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曹氏风筝工艺 孔令民
定价:45.00元
作者:口述人:孔令民 整理人:唐丽香 马潇婧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6562232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丛书历时三年,耗资百万,集百人团队之心血,注重每个细节,是全国首套北京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口述史;本书为丛书一员,是全国首本曹氏风筝口述史,内容真实可靠,版式文雅新颖,图片夺目出彩,是业界的良心制作。
内容提要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是首套关于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口述史丛书,它旨在抢救整理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的历史资料(口述资料),使鲜活亲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并使其在普及中得以保护和发展。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由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曹氏风筝传承人孔令民亲自口述,涵盖了曹氏风筝的发展过程、昔日辉煌、传承脉络、工艺绝活、制作过程以及隐藏在这些背后的生命体验、历史变革。
目录
作者介绍
孔令民,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生于1947年11月,北京人。从小受父亲影响,从20世纪60年始协助其父整理、复制曹氏风筝。“”中,曹氏风筝被当作“四旧”废弃,1976年,他响应“发展手工艺”的号召,再次协助其父制作和传授“曹氏风筝”,1978年,孔令民与北京艺术学院赵彝先生共同在北京顺义、平谷、昌平、房山等地区向残疾人传授做风筝的技艺,并于1979年至1981年间在北京颐和园举办了届“北京传统花卉展”和两届“北京传统风筝展”。多年来,他一直用教学等方式为“曹氏风筝”的推广和发展做着不懈的努力,将风筝技艺传授给儿子,并把作品刊登在小学的美术教材中,使很多中小学学生了解“曹氏风筝”,并将其传承下去。
文摘
序言
最近阅读了不少关于传统工艺的书籍,但这一次,我仿佛被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所吸引,尽管我还没有真正展开它的全部画页。书名中“曹氏风筝工艺”这几个字,让我立刻联想到北京天空上那些翩翩起舞的精灵,它们的身影,总能在不经意间唤起童年的回忆,或是对自由的向往。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剖析曹氏风筝的独特之处,不仅仅是外在的形态,更包括其内在的工艺精髓。例如,风筝的骨架结构是如何设计得既轻巧又坚韧,能够抵御风力并保持优美的飞行姿态?颜料的选择和绘制技巧又有着怎样的讲究,才能赋予风筝生命般的色彩和神韵?而“口述史”的定位,则让我对书中人物的真实情感和故事充满了期待。我渴望通过传承人口中的点滴,去感受他们与风筝结下的不解之缘,体会他们面对时代变迁时的坚守与创新,以及他们对这门古老技艺深沉的爱。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份珍贵的文化档案,记录着一项技艺的传承,也折射出北京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肌理。
评分说实话,我不是一个传统工艺的深度研究者,但对于那些能够触及人心、传递温度的文化载体,我总是充满了好奇。这本书的名字——“满58包邮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曹氏风筝工艺”,让我立刻感受到一种来自北京的、温润而厚重的气息。我脑海中浮现出那些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中,可能已经不常看到的、但却承载着历史记忆的风筝。曹氏风筝,这四个字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感,我猜想它一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承方式。而“口述史”这三个字,更是打动了我,因为它暗示着这本书不仅仅是冰冷的技艺介绍,更是充满人情味的故事。我期待在书中读到那些传承人们充满智慧和情感的讲述,他们如何从童年时代接触风筝,如何在前辈的指导下学习技艺,又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新的发展空间。我希望通过他们的口述,去理解曹氏风筝的制作过程是如何精益求精,以及这门技艺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理念和生活哲学。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次与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脉搏的亲密接触。
评分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能够接触到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传承,是一件非常令人欣喜的事情。而这本书的标题,“满58包邮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曹氏风筝工艺”,就给我带来了这样的感觉。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北京的天际线,以及那些可能已经不太常见,但却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风筝。我非常好奇“曹氏风筝工艺”究竟有着怎样的特色,它与其他的风筝制作技艺又有什么不同?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其制作流程,从选材、制骨、糊面,到彩绘、组装,每一个环节都可能蕴藏着匠人的智慧和心血。而“口述史”的定位,更是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通过传承人们自己的讲述,去感受他们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了解他们所经历的挑战和创新,以及他们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发展所怀有的期许。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次深入了解北京城市文化、触摸传统工艺灵魂的绝佳机会。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些流传于民间、凝聚着匠人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次偶然间看到了介绍曹氏风筝工艺的这本书,虽然内容上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但仅仅是书名就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首先,“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这个定位就非常吸引人,它意味着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项技艺的介绍,更是关于一群人的故事,是时代变迁中传统手艺的生命脉络。我猜想,这本书里一定充满了鲜活的人物形象,曹氏风筝的传承人,他们的人生经历、学艺过程、对这门手艺的热爱与坚守,都将成为书中动人的篇章。而“曹氏风筝工艺”本身,我想象着那些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风筝,它们不仅仅是玩具,更是承载着北京人对天空的梦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了解到曹氏风筝独特的制作技艺,比如材料的选择、骨架的搭建、颜色的搭配、以及每一个细节的处理,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审美追求。这本书仿佛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那些默默奉献的传承人们的坚韧与执着。
评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脑海中立刻闪过无数关于北京的画面:宽阔的街道、古老的胡同、热闹的市集,以及那片曾经承载着无数梦想的蓝天。而“曹氏风筝工艺”则为这些画面增添了一抹灵动而鲜活的色彩。我尤其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这个部分所吸引,它意味着我将有机会听到来自第一线的、最真实的声音。我猜想,书中一定描绘了曹氏风筝家族几代人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他们是如何将这项传统技艺代代相传,并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焕发生机。我渴望了解,曹氏风筝在制作上有着怎样的独到之处,它的造型、材料、色彩运用,是否蕴含着某种特定的美学理念或文化象征?而“口述史”的呈现方式,更让我期待书中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那些关于学艺过程中的艰辛与乐趣,关于面对挑战时的智慧与坚持,甚至可能还有关于风筝飞上蓝天那一刻的喜悦。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关于一项工艺,更是关于一群人的梦想和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