的学术术语干扰,真正做到了服务于读者,而不是炫耀编纂者的博学。这种实用性与学术性的完美结合,体现了编纂团队高超的驾驭古汉语的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充满了古典韵味,那种深沉的墨色和烫金的字体搭配,立刻让人联想到厚重的文化积淀。我拿到书的时候,首先被它的装帧吸引了,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仿佛捧着一部穿越时空的文化瑰宝。内页的纸张质地也相当考究,印刷清晰,即便是那些古奥的篆隶字体,也能看得清楚分明,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用心,疏密有致的布局让每一条释义都显得井井有条,查阅起来非常方便。对于一个正在努力啃读先秦文献和中古诗词的人来说,这样一本实体工具书的触感和翻阅的仪式感,是任何电子设备都无法替代的。它不仅仅是一个查询的工具,更像是一个可以陪伴我逐步深入古文世界的良师益友,每次翻开,都能感受到那种沉静而专注的研究氛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