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王国维讲国学
定价:35.0元
作者:季风著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69903621
字数:192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郭沫若
南方史学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学能疑古而学问太简陋……能够融南北之长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国维与陈垣。
——胡适
中国有一部《流沙坠简》,印了将有十年了。要谈国学,那才可以算一种研究国学的书。开首有一篇长序,是王国维先生做的,要谈国学,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
——鲁迅
王国维寥寥几万字的《人间词话》和《红楼梦评论》比朱光潜洋洋百万字的体系建树在美学史上更有地位。
——王攸欣
内容提要
本书选取王国维国学思维的经典解读,对历史、美学、哲学、文学、戏曲、古史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以大师的角度关照华夏文化,文中处处显现学术之光,详尽展现国学之深厚底蕴。本书是一部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目录
无
作者介绍
季风,主要从事国学类的研究与创作。先后出版过《北大国学课》《功臣的非正常死亡》《轻松学国学》等图书,深受读者喜爱。《北大国学课》自2013年3月出版以来,连续加印十余次,名列全国历史类畅销榜前五名,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畅销榜第3名,2013年度全国畅销的历史读物之一, 2014年畅销的国学类图书。
文摘
无
序言
前言
历史是条长河。当我们回首溯源时,竟满怀欣喜地发现,在这个世界上,为古老,而且一脉相承没有中断的唯有我们华夏文明。亘古以来,在她的光环下,华夏子孙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书写着一个又一个辉煌。然而,到了近代,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华夏文明走向了式微,整个国家和民族都走向了崩溃的边缘。但是,令我们欣慰的是,在这个危难的时刻,总少不了一些博学鸿儒挺直的身影。他们超然于物外,笃心国学,甘做薪火相传的桥梁,传道授业的阶梯,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传统文化的留存和发扬光大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历史是面明镜。今天,值此民族复兴之际,我们再次透过这面镜子,去回眸曾经的过往,并把目光定格在清末民初那个国难深重的年代,定格在那些为传统文化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博学鸿儒身上,以无比崇敬的心情,去翻阅他们的过往,去感受他们的苦痛,去体味他们的叹息。终,我们把目光定格在了一个于国学研究十分全面、成就卓著且具有特立独行、忧生忧世性格之人身上。他被称为“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甲骨四堂”之一;我国现代哲学、美学、文艺理论学、历史学、考古学、甲骨学、金石学等学科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勿庸多言,稍微熟知国学史之人到此都会脱口而出,他就是王国维。不错,我们要介绍之人正是王国维。
首先,对王国维的生平做个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庵),又字伯隅,号观堂、永观等,浙江海宁人。六岁(1883年)时入私塾就学;十五岁(1892年)时,以全海宁州第二十一名的成绩考取秀才;二十一岁时(1898年)到上海任《时务报》文书。这可说是他一生事业的开始。此后,他在上海做过《农学报》和《教育世界》杂志编辑;在武昌,为湖北农务学堂译述讲义及农书;在通州师范学堂和江苏师范学堂执教;在学部充学部图书局编辑和名词馆协修,主编译及审定教科书事宜……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携全家避居日本。1916年回国后,于上海主编《学术丛编》,后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1919年,为蒋汝藻(1877-1954)编撰藏书志。1922年,受聘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应诏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受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1927年6月2日(五月初三)上午,至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自沉。
由王国维的简介可看出,他的一生可谓颠沛流离,而事实上,在这一过程当中多与穷困沾连,与忧患为伍。也许正所谓忧患立人,这反而成全了他特立独行的性格,培养了他独特的目光和超于常人的思维,终让他在国学研究方面长人一步,取得丰硕的成果,成为国学研究方面的集大成者。
王国维的研究领域十分广,一生的著述多达62种,仅批校的古籍就逾200种。涉及哲学、美学、文艺理论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甲骨学、金石学诸方面。本书就是从这些领域中撷取部分精华,从美学、史学、哲学、文学、经学、戏曲、考据和教育八个方面,以兼顾今人视角的方式去加以阐释。从中,既能领略到《人间词话》带给我们的美感,又能体悟到“人生境界”带给我们的历史厚重感,还有大师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深沉情怀……
由此书,你能体味到大师们出于文化关怀的忧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季风先生在解读王国维先生的学术贡献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介绍,而是深入挖掘其思想的内在逻辑和时代背景。书中对王国维先生“古史辨”的介绍,让我大开眼界。作者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将王国维先生如何挑战传统史学观念,如何运用科学方法重构历史,描绘得十分生动。我注意到,季风先生在论述中,常常会将王国维先生的思想与其他学者的观点进行对比,这种比较性的分析,进一步凸显了王国维先生的超前性和独特性。读到之处,常常会引发我的思考,原来历史的真相并非如此简单,学术的探索也需要勇气和智慧。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国学并非僵化的教条,而是充满生命力和创新精神的活态传承。我感到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又前进了一大步。
评分这是一本读起来非常舒服的书,没有压迫感,反而有一种沉浸其中的愉悦。季风先生的语言平实而富有韵味,他用一种近乎讲故事的方式,将王国维先生波澜壮阔的学术人生展现在我们面前。书中对王国维先生在学术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的描写,让我看到了学术之路的艰辛,也看到了王国维先生坚韧不拔的精神。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王国维先生“乾嘉学派”和“徽学”的讨论,作者能够清晰地梳理这些学术流派的渊源和发展,并指出王国维先生如何继承和发展了这些传统。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没有刻意拔高王国维先生,而是客观地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学者的思考过程,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这本书让我感受到,真正的国学大师,不仅要有深厚的学识,更要有对民族文化的深切热爱和坚定的文化自信。读完此书,我感觉自己像是与一位智者进行了深入的对话,受益匪浅。
评分初翻开这本书,扑面而来的是一种醇厚而典雅的学术气息,仿佛能闻到古籍特有的墨香。作者季风先生以一种极其温和且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王国维先生那丰富而深邃的学术世界。书中的文字,字字珠玑,句句引人深思。它并非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专著,而是将艰深的国学概念,通过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例子,巧妙地融入了王国维先生的人生经历与学术追求之中。我尤其喜欢其中对王国维先生求学之路的描绘,那种在时代洪流中,对知识的执着与探索,让人动容。书中对“人间词话”的解读,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原本觉得晦涩难懂的词学理论,在季风先生的笔下,变得如此具象化,仿佛能看到王国维先生在窗前,对词句反复推敲,感受那份“情”与“景”的交融。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王国维,不仅是一位严谨的学者,更是一位充满情感的文人。它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国学迷茫的探索之路,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有些门槛,不易跨越。直到我读到这本书,才真正体会到国学之美,以及王国维先生作为一位杰出学者的独特魅力。季风先生的文笔,犹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却又暗含力量。他将王国维先生的学术思想,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板块,比如他对甲骨文的研究,对词学的独到见解,以及他对古史研究的革新。作者在叙述中,常常引用王国维先生自己的话,再加以深入浅出的解读,让我们既能领略到原汁原味的学术精髓,又能获得清晰的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王国维先生“治学方法”的梳理,那种“以俗语解俗语,以常理说常理”的亲民风格,让原本高冷的国学变得触手可及。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对中国古代的智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对王国维先生这位巨匠有了更全面的敬意。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色古香的书斋,与季风先生一同,静静地聆听王国维先生在学术殿堂里的低语。作者的叙述方式,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文人的风雅。他没有直接堆砌生僻的学术名词,而是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将王国维先生在文学、史学、哲学等多个领域的精深造诣,娓娓道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王国维先生“双重否定”的学术方法论,这在当时无疑是颠覆性的。作者通过一系列详实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展现了这一方法的形成过程及其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王国维先生晚年心境的描写,那种在时代变迁中的彷徨与坚守,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读来让人心生敬意。季风先生的文字,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他让书中的人物“活”了起来,让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学术热情和人生悲欢。这不仅仅是一本介绍王国维的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关于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的深刻探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