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新英汉汉英词典(修订版.双色缩印本)商务印书馆高中初中小学生双语互译多功能字词典工具书英汉英双

正版 新英汉汉英词典(修订版.双色缩印本)商务印书馆高中初中小学生双语互译多功能字词典工具书英汉英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词典
  • 英汉词典
  • 汉英词典
  • 双语词典
  • 工具书
  • 学习
  • 教育
  • 中小学
  • 商务印书馆
  • 修订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磐恒志行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ISBN:9787517601838
商品编码:29798783663
丛书名: 新英汉汉英词典(修订版.双色缩印本)
开本:16开

具体描述

英汉词典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体例说明Guide to the Use of the Dictionary

略语表Abbreviations Used in the Dictionary

正文The Dictionary

汉英词典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体例说明Guide to the Use of the Dictionary

略语表Abbreviations Used in the Dictionary

正文The Dictionary

汉字笔画索Index


 


目录

商品参数

书名:新英汉汉英词典(修订版双色缩印本)

:《新英汉汉英词典》编委会

I S B N :9787517601838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5-12-01

印刷时间:2015-12-01

:3400000

:1608

:64

:精装

:739g

:45

内容简介

《新英汉汉英词典(修订版·双色缩印本)》由《英汉词典》和《汉英词典》两部分组成。

《汉英词典》收单字条目3700余个,多字条目20000余条。标注拼音和词性,并提供汉、英双解释义和丰富的例证。

《英汉词典》收词12000余条,连同派生词、复合词、词组和习语等,共计收词40000余条。提供音标、词性、释义、例句、用法、搭配、近义、反义等。

《新英汉汉英词典(修订版·双色缩印本)》适合大、中学生及具有中、高等英语水平的各类读者使用。



《博雅中华通鉴: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史》 作者: 王立群、王鼎钧 等 著名历史学家及文化学者 出版社: 华夏文博出版社 装帧: 精装,全彩印刷,共四卷,附赠精美图谱和大事年表 字数: 约150万字 --- 内容概述: 一部气象万千的中华文明史诗 《博雅中华通鉴》并非一部简单的历史编年史,而是一部立足于宏大叙事、深挖文化内核的通史巨著。它以时间为经,以文明发展为纬,力求全面、立体地展现中华文明从远古曙光到近现代复兴的完整脉络。本书的视角超越了传统政治史的框架,着重探讨了中华文明的思想演变、制度创新、艺术成就、科技进步以及社会风貌的变迁,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立体、鲜活、可感知的中华历史图景。 全书分为四个主要卷册,每一卷都聚焦于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关键转型期: 第一卷:文明之源与奠基(约公元前21世纪前至公元前221年) 本卷聚焦于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形态。它深入探讨了黄河、长江流域的史前文化,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如何孕育出早期国家的雏形。重点阐述了夏商周三代的礼乐制度、宗法观念如何构建了中国早期社会的精神秩序和政治结构。 思想的萌芽: 详述甲骨文的发现及其所揭示的早期信仰体系。深入剖析西周“德”与“命”的观念如何塑造了早期的政治合法性。 礼乐文明的构建: 详细解读《周礼》的内涵,分析礼制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宗法制度对后世家族伦理的深远影响。 诸子百家的争鸣: 细致梳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变背景下,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主要学派的形成及其核心主张。重点分析孔子“仁学”和老庄“自然无为”思想的对立统一,以及它们如何为后世中国精神世界奠定了基石。 第二卷:大一统与帝国气象(公元前221年—公元581年) 本卷描绘了秦汉的强力整合到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与文化融合。它不仅记录了帝国的建立与兴衰,更着重分析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演变。 秦汉的制度革命: 探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的意义,及其对中华版图和民族认同的决定性贡献。深入分析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动因及其对中国两千年官僚体制的影响。 丝绸之路的辉煌: 详细描绘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分析丝绸之路在物质贸易、技术传播和文化交流(特别是佛教东传)中的中枢地位。 乱世中的文化淬炼: 深入分析魏晋时期玄学(竹林七贤)的兴起,探讨在政治动荡下士人对生命本真和个体价值的探索。详述南北文化在民族大融合背景下的碰撞与吸收,为隋唐盛世的多元开放奠定了文化基础。 第三卷:盛世的辉煌与转折(公元581年—公元1368年) 本卷涵盖了隋唐的鼎盛、宋代的内敛精致以及元朝的并存融合,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构和文化艺术达到顶峰的时期。 唐代的恢弘气象: 全面展示唐代在政治(三省六部制)、经济(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军事以及文化上的空前繁荣。着重分析科举制度的完善对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艺术方面,详细鉴赏唐诗的巅峰成就、唐三彩、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 宋代的理学转型与市民生活: 探讨宋代在军事上的相对弱势与经济、科技、商业上的巨大突破。深入解析程朱理学的诞生,分析其如何重塑了社会伦理和知识分子的行为准则。本卷特别描绘了《清明上河图》所展现的北宋都城市民生活的繁荣与市井文化的发达。 蒙古帝国的疆域拓展与文化交流: 考察元朝对欧亚大陆的空前影响,分析其在疆域管理上的创新,以及中西文化在天文、数学、医学等领域的深入交流。 第四卷:晚期帝制与近代转型(公元1368年—1949年) 本卷关注明清两代的高度集权化趋势,以及近代中国在内忧外患中寻求自救和现代化的艰难历程。 集权的顶峰与僵化: 详述明代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和特务机构对皇权强化的影响。分析清代“康乾盛世”背后的社会结构性矛盾,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必然性与负面效应。 思想的沉寂与萌动: 梳理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潮(如黄宗羲、顾炎武的“实学”),分析其作为对僵化理学和专制制度的反思,为近代思想变革埋下的伏笔。 近代的剧变与新生: 系统梳理自鸦片战争起,中国如何被迫卷入世界体系。重点分析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现代化尝试。本卷以对中国近百年探索的深刻反思作结,展望中华文明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塑与复兴。 本书的独特价值与特色 1. 多维交叉叙事: 本书采用“主题切片”与“时间主线”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在讲述某个朝代时,会插入关于该时期科技(如四大发明)、艺术(如书法绘画)、经济制度(如赋税变迁)的专题章节,使读者能从不同侧面理解历史的复杂性。 2. 强调思想史的连续性: 著者深入剖析了历代核心思想(如道、儒、释、法)的相互影响和继承发展,力求展示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精神内核。 3. 精选图像与地图: 全书配有大量由专业历史地图绘制师团队制作的原创高精度地图,清晰标示了历代疆域、水系、交通路线。同时,精选了数百幅珍贵文物图片、建筑复原图、名人画像,极大增强了阅读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4. 学术性与可读性的平衡: 尽管内容严谨详实,引用了大量一手史料和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但作者的叙事风格流畅、深入浅出,避免了纯粹的学术术语堆砌,确保了广大历史爱好者和普通读者的阅读体验。 《博雅中华通鉴》是一次对中华文明深层基因的探寻,它不仅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解析了“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它如何塑造了今天的我们”。它是一部献给所有热爱中华文化,渴望深刻理解自身文明根源的读者的厚重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很多工具书都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因为市面上的“多功能”往往意味着“样样稀松”,但这个版本的定位非常明确——服务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双语互译需求。我更看重的是它在英汉互译的精准度上能做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很多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下,中文的翻译会天差地别,如果一本词典只是简单地罗列多个意思而不作情景区分,那就失去了其价值。我希望看到的是,它能对那些一词多义的复杂情况进行细致的划分,并且提供丰富的例句来佐证。对于初高中生来说,掌握地道的表达方式比死记硬背单词本身重要得多。如果它能在词组、习语,甚至是常用句型的翻译上做得深入细致,那它就不仅仅是一个查词的工具,更像是一位耐心的语言陪练。双色缩印的设计,我猜想可能是为了区分词条的主次或者提供即时的语法提示,这种视觉上的引导,对于需要快速定位信息的学习者来说,绝对是加分项。这种级别的词典,应该是能陪伴孩子度过整个基础学习阶段,从最初的懵懂到后来的熟练运用,它提供的就是一套完整的知识框架,而不是零散的碎片信息。

评分

这本厚重的词典,初拿到手时,就有一种踏实感,仿佛捧着知识的砖头。我之前用过好几本不同出版社的英汉词典,但总觉得在某些特定领域或者新兴词汇的收录上不够全面,总是在查阅时留有一丝遗憾。这本书的“修订版”字样让人眼前一亮,意味着它吸纳了最新的语言发展成果,这对于需要紧跟时代潮流的学生和研究者来说至关重要。更别提它还是商务印书馆出品,这几乎是权威和严谨的代名词,让人对内容的准确性和深度充满信心。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的用心,那种双色缩印的设计,在保证了信息量巨大的同时,也尽可能地保持了阅读的舒适度,不像有些工具书,恨不得把所有字都挤在一起,看久了眼睛生疼。作为一本面向高中、初中小学生的工具书,它对复杂概念的解释必然是做到了清晰易懂,既能满足应试的基本需求,又能激发更深层次的学习兴趣。我期待着在使用中,它能成为我攻克英语学习难关的坚实后盾,尤其是在面对那些晦涩难懂的语境时,它的多功能互译特性,想必能提供意想不到的帮助。这种工具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有多花哨,而在于它能多稳定、多准确地在你需要时提供支持,而从外观和出版社背景来看,它无疑是做到了这一点。

评分

我一直觉得,一本好的词典应该是能“读”进去的,而不仅仅是“查”完就放下的。这本书的定位似乎是在为高中初中学生量身打造,那么它在“引导学习”方面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期望它在每一个词条下,除了标准释义,还能提供一些与该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或者词源信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远比死板的填鸭式教育更有效。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进行双语写作或口语表达的学生,光知道词义是不够的,他们需要知道这个词在什么场合下使用是最恰当的。如果它能像一本微型的语言百科全书那样,在词条中巧妙地穿插这些信息,那么它就成功地超越了传统词典的范畴。双色缩印的版式,如果能巧妙地利用颜色区分出词性、例句和扩展信息,那么查找效率会大大提升,减少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毕竟,学习语言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过程,工具的便捷性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持续动力。

评分

从实用性角度来看,便携性和耐用性也是我衡量一本工具书的重要标准。虽然这本看起来篇幅可观,但“缩印本”的字样透露出一丝希望,这意味着它在有限的开本内塞入了尽可能多的信息,便于日常携带和翻阅,这对于需要经常背着书本往返于学校和家里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实际的考量。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本双语互译的工具,它的稳定性必须极高。我曾经遇到过一些词典,某些页码的纸质非常脆弱,或者在反复翻阅后容易脱胶,这就严重影响了其作为长期学习工具的可靠性。我期待商务印书馆出品的这本修订版,在装帧工艺上能够体现出应有的水准,能够承受得住青春期孩子那种高强度的使用频率,无论是用荧光笔做标记,还是在桌面上快速地翻找,它都应该能稳稳当地“撑住”。一本好的工具书,理应是那种能够陪伴你走完整个学习阶段,甚至在多年后还能在书架上找到它,并从中获得回忆和知识沉淀的伙伴。

评分

从一个资深“词典囤积者”的角度来看,评价一本词典的优劣,很大程度上要看它在“工具性”和“学术性”之间的平衡。很多面向大众的词典,为了追求简洁,会牺牲掉一些学术上的严谨性,而纯粹的学术词典又过于晦涩,不适合日常查阅。我更欣赏那些能将两者结合得恰到好处的作品。“多功能字词典”这个名号,暗示了它不仅仅是字母排序的罗列,可能还包含了同义词辨析、近义词辨析,甚至对一些容易混淆的形近词也做了区分。对于正在形成语言体系的学生来说,这种精细化的对比至关重要,它能帮助他们建立起更清晰的词汇网络。而且,我们不能忽略“双语互译”这个核心功能,它要求编者不仅要精通英语,对中文的表达习惯也要有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避免生硬的直译。商务印书馆在这个领域积累的底蕴,相信能确保其在文化层面的准确转译上不会失水准。这种厚重的工具书,它需要的是经得起反复翻阅和推敲的质量,而不是一次性的快消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