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书名 | 辞海典藏本 | ||
| 作者 |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 ||
| 定价 | 3900.00元 | ||
| ISBN号 | 9787532633531 | ||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
| 出版日期 | 2011-09-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大16开 | 重量:0.4 | |
| 版次:1 | 字数: | 页码: | |
| 插图 | |
| 目录 | |
| 内容提要 | |
《辞海》是当代中的极具的综合性辞典。“对不对,查《辞海》”,已成为广大读者的口头禅。一书在手,常用的单字、语词和百科词语,包括重要的名词、概念、术语、成语、名、人名、地名、组织、机构、事件、会议、著作、文件、决议等等,均可查到。 |
| 编辑推荐 | |
| 作者介绍 | |
夏征农,1904年生,2008年逝世。江西丰城人。先后学于金陵大学、复旦大学。1926年加入中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任复旦大学共青团支部书记。1929年入狱。1931年任共青团江苏省委宣传部秘书,随后调至团中央宣传部主编《海上青年》。1933年参加中左翼作联盟。1936年主编《新认识》。历任新四军军政治部统战部副部长兼民运部长,苏中军区军政委员会秘书长,苏中公学教育长、政治部主任、校长,华中建设大学副校长,济南特别市委副书记,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部长,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书记、书记处书记,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部长。1978年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1979年任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社联。上海市文联。《中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届全代表。八大代表,十二大列席代表,十三大、、和特邀代表。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著作编为《夏征农文集》等。 |
| 序言 | |
说实话,我买这本《辞海典藏本》纯粹是出于一种对“大部头”的执念,以及对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品牌信任。到手后,我特意找了一个安静的下午,泡了壶浓茶,准备随便翻阅几页,结果直接陷进去了。我试着找了一些非常冷僻的古代官职名称,那些在普通字典里寥寥几笔带过的词条,在这里竟然有非常详尽的解释,甚至附带了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考据得极其严谨,这让我这种业余历史爱好者欣喜若狂。更让我赞叹的是其排版的用心之处,页边距的留白恰到好处,既不显得拥挤,也不会因为太过空旷而让人分心。纸张的质感也是一流,厚实而坚韧,即便是经常翻阅,也完全不用担心会损伤书脊。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体现了一代出版人心中的“匠人精神”,让人不禁感慨,在追求效率的今天,依然有人愿意花上如此巨大的心血去打磨一件能流传下去的作品。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本身也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评分这套厚重的典藏本,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分量。初次翻阅,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那种扑面而来的学术气息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怀旧感。装帧设计上,那低调而又典雅的色彩搭配,让人联想到旧时光里那些珍贵的书籍,仿佛每一页都浸润着岁月的痕迹。我特别留意了那些字体的选择,楷书和宋体的交替使用,在保证了清晰度的同时,也为阅读增添了一种仪式感。内容上,虽然我尚未深入到每一个词条的考证细节,但从目录的宏观布局来看,它的覆盖面之广令人惊叹,从古典文学的细枝末节到现代科技的前沿概念,似乎都有所涉猎。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扇通往知识海洋的古老门扉,需要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去探索。每次翻开,我都感觉自己不是在查阅信息,而是在与历史上的智者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那种沉浸式的体验,是快速、碎片化的网络信息检索完全无法比拟的。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这浩瀚的篇幅中,一点点挖掘出那些深藏的宝藏。
评分对于一个文字工作者而言,工具书的选择直接决定了作品的根基是否稳固。我购买这本典藏本,主要是为了追求那种不可替代的“权威感”。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名头自不必多言,但真正打动我的是其详尽的注释体系。那些密密麻麻的引用来源和参考文献,虽然初看有些令人望而生畏,但正是它们构筑了这座知识大厦的稳固地基。我特地翻阅了其中关于某一文学流派兴衰的词条,它不仅罗列了主要作家,还深入到其思想内核的演变,甚至引用了当时重要的评论家的只言片语,这种深度挖掘的能力,是任何在线搜索引擎都无法轻易替代的。此外,这套书的整体装帧给人一种“可以放心大胆使用”的感觉,书页的耐磨性似乎暗示着它应该被频繁地翻阅,而不是仅仅束之高阁供人瞻仰。它是一件真正用于“战斗”的武器,陪伴我在文字的战场上披荆斩棘,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确支持。
评分第一次看到这本“辞海典藏本”的实物,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简直就是知识的堡垒!”它的开本和厚度,让它在我的书架上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仿佛成了整个藏书体系的基石。我喜欢它那种不加矫饰的严肃态度。在那些涉及现代科学或当代词汇的条目中,它并没有一味地追求时髦,而是保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力求用最精确、最中性的语言进行定义,避免了许多网络词典中常见的口语化和不确定性。这种严谨性对于追求准确性的读者来说,是无价之宝。我个人非常欣赏它在解释文化现象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文化包容度,它不会用单一的视角去评判,而是会呈现出多种学派的观点和解读,这使得读者在理解复杂的人类文明现象时,能够获得一个更全面、更平衡的视角。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种“校准”的过程,它帮助我修正了很多因信息过载而产生的模糊认知。
评分购买《辞海典藏本》的决定,其实是经过一番“挣扎”的。毕竟,在这个人手一部智能设备的时代,购置如此庞大且需要大量案头工作的实体书,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然而,当我真正开始使用它之后,这种“不合时宜”立刻转化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我发现,在查阅一个概念时,它天然地鼓励你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延伸阅读。比如,我查阅了一个哲学名词,随之注意到了相邻页码上与之相关的另一个术语,这种物理上的邻近性,促使我的思绪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搜索结果,而是形成了一个更加立体的知识网络。它的校对工作做得极其出色,我尝试性地在几个专业领域内进行交叉比对,几乎没有发现明显的差错,这对于一部收录海量信息的巨著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就。阅读体验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对复杂信息的梳理和结构化呈现,即便面对晦涩难懂的概念,它也能用清晰的逻辑和分层的结构,将复杂的知识点层层剥开,展现出其内在的脉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