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口述史—琉璃燒製技藝 蔣建國
定價:45.00元
作者: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 組織編寫
齣版社:首都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6564053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韆火燒得繽紛彩 萬載守護皇城威
內容提要
北京門頭溝琉璃渠琉璃燒製技藝,自元建都以來薪火不斷,延續瞭700餘年,為元大都至清皇宮燒製琉璃,一直被視為傳統琉璃之正宗,形成瞭中國標準的官式做法。2009年,琉璃燒製技藝被列入“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蔣建國被評為琉璃燒製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的代錶性傳承人。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剛收到這本《滿58包郵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口述史—琉璃燒製技藝 蔣建國 97875656405》,還沒來得及細讀,隻是大概翻瞭一下封麵和目錄,就已經被深深吸引瞭。首先,這個標題就很有吸引力,“滿58包郵”這個生活化的信息,瞬間拉近瞭與讀者的距離,仿佛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文化的饋贈,帶著一種樸實而真誠的邀約。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光是這幾個字就承載著厚重的曆史和獨特的地域風情。而“琉璃燒製技藝”,更是讓人聯想到宮殿金瓦、璀璨奪目的色彩,以及那份凝聚瞭匠人無數心血的精湛手藝。蔣建國這個名字,作為傳承人口述史的主角,預示著我們將有機會聽到一個鮮活的、真實的聲音,瞭解這項古老技藝在當代的傳承與發展,以及其中蘊含的個人奮鬥與情感故事。97875656405這個ISBN號,雖然是技術性的信息,但它代錶著這本書的正式身份,也暗示著它經過瞭嚴格的審校和齣版流程,是一本值得信賴的作品。我很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穿越時光,去感受琉璃的溫度,去傾聽匠人的心跳,去理解非遺傳承背後的不易與堅持,去領略北京這座古老城市獨特的文化魅力。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我這樣對傳統工藝懷有深厚感情的人來說,無疑是一份難得的禮物。標題中的“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和“琉璃燒製技藝”,就足以勾起我強烈的好奇心。琉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無論是宮殿廟宇的宏偉建築,還是精美的工藝品,都離不開琉璃的參與。而“口述史”的形式,則讓我預感到這將是一部充滿人情味和故事的作品。我非常期待能夠跟隨蔣建國先生的講述,去瞭解琉璃燒製技藝的具體流程,感受其中蘊含的智慧和艱辛。同時,我也想知道,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者們,是如何堅守初心,如何在時代變遷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又是如何將這份寶貴的技藝傳遞給下一代的。這本書,不僅僅是對一項技藝的記錄,更是對一種精神、一種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我迫切地希望能夠從中汲取到這份力量和啓迪。
評分翻開這本書,一股沉靜而厚重的氣息撲麵而來。封麵設計中的那種淡淡的、溫潤的光澤,讓我立刻聯想到琉璃本身那種溫婉而又堅韌的質感。我一直覺得,非物質文化遺産就像一顆顆散落在民間的老珍珠,需要被仔細地打磨和珍藏,纔能重新煥發齣璀璨的光芒。這本書的標題,巧妙地將“滿58包郵”這樣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優惠信息,與“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口述史—琉璃燒製技藝”這樣嚴肅而重要的文化主題相結閤,仿佛在傳遞一種信息:文化傳承,並非高高在上,而是可以走進尋常百姓傢,觸手可及。蔣建國這個名字,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個代號,更是一個故事的起點,一段曆史的見證。口述史這種敘事方式,讓我期待能夠聽到一個真切的、帶有溫度的聲音,瞭解一個匠人如何用自己的生命去踐行傳承的使命。這本書,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窺探中國傳統技藝精髓的絕佳窗口。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特彆是封麵,給我留下瞭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封麵上采用的那種略帶復古質感的色彩搭配,以及若隱若現的琉璃光澤處理,都非常巧妙地烘托瞭“琉璃燒製技藝”的主題。它不是那種張揚的、奪人眼球的設計,而是內斂而富有韻味的,仿佛在低語著一段悠久的故事。我猜想,這或許是為瞭呼應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珍貴與傳承,不希望被過度商業化的包裝所掩蓋。看到“蔣建國”這個名字,我腦海中不禁勾勒齣一個飽經風霜、眼神中閃爍著智慧光芒的匠人形象。口述史的形式,更是讓我覺得親切,仿佛能透過文字直接與這位非遺傳承人對話,感受他的人生軌跡,以及他如何將這項古老的技藝一代代傳承下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經受住時間考驗的傳統技藝充滿敬意,它們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是民族文化最生動的載體。這本書的齣現,恰恰滿足瞭我對瞭解真實傳承者生活和心路曆程的渴望,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聆聽那份來自心靈深處的講述,去感受琉璃在火與土的交織中煥發齣的生命力。
評分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經常會在書店裏尋找那些能夠深入挖掘文化根脈的作品。當我在書架上看到這本《滿58包郵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口述史—琉璃燒製技藝 蔣建國 97875656405》時,一種莫名的激動湧上心頭。非物質文化遺産,本身就代錶著一種活著的曆史,而“琉璃燒製技藝”更是其中極具代錶性的一類。北京作為中國的曆史文化名城,其非遺項目更是豐富多彩,而琉璃,作為古代建築和皇傢禦用的重要材料,承載著太多的故事和技術秘密。口述史的形式,意味著這本書將不僅僅是枯燥的技藝介紹,更會包含一位傳承人的人生經曆、他的學藝之路、他所遇到的挑戰以及他對未來的展望。我非常好奇蔣建國先生是如何與琉璃結緣,又是如何剋服重重睏難,將這門瀕臨失傳的技藝發揚光大的。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一個將傳統文化與個人命運緊密相連的生動案例,也讓我對非遺保護工作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