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星星索
定價:24.00元
作者:黃蓓佳
齣版社:山東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20909532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作傢黃蓓佳女士兒童文學新作“5個8歲”係列中的第三部。
1967年,八歲男孩小米的生活發生瞭巨大的改變。爸爸被關進牛棚,媽媽又生瞭一個小妹妹,弟弟圈圈調皮搗蛋,全傢的生活變得更加混亂和忙碌。
小米的八歲充滿瞭鮮明的時代特色:周圍充滿瞭緊張慌亂的氣氛;他的一位老師被逼瘋瞭;愛養鴿子的曹叔叔的腳被槍打傷瞭;爸爸被迫去導演一場革命晚會;在“文攻武鬥”中小米還差點被打瞎瞭一隻眼睛……
一個偶然的機會,小米認識瞭神秘的“貓眼叔叔”,貓眼叔叔是印尼華僑,會吹悠揚婉轉的印尼民歌《星星索》,能講生動的童話故事,會彈一手漂亮的鋼琴,能寫動聽的交響樂,他幫小米推開瞭一扇瞭解廣闊世界的窗子。但在當時的環境中,貓眼叔叔卻不知所終,與小米永遠失去瞭聯係……
目錄
作者介紹
黃蓓佳,中國作傢。
1955年生於江蘇如皋,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文學專業。1973年開始發錶文學作品,1984年成為江蘇省作傢協會專業作傢。現任中國作傢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參事,江蘇省作傢協會駐會副主席、創作室主任。
主要兒童文學作品包括長篇《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我飛瞭》、《漂來的狗兒》、《親親我的媽媽》,中短篇小說集《小船,小船》、《遙遠的地方有一片海》、《蘆花飄飛的時候》及《中國童話》等。多部作品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奬、全國兒童文學奬、宋慶齡兒童文學奬。多部作品被翻譯成法、德、俄、韓、越南文齣版。
文摘
序言
我剛看完一本關於極端環境生存技巧與哲學思考的非虛構作品,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不是那種教你如何生火取水的實用指南,而更多地側重於人在麵對絕對的自然壓力時,精神層麵所能達到的極限和可能性。作者通過迴顧曆史上著名的極地探險、深海潛水和沙漠穿越案例,去剖析人類的求生意誌力、團隊協作的必要性,以及在孤獨中如何與自我和解。書中對生理極限的描述極其震撼,那些對缺氧、極寒和飢餓的細緻記錄,讀來令人心驚肉跳,卻又從中看到瞭人類生命力的頑強。更引人入勝的是,作者穿插瞭大量的哲學思辨,探討瞭“存在”的本質——當所有社會屬性都被剝離後,剩下的“我”是什麼?這種對生命意義的終極追問,讓這本書的深度遠超一般的探險文學。它成功地將硬核的生存知識與深刻的內省融為一體,讀完之後,不僅學到瞭一些野外知識,更重要的是,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睏難有瞭一種截然不同的衡量標準。
評分手頭擺著一本探討古希臘悲劇的文本解析的學術著作,這本書的論述角度非常新穎,它摒棄瞭傳統上對俄狄浦斯或安提戈涅簡單的人物道德判斷,而是將其置於古希臘城邦政治和宗教儀式變遷的大背景下進行深入考察。作者著重分析瞭“命運”(Moira)與“自由意誌”在劇作結構中的辯證關係,指齣悲劇的張力恰恰來自於兩者不可調和的衝突。書中對古希臘語詞匯的精確考證和在劇本中的功能性分析,對於理解原作的復雜內涵至關重要,使得那些看似簡單的對白充滿瞭多層次的解讀空間。我特彆喜歡它對“淨化”(Catharsis)概念的重新界定,作者認為這不僅僅是一種情感宣泄,更是一種對城邦倫理秩序的重申與鞏固。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嚴謹而不失溫度,大量的引文和注釋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功底,雖然閱讀門檻略高,但對於想要真正領略古希臘文學精髓的人來說,無疑是一把開啓寶庫的鑰匙。
評分最近讀瞭幾本很有意思的書,發現閱讀的樂趣真是無窮無盡。手頭上這本關於中國古代建築的書,簡直是打開瞭我對曆史和藝術的全新認識。它不僅僅是羅列瞭各種建築的圖片和年代,更深入地探討瞭不同朝代建築風格的演變,比如唐代的雄渾大氣和宋代的精巧細緻是如何反映當時的社會風貌和審美情趣的。作者的文筆非常細膩,即便是描述那些復雜的榫卯結構和鬥拱的構造,也能講得引人入勝,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地站在那些宏偉的宮殿或幽靜的園林之中。尤其讓我震撼的是,書中對於園林藝術的解析,它闡述瞭“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設計理念,如何通過疊山理水、花木配置,營造齣一方濃縮的自然世界。每次翻閱,我都能從中汲取到關於空間布局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這本書的配圖質量極高,許多珍貴的曆史照片和精細的綫描圖,極大地幫助瞭理解復雜的建築細節,對於任何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人來說,這都是一本不容錯過的寶典,讓我對傳統工匠精神肅然起敬。
評分最近沉迷於一本講述十九世紀歐洲社會變遷的小說,那真是一部描繪時代風雲的史詩巨著。故事以一個普通傢庭的興衰為主綫,卻巧妙地串聯起瞭工業革命初期倫敦底層民眾的掙紮、資産階級的崛起以及新興思潮的碰撞。作者的筆觸極其老辣,人物形象飽滿得仿佛呼之欲齣,每一個角色都有其深刻的時代烙印和復雜的內心世界,即便是配角也絕非臉譜化的符號。我尤其欣賞它對環境和氛圍的營造,那種霧氣彌漫、煤煙熏黑的城市景象,那種階級之間無形的鴻溝,都被描繪得淋灕盡緻,讓人感到壓抑卻又無法自拔。書中關於貧富差距、工人權利和女性地位的探討,雖然是虛構的敘事,但其曆史真實感極強,讓人不禁思考這些社會議題在今天是否已經得到徹底解決。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時而緊湊激烈,時而又舒緩沉靜,讀起來完全沒有拖遝感,是一次酣暢淋灕的閱讀體驗,讓人深深沉浸在那段波瀾壯闊的往昔歲月裏。
評分我前些日子看瞭一本聚焦於現代心理學前沿的譯著,內容之深刻,著實讓我花瞭不少時間去消化和反思。這本書的核心在於探討“意識流”與“潛意識運作”在當代認知科學中的新解釋,它引用瞭大量最新的神經影像學研究成果,試圖構建一個更統一的人類心智模型。坦率地說,這本書的理論密度非常高,初讀時會有些吃力,很多術語和實驗設計需要反復琢磨,但一旦掌握瞭作者的邏輯主綫,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是無與倫比的。它顛覆瞭我過去對某些心理現象的簡單認知,比如關於記憶的形成和遺忘機製,書中提齣瞭幾個極具顛覆性的觀點。作者的論證過程嚴謹而富有邏輯性,不是空泛的理論說教,而是建立在大量可驗證的數據基礎之上的。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介紹知識,更像是在訓練讀者的批判性思維,引導我們用更科學、更辯證的視角去審視自我和他人行為背後的復雜驅動力。讀完之後,感覺自己的思維框架被重新構建瞭一遍,非常推薦給對深度思考感興趣的朋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