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外文化與文論(第33輯)
定價:46.00元
作者:曹順慶
齣版社:四川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561493403
字數:
頁碼:40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為比較文學、比較文化理論相關學術研究論文集,收錄論文20餘篇,涉及文學經典譯本流變研究、口傳文學不同文本的比較研究、傳統文化的現代形態、民族文學研究、文化遺産溯源分析等方麵。作者既有相關領域的**學者,也有學界新銳;文章既有深厚的學術功底,又有充滿新意的創見,有較高的齣版價值。
目錄
中國學界對東歐馬剋思主義美學文獻的整理與研究
東歐馬剋思主義文化哲學與文化理論
多元性與微觀性:布達佩斯學派文化理論的範式特徵
論盧卡奇政治文化思想的民主意蘊與倫理追求
一位東歐新馬剋思主義哲學傢對哲學的理解
南斯拉夫實踐派的文化批判理論
論波什尼雅剋社會主義宗教文化哲學問題
從文化悲劇診斷到文化工業批判
——西方馬剋思主義對齊美爾的批判與
東歐馬剋思主義現實主義美學
匈牙利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導論(1945—1951):政治怎樣
作用於美學?
直麵現實
論施陶爾《直麵現實》中的現實主義美學
伊琳娜·沃伊納爾的美育思想導引
論盧卡奇現代主義文學批評的美學理據及其深層訴求
科西剋的現實主義文藝理論探析
斯特凡·莫拉夫斯基美學思想引論
東歐馬剋思主義美學現代性研究
阿格妮絲·赫勒:現代性、美學與人類條件
現代性場域下的悖論與
——赫勒文化現代性理論研究
赫勒的後現代理論基礎:西方政治危機的自我救贖
瓦伊達小資産階級批判的文化維度
東歐馬剋思主義符號學
卓菲婭·麗莎的馬剋思主義音樂符號學研究
作為“文化話語”的文化
——論赫勒對康德交談文化的再思考
馬爾庫什的語言範式理論及其文化現代性批判
亞當·沙夫的結構觀
——兼談沙夫對阿爾都塞的批判
東歐馬剋思主義藝術美學研究
透過馬剋思主義棱鏡的主義
論柳博米爾·米西奇的主義藝術理論
科西剋藝術美學思想探析
論齊澤剋“不可能物”與崇高美學
馬剋思主義視域下的巴拉茲電影美學
從美學概念Kitsch的中譯說起
一部研究東西德文學理論交流的力作
戲劇,哲學與政治
——布萊希特的辯證法
跨文化比較研究
德國漢學界對《論語》核心概念的研究
——以“仁”為例
少女、驢子與雨巷
——從文學他國化看“弗朗西斯·雅姆在中國”
中西方貢布裏希藝術理論研究視角之比較
作者介紹
文摘
《中外文化與文論(第33輯)》:
一方麵是人類所處的現實狀況,另一方麵是人類的烏托邦想象。由於文化的存在,現實不是固定不變的,也不是人無法改變的,它永遠隻能是可能事物的一部分完成,而絕不是一種已經完成的存在。而且,由於文化是人類存在的一個重要方麵,是人類存在的一種方式,所以烏托邦並不是單純貶義的,它也不是一種存在於想象中的、難以定義的或毫無根據的存在。它不是一種“科學杜撰”或脫離現實的幻想,而是一種可以通過新一代人的實踐而完全有可能實現的方案,它暗示著一個提齣新的思想和新的規範指令的新世界的生成,一個不斷地迸發齣勇氣和想象的王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即某種“尚未”實現,但卻是一種可以使現實能動的條件,是一種人道主義的願景。人類世界是一個復雜的總體,它不僅包括傳統社會的諸多遺産,包括已經獲得的物質條件和技術,已經建立起來的社會組織,還包括關於未來的各種想象、期許和方案。但是,在現實中占統治和主導地位的往往是一種實用主義的傾嚮,是緻力於維護現實並滿足基本需要的實際意義上為生活而鬥爭的傾嚮。因而,遠離近期目標的想象都在對實際生活沒有現實性和功能性的意義上被概括成瞭“烏托邦”。文化恰恰介於二者之間,它連接瞭二者並通過補充人類存在的新方麵,從而含蓄地擴展瞭生物學存在和生存鬥爭的界限。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社會主義自治應當被建設為一個完整的社會體製。這就是說,,它必須包括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的一切方麵;第二,除瞭個彆元素的自治之外,它必須被視為社會整體的自治。這就假定瞭各種自治的元素匯集到一個完全自治的社會之中。在任何其他情況下,馬剋思對於社會過程從屬於“個體聯閤的力量”之信念以及他對“自由生産者的聯閤體”所寄予的希望,都會被證明是烏托邦。
那麼,文化在何種意義上,以何種方式纔能發揮其現實和烏托邦之間的中介作用呢?
首先,文化可以激發人的創造力。人們要建構一個更適閤於人本身的新世界,文化擴大瞭各種活動和需要的係統,這種理解新事物的需要和創造發明的需要激發瞭人的好奇心,並發展瞭人的創造力,在接受曆史遺産的過程中,獲得創造性的生活技巧。其次,文化以符號交往的形式,以各種方案和思想的形式,以達到尚未存在的事物的形式創造瞭人的實踐。再次,文化藉助於經驗和學習,亦即整體的積纍過程,促進瞭世界的人道化。在這個意義上,文化並沒有遊離或脫離於個人生活,而是作為一種人的存在的要求植根於生活本身之中。後,文化以一種萌芽的形式錶現在每一個個體之中,在個體內部進行著調節,擴展有效的經驗並探索未知的事物。對於個體而言,一方麵,他們必須適應現實及其要求、目標、標準和價值;另一方麵,他們永遠不會完全接受現實,永遠不會滿足於現實,並將現實與另一個可能更好、更全、更美的世界聯係,由此循環往復,不斷推動曆史進步。總之,鑒於文化不能與活動者的個人的曆史相分離,所以應該將文化視為現實和烏托邦之間的“調節器”,或現實和理想之間的橋梁。
……
序言
這本書在理論深度上著實令人印象深刻。作者在闡述一些比較抽象的文學理論時,並沒有簡單地照搬教科書式的定義,而是結閤瞭大量的具體文學作品進行例證,使得原本晦澀的概念變得鮮活易懂。尤其是在探討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批評思潮時,作者對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等流派的梳理,既有宏觀的理論框架,又有微觀的細節分析,讓人能清晰地看到這些理論是如何演變和發展的,以及它們對理解文學作品産生的深遠影響。在對比中外文學理論時,作者展現瞭紮實的學識功底,能夠敏銳地捕捉到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學觀念的差異與共通之處,這種宏觀的視野和精細的分析,讓我對文學理論本身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
評分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次與智者進行的對話。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有時像是娓娓道來,用一種平實的敘述方式引導讀者進入思考;有時又像是在進行一場辯論,用嚴密的邏輯和犀利的論斷挑戰讀者的固有認知。在分析一些爭議性的文學現象時,作者並沒有急於給齣結論,而是呈現齣多方觀點,鼓勵讀者自己去判斷和權衡,這種開放性的寫作態度,極大地激發瞭我的獨立思考能力。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引用他人觀點時,那種既尊重又保持批判的態度,他能夠精準地抓住核心論點,並在此基礎上提齣自己的見解,而不是人雲亦雲。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學術研究,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信息堆砌,而是思想的碰撞與升華。
評分這本書在拓展我的學術視野方麵起到瞭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閱讀過程中,我接觸到瞭不少我之前未曾瞭解的文學流派和理論視角,這些內容極大地豐富瞭我對文學的認知。例如,在探討東方美學時,作者將中國傳統哲學思想與文學批評相結閤,提供瞭一種全新的理解中國古典文學的路徑,這讓我對“意境”等概念有瞭更深入的體會。此外,本書對翻譯文學的討論,也讓我看到瞭不同文化之間文學交流的復雜性與重要性,理解瞭翻譯不僅僅是語言的轉換,更是文化觀念的傳遞與重塑。總而言之,這本書就像一個知識的寶庫,每一次翻閱都能有所收獲,讓我能夠從更廣闊的維度去審視文學的本質與價值。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倒是蠻有意思的,硬殼封麵,紙張也比較厚實,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給人一種知識分量很足的感覺。封麵上的字體設計也比較考究,整體風格偏嚮學術,但又不會顯得過於枯燥。翻開第一頁,序言部分就非常耐人尋味,作者用一種非常溫和卻又深刻的筆觸,點明瞭本書的主題,並且闡述瞭研究的意義和價值。接著目錄部分,可以看到文章的分類非常清晰,涵蓋瞭中外文學批評的多個方麵,既有對經典理論的梳理,也有對當下文學現象的探討,還有不少跨學科的視角,這讓我覺得非常吸引人。總的來說,這本書在視覺和初步觸感上,都給讀者營造瞭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人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領略作者的思想魅力。
評分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更在於它所傳遞的治學精神。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對學術的嚴謹態度和對真理的不斷追求。在論證某個觀點時,他能夠窮盡史料,引用大量的二手文獻,並且對這些文獻進行細緻的辨析,展現瞭紮實的學術功底。即使是在討論一些前沿的學術問題時,作者也能夠保持一種清醒的頭腦,不盲目追逐潮流,而是堅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學到瞭很多知識,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瞭學術研究的魅力——它需要耐心、細緻、批判性的思維,以及對知識的熱愛。這種治學態度,對於任何一個希望在學術領域有所建樹的人來說,都是寶貴的財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