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云南近代方志词汇研究 念颖 9787520303675

正版 云南近代方志词汇研究 念颖 978752030367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念颖 著
图书标签:
  • 云南近代史
  • 方志研究
  • 词汇学
  • 地方文献
  • 历史语言学
  • 近代中国
  • 文化研究
  • 念颖
  • 9787520303675
  • 学术著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古通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03675
商品编码:29806556208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云南近代方志词汇研究

定价:85.00元

作者:念颖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2030367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云南近代方志词汇研究》在深入考察研究云南近代方志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云南近代方志词汇系统追行了全面研究。《云南近代方志词汇研究》的研究继承传统小学的研究方法,辅以现代语言学理论,并以辞典、史书、笔记、小说和相关专业文献等作为参证材料,通过共时描写和历时分析而全面展开。在研究过程申,立足於云南近代方志材料本身,并辅以实际田野调查结果,关注其中具有地域特色与研究价值的实际问题,重点研究探讨云南近代方志词汇系统中的物产资源类词、基础产业类词、民俗文化类词、口语方言类词及少数民族词汇,以完整呈现云南近代方志词汇系统特色,为云南近代方志类词汇史的构建提供充足的语料支持。

目录


作者介绍


念颖,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翠业,现在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文摘


序言



云南近代方志文献考略 本书旨在对中国西南边陲——云南地区,自清末至民国时期(约1840年至1949年)所修纂的各类方志文献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辨析与研究。这些方志,作为地方历史的珍贵载体,不仅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地理、政治等方方面面的变迁,更折射出区域社会在时代洪流中的独特轨迹与发展脉络。 一、 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云南,自古以来便是多民族聚居、文化多元交融的地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进程,赋予了地方文献研究别样的价值。近代以来,随着内忧外患的加剧,国家统治力量的调整,以及社会思潮的革新,地方社会的自我认知与记录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方志,作为一种官方或半官方的文献形式,在这一时期呈现出新的特点与趋势。 对云南近代方志文献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多重意义: 1. 历史文献的价值挖掘: 近代方志是研究云南近代史最直接、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它们记录了地方精英的知识结构、治国理念、社会关怀,也反映了民众生活状态、习俗变迁、经济活动等微观层面。通过对这些文献的解读,可以填补传统史书叙述的空白,丰富对云南近代社会历史的认知。 2. 学术研究的理论支撑: 本研究将立足于文献学、历史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视角,探讨近代方志的编纂体例、内容构成、语言风格、地方特色及其演变规律。这将有助于深化对中国近代方志研究的理论认识,并为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新的素材与视角。 3. 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云南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方志正是承载和传承这一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近代方志的梳理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云南各地独特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历史记忆,从而为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历史依据与文化资源。 4. 实践应用的参考借鉴: 无论是对地方史的编修、区域经济的规划,还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近代方志都能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与参考信息。例如,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可以借鉴方志中对资源禀赋、产业变迁的记载;在文化保护中,可以参考方志中对传统习俗、民俗活动的描述。 二、 研究对象与范围的界定 本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于1840年至1949年这一历史时期内,由云南各级官府、书院、地方士绅或机构主导编纂、刊行的各类志书、录、谱、图、案等文献。具体而言,包括但不限于: 府、州、厅、县志: 这是最主要的方志类型,记录了行政区划内的自然地理、建置沿革、政治经济、文教民俗、人物事迹等。 厅、司、局、署等机构的沿革志、职能志: 随着近代机构的设立与改革,一些专门机构也开始编纂自身职能范围内的志书。 专志: 如《云南铁路志》、《云南水利志》、《云南教育志》、《云南商业志》、《云南矿业志》等,这些专志虽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综合性方志,但同样属于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近代云南在特定领域的现代化进程。 事迹录、年谱、奏疏、公文汇编等: 部分文献虽然名称不直接冠以“志”字,但其内容对地方历史的记载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地图、图谱、表格等附录: 这些图文并茂的资料是理解方志内容的重要补充,例如疆域图、河流图、道路图、农桑图、人口统计表等。 在地域范围上,本研究聚焦于今云南省所辖的行政区域。在时间跨度上,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起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近代方志的最后一个重要时期。 三、 研究方法与思路 本研究将采取文献考据、历史分析、比较研究、文本解读等多种研究方法,力求实现研究的科学性与深度: 1. 文献梳理与辨识: 普查收集: 尽可能收集和整理清末民国时期云南地方文献资料,包括图书馆、档案馆、高校图书馆、民间收藏以及电子数据库等途径。 版本考证: 对同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辨析,确定其传世渊源、刊刻年代、文字异同,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真伪辨别: 运用文献学的基本原理,对一些可能存在的伪作、辑佚品进行鉴别。 2. 内容分析与体系构建: 体例研究: 分析近代云南方志的编纂体例,包括篇目设置、内容结构、叙事方式等,以及其与前代方志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主题研究: 针对方志中的关键主题,如经济制度、社会结构、民族关系、思想文化、对外开放、灾害史、交通通讯等,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 地方特色探析: 重点关注云南方志中体现出的独特地域文化、民族风情、边疆特性以及其与内地方志的异同。 3. 语言文字的考察: 词汇研究: 关注近代方志中反映地方特色的词汇、术语,以及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的接触与融合现象。 文体分析: 考察方志的语言风格,包括文言、白话、官话等的使用情况,以及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志书中的演变。 4. 历史背景的置入: 时代背景分析: 将方志的编纂置于清末民初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分析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思想解放等因素对方志内容和形式的影响。 地域互动考察: 研究云南方志与其他省份方志的交流与影响,以及近代中央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指导与干预。 5. 资料的整理与归类: 编目建库: 建立近代云南方志的文献目录和数据库,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便利。 重要文献的索引与介绍: 对部分具有代表性或价值极高的方志进行详细介绍,并为其编制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四、 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以上研究,本课题预期能够取得以下成果: 1. 一部系统性的云南近代方志文献综述: 对清末民国时期云南现存的各类方志文献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和介绍,包括其数量、版本、内容概要、价值评价等。 2. 对近代云南方志编纂特点与演变规律的深入剖析: 揭示近代云南方志在体例、内容、形式上相较于传统方志的新变化,以及其所体现的时代特色和地域文化。 3. 对云南近代社会历史的若干重要面向进行细致的考察: 以方志为切入点,对云南近代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史料支持和研究视角。 4. 对云南近代方志中特色词汇、术语及其语言现象的初步研究: 关注方志所承载的语言信息,为研究汉语方言、民族语言接触提供参考。 5. 一份较为详尽的近代云南方志文献目录及部分重要文献的介绍与索引: 为相关研究者提供重要的文献工具。 五、 研究的创新之处 相较于以往对云南地方文献的研究,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 聚焦于“近代”这一特定历史时期: 深入挖掘这一转型时期方志文献的特殊价值,弥补了对该时期地方文献研究的空白。 综合性的文献学与历史学研究视角: 不仅关注方志文本本身,更注重将其置于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力求实现文献研究与历史研究的有机结合。 地方特色与区域共性的辨析: 深入探究云南方志在全国方志史中的独特性,以及其与全国近代方志发展趋势的联系。 语言文字研究的融入: 将对文献的语言文字特点进行考察,为方志研究注入新的维度。 结语 云南近代方志文献,如同一面面斑驳的历史镜子,折射出那个时代西南边陲社会的风云变幻与发展脉络。本研究期望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细致梳理与深入解读,能够为认识和理解云南的近代历史提供更为丰富、更为立体的视角,并为相关学术研究的深化贡献绵薄之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正版 云南近代方志词汇研究》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学术专著,不如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地图。念颖老师通过对云南近代方志中海量词汇的梳理和解读,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立体而鲜活的近代云南。我选择这本书,是出于对这个领域研究的热情,以及对念颖老师学术声誉的信任。收到后,这本书的包装非常专业,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书的开本适中,字体大小也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书中的内容之精细,让我深感震撼。我一直认为,语言是历史最忠实的载体,而方志则是记载地方历史最详实的文献。念颖老师在这本书中,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她对词汇的分析,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更深入挖掘了词汇背后的社会背景、经济活动、文化习俗,甚至是对当时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一些政治、军事术语的解析,这些词汇的变化,直接反映了近代云南在权力结构、行政管理、以及地区冲突等方面的演变。这本书让我对“方志”这一传统文献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尘封的古籍,而是通往历史深处的钥匙。而且,书中的例证丰富,引用文献扎实,充分体现了念颖老师深厚的学术功底。对于想要深入研究云南近代史,或者对地方语言学感兴趣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评分

刚收到《正版 云南近代方志词汇研究》,这本书真是让我惊喜不断!老实说,我之前对“方志词汇研究”这个课题并没有太直观的认识,总觉得有些“高冷”和晦涩。但念颖老师的这本书,却用一种极其平易近人却又无比专业的方式,打开了我认识云南近代方志的全新视角。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正版”标识,以及9787520303675这个ISBN,让我对内容的权威性有了信心。拿到手里,它的质感就非同一般,纸张厚实,印刷清晰,没有丝毫廉价感。最让我震撼的是,这本书所涵盖的词汇之广,以及念颖老师在考证这些词汇时所付出的心血。她并不是简单地摘录,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词汇在不同方志中的出现频率、语境,甚至追溯了它们的源头,这其中涉及到的历史文献考据之严谨,简直令人拍案叫绝。我特别留意到书中关于一些古代官员、社会机构、甚至是民间习俗的词汇解读,这些细节往往是历史研究中最容易被忽视但又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的部分。通过这些词汇,我仿佛能看到当年云南官场的运作,感受到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甚至是他们的精神世界。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词汇的,更是关于一个地区近代化进程的缩影。它让我明白,即使是最微小的语言单位,也可能蕴含着巨大的历史信息。对于我这样一个业余历史爱好者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个宝藏,每一次翻阅都能挖掘出新的亮点,每一次解读都能获得新的启发。

评分

这次入手《正版 云南近代方志词汇研究》,真是太值得了!念颖教授这本著作,简直是方志研究领域的“瑰宝”! 我一直对西南地区的历史文化颇感兴趣,尤其是那些承载着岁月痕迹的方志,里面蕴含的信息量之大,常常让我叹为观止。 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云南近代方志深入了解的渴望。 拿到书的那一刻,厚实的装帧和清晰的排版就让我心生好感。 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念颖教授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学养所折服。 她不仅仅是罗列了大量的方志词汇,更是深入剖析了这些词汇的形成背景、演变轨迹以及它们所反映出的社会、经济、文化风貌。 比如,书中对一些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词汇的考证,我之前在阅读一些泛泛的云南历史介绍时,总是觉得不够细致,而这本书则像一把解剖刀,将这些词汇背后的生产工具、耕作方式、甚至当时的土地制度都一一揭示出来。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的解读,它们不仅仅是语言学上的研究,更是活生生的历史见证。 这让我觉得,阅读方志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能够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学术研究层面,对于任何一个想要深入了解云南近代社会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指南。 书中的图文并茂,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一一细读,但初步浏览就能感受到其内容的扎实和信息量的丰富。 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国地方史、语言学、以及云南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

拿到《正版 云南近代方志词汇研究》这本书,就感觉沉甸甸的,不仅是书本的重量,更是它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信息。我一直觉得,地方方志是了解一个地区最直接、最真实的窗口,而念颖教授在这本著作中,更是将这个窗口擦拭得晶莹剔透。购买这本书,主要是基于我对中国地方史的浓厚兴趣,以及对这本书作者的认可。书的装帧设计简洁大气,内页印刷质量也非常高,字迹清晰,纸张也很有质感。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念颖老师在梳理和研究这些方志词汇时,展现出的那种“庖丁解牛”般的精准和深入。她不仅仅是罗列词条,而是将每一个词汇都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分析其词义的演变,考察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甚至探究其背后所反映的文化心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一些与自然地理、民俗风情相关的词汇的解读,这些词汇如同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珍珠,被念颖老师一一拾起,擦亮,并串联成了璀璨的项链。通过这些词汇,我仿佛能触摸到近代云南的山川河流,感受到当地人民的生活气息,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乎一本简单的词汇研究,它更像是一部微型的近代云南社会史。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这个地区过去的人来说,这本书都将是他们最好的向导。

评分

我对《正版 云南近代方志词汇研究》这本书的喜爱,可以用“相见恨晚”来形容。念颖教授在这本书中对云南近代方志词汇的挖掘和阐释,简直是让人耳目一新。我购买这本书,是因为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承载着地方记忆的古老文献充满了好奇,而念颖教授的作品,无疑是我深入了解这些文献的绝佳途径。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其精美的设计和严谨的排版所吸引。书中的内容,更是让我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云南近代史的面貌。念颖教授的研究,并非简单地对词汇进行分类和解释,而是将这些词汇置于一个动态的历史进程中进行考察。她对词汇的起源、演变、以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方志中的用法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这其中涉及到大量的史料考证和文献比对,其严谨程度令人肃然起敬。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涉及经济、贸易、交通等领域的词汇的解读,这些词汇的出现和变化,直接折射出近代云南经济发展的脉络和转型。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词汇,也可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们是理解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社会变迁的有力证据。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历史细节充满探究欲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次精神的盛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