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沉醉於歐洲之魅——一個作傢的N次歐羅巴之旅
定價:30.00元
作者:葉永平
齣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5202056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34國的所看、所想、所感、所悟以文字形式錶達齣來,使讀者仿佛也跟著遊瞭一迴歐洲,配以圖片的錶達,仿佛讓人身臨其境,妙不可言。
目錄
序一——再遊歐洲
序二
沉醉於愛爾蘭之魅
查理四世700年後的捷剋
贊嘆布達與佩斯交相輝映
古老又年輕的首都
感受裏加灣的海風
塔林,波羅的海傳奇
立陶宛,榮膺“歐洲必遊”的背後
歐洲之心,天堂之境
“紅白格子”的故鄉
走進今日之黑山
沒有瓦爾特的薩拉熱窩
硝煙散去後的城市
在埃菲爾鐵塔上遠眺
在英倫大地上的遐想
從勃蘭登堡門齣發
像巧剋力那樣的瑞士甜蜜之行
沉浸於施特勞斯的音樂中
在諾貝爾的故鄉
冰島:有“冰”也有“火”
美麗的波羅的海女兒
穿越迷人的挪威
走進安徒生的“童話世界”
硃自清筆下荷蘭的今日之行
歐洲的陽颱——盧森堡
漫步在布魯塞爾
迴味葡萄牙
感受高迪的城市——巴塞羅那
品味意大利
領略梵蒂岡的藝術
拾掇愛琴海畔的文明遺珠
摩納哥之藍色海岸綫
袖珍小國與郵票大國
聖馬力諾的古老鍾聲
去“免稅天堂”安道爾“血拼”
再望明天——代後記作者介紹
葉永平,旅遊散文作傢,上海作傢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微型小說學會會員,《散文選刊·下半月》2014年簽約作傢。上海市浦東新區建設交通委員會原局調研員。2014年退休。已發錶文學作品300餘萬字,齣版作品集12部,照片700多張。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親曆感”是毋庸置疑的,但這種親曆感並非僅僅依賴於詳盡的行程記錄。更讓我感到震撼的是作者在文字中流露齣的那種對“孤獨”的坦誠。一個人的旅行,必然會麵對各種需要自我消解的時刻,而作者並沒有迴避這些內心的波動,反而將它們作為觀察世界的另一扇窗。在威尼斯那些空曠的小巷裏,在清晨尚未蘇醒的廣場上,他記錄下的那種與世界保持著微妙距離的疏離感,非常真實。這使得這本書沒有落入那種浮誇的“人生贏傢式”的遊記窠臼。相反,它更像是一次靈魂的獨白,通過與歐洲古老文明的碰撞,來反觀自身的渺小與成長。這種坦誠,讓我作為一個普通讀者,找到瞭情感上的共鳴點,覺得作者就像一個老朋友,在嚮我傾訴他那些在外漂泊的心緒,而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導遊在做介紹。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非常引人注目,那種深邃的藍色調配上燙金的字體,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原本以為這是一本旅行隨筆集,畢竟“歐羅巴之旅”這個標題很直白,但翻開內頁纔發現,作者的筆觸遠不止於記錄風景那麼簡單。他似乎有一種魔力,能把那些尋常的街角、博物館裏的展品,甚至是路邊遇到的一個老者,都賦予瞭深刻的生命力和故事性。比如書中對羅馬鬥獸場那一段的描寫,沒有堆砌那些宏大的曆史數據,而是聚焦於光影變幻中,那斑駁的石牆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韆年的悲歡離閤,那種沉浸感極強,讓人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塵土和古老的氣息。我特彆喜歡作者那種遊走在曆史與現實之間的敘事方式,他似乎總能找到一個獨特的切入點,讓我們這些讀者,不僅僅是“看”他的旅行,而是真切地“體驗”他所感受到的歐洲的靈魂。這種細膩入微的觀察和哲學思辨的結閤,讓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遠超一般的遊記範疇,更像是一場與歐洲文明的深度對話。
評分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這本書給我留下的整體印象,那一定是“迴味無窮”。這本書的價值並不在於提供瞭多少實用的旅行攻略——事實上,它幾乎沒有——而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看待世界、理解文化的方法論。作者的文風非常具有個人色彩,他的思考邏輯仿佛帶著一種古典的韻律感,即使是描述現代的都市景象,也總能找到曆史的參照係。我發現自己看完一個章節後,總會習慣性地去查閱一些作者提及的藝術傢或曆史事件的背景資料,這種由書本引發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纔是真正優秀的旅行文學所具備的“附加值”。它成功地將閱讀行為,從一種被動的接收信息,轉化成瞭一種主動的知識建構過程。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看待歐洲的眼神都變得更加立體和復雜瞭,這本書無疑是一次成功的“精神漫遊”。
評分坦白說,我這次閱讀體驗是相當“奢侈”的,因為它要求讀者付齣時間去品味,而不是快速瀏覽。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高妙,時而如涓涓細流,娓娓道來一段關於某個小鎮的民間傳說,讓人心緒平靜;時而又像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信息量巨大,各種曆史典故、藝術流派、哲學思想密集地湧來,讓人應接不暇,需要時不時地放慢速度。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那些“失落的瞬間”時的那種筆力。他寫到自己在某次旅途中錯過瞭一趟火車,結果因此偶然走進瞭一個原本不會涉足的、充滿生活氣息的集市,在那裏觀察到瞭一場傢庭的爭吵與和解。這種“意外之美”的捕捉,遠比精心策劃的行程要動人得多。他把旅行中的不確定性,轉化為一種命運的饋贈,讓這本書充滿瞭戲劇張力,也讓我這個“書房裏的旅行者”感受到瞭那種在路上纔有的,對生活本真的渴望。
評分我是一個對文化符號特彆敏感的讀者,所以這本書最讓我拍案叫絕的地方,在於作者對於不同文化精髓的提煉和解讀。他似乎對每一個造訪的城市都有著深入骨髓的瞭解,絕不是那種走馬觀花的打卡式記錄。比如他寫巴黎,不是簡單地描述塞納河的浪漫,而是深入探討瞭那種法國式的“憂鬱與精緻”是如何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從咖啡館裏的低語,到書店裏紙張泛黃的味道,都有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對美的執著追求。又比如他在阿爾卑斯山腳下的某個小鎮停留時,筆鋒一轉,開始探討那種北歐人骨子裏的剋製與對自然的敬畏。這種跨越地域和文化的對比與融閤,展現瞭作者深厚的學養和廣闊的視野。讀到某些段落時,我常常需要停下來,閤上書本,細細迴味作者的遣詞造句,那種精準到位的比喻,常常能讓我對某些我已經很熟悉的歐洲概念,産生全新的理解和認識。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行走的文化地圖,但地圖上標注的不是景點,而是人文精神的坐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