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書籍國學館:三希堂法帖
定價:199.00元
作者:中國書籍國學館委員會
齣版社:中國書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06865142
字數:
頁碼:298
版次:1
裝幀:綫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清乾隆十二年(一七四七年),乾隆皇帝弘曆敕命吏部尚書梁詩正、戶部尚書蔣溥等人,將內府所藏曆代書法作品,擇其精要,拓印成帖。因其中收有被當時乾隆帝視為三件稀世墨寶的東晉書跡,故法帖取名《三希堂法帖》。《三希堂法帖》摹刻精良,捲帙浩繁,蔚為大觀,堪稱叢帖中之巨製。曆代名傢名帖幾乎囊括其中,自成書之日起,便為曆代書傢奉為圭臬。本次齣版,特彆從中精挑細選瞭曆代極具代錶性的名傢法書真跡,可以使讀者和書法愛好者,在有限的篇幅內領略《三希堂法帖》以及中華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
目錄
作者介紹
“中國書籍國學館”編委會成立於2009年,8年來,不斷發展壯大,至今已有專業編輯人員12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編輯人員2人,中級職稱的編輯人員6人,所有編輯人員均具有本科學曆,是一支隊伍精乾、業務能力較強的編輯隊伍。
幾年來,“中國書籍國學館”編委會以編輯齣版高檔次高品位文化圖書為主,兼顧通俗性讀物。注重圖書齣版的係統性和係列化,力求較全麵地反映中國及世界各國的文學成果。先後編輯齣版瞭中國古典文學50餘部,現當代文學60多部,外國文學30餘部,教育教學書籍20多種,原創作品10餘部。作品齣版發行後,深受社會好評。
文摘
序言
說實話,我買這本書主要是被“三希堂”這個名頭吸引的,畢竟那是乾隆皇帝的心頭好,承載著中國書法史上最精華的部分。然而,真正吸引我的是它在內容編排上的獨到匠心。不同於市麵上那些簡單粗暴地把字帖堆砌起來的齣版物,這本書在結構上做瞭大量的創新。它不是簡單地按照時間順序排列,而是根據不同的書體風格進行瞭巧妙的歸類,比如“行書的韻律之美”、“楷書的法度森嚴”等等。這種編排方式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邏輯性和趣味性。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鈎摹”技術演變的詳細圖解,那部分內容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也能直觀地理解古代刻帖技藝的復雜性與高超之處。我感覺自己像是在聽一位資深教授在循循善誘,而非被動地接受知識灌輸。閱讀過程中,我時不時會停下來,拿起放大鏡仔細端詳那些細節,那種探尋的樂趣,是單純看電子版永遠無法體會的。
評分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有深厚感情的讀者,我總覺得好的書籍需要有溫度。這本《三希堂法帖》恰恰就傳遞齣瞭這種溫度。它讓我感受到,書法不僅僅是綫條的組閤,更是人格的投射。書中的注釋部分做得非常到位,不僅解釋瞭晦澀難懂的古文內容,更穿插瞭許多關於書傢性情的軼事,比如顔真卿的耿直,智永的清修。這些故事讓冰冷的作品瞬間變得鮮活起來。我記得有一頁專門分析瞭趙孟頫臨摹王羲之《快雪時晴帖》時,如何在繼承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二美”,那種對前人的敬畏與超越的雄心,躍然紙上。我經常在夜深人靜時翻閱,仿佛能聽到古人的筆觸在紙上沙沙作響。這本書更像是一扇窗,透過它,我看到瞭一個宏大而精微的中國文人精神世界。
評分我對這本《三希堂法帖》的評價,可以用“博大精深,卻又平易近人”來概括。它收集的都是公認的“鎮國之寶”級彆的作品,每一頁都值得反復摩挲。但最難得的是,它沒有把這些珍品“供起來”,而是真正地“請下來”與讀者交流。我尤其欣賞它在附錄中收錄的曆代對“三希堂”的評價文選,那些名傢的點評,猶如群星璀璨,互相印證,構建瞭一個完整的評論體係。讀完這些點評,我再迴頭看那些法帖時,視角完全不一樣瞭,我能更清晰地捕捉到作品中蘊含的結構美學和精神內核。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國學典籍,其價值在於引導我們去思考,去發現,而不是僅僅提供標準答案。它激發瞭我進一步去探索更多相關曆史文獻的興趣,可以說,它是我書房中不可或缺的引路明燈。
評分坦白講,我最初對這套書抱有很高的期待,但同時也擔心它會不會淪為徒有其錶的“大部頭”。幸運的是,這本書的實用性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雖然它定位是國學館藏,但對於我這樣的業餘愛好者來說,簡直就是一本現成的、頂級的學習資料。書中對一些關鍵筆畫的“運筆示範解析”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存在,它用圖示的方式將“提、按、頓、挫”這些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瞭。我以前臨帖時總覺得不得要領,但對照這本書中的細節剖析,我很快就找到瞭自己的薄弱環節。此外,它的裝訂方式非常適閤平攤閱讀,不像有些大部頭書總是需要一隻手按著書頁,這保證瞭在臨寫時,我可以完全專注於自己的筆墨和書本上的範例。這種用戶體驗上的細緻考量,體現瞭齣版團隊的專業和用心。
評分這本《中國書籍國學館:三希堂法帖》的裝幀和印刷質量確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甸甸的厚重感,拿在手裏就感覺像捧著一份珍寶。我原本是抱著一種學習書法的心態來挑選的,但拿到實物後,纔發現它更像是一部藝術鑒賞的圖錄。紙張的選擇非常考究,紋理細膩,墨色的還原度極高,即便是那些摹刻的細微之處,也能清晰地呈現齣來,這對於研究古代書法的筆法和氣韻來說至關重要。我特彆喜歡它對每一件法帖的背景介紹,那種考據的嚴謹性,讓我對王羲之、王獻之、鍾繇這些大師的生平和創作環境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把字帖擺在那裏讓你臨摹,更是引導你去品味背後的文化脈絡。我特地花瞭一個下午,僅僅對照著目錄中的宋拓本和唐摹本的區彆進行對比,那種細微的差異,那種曆史留下的痕跡,讓人嘆為觀止。對於真正的書法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的價值遠超其定價,它提供瞭一種沉浸式的、跨越時空的對話體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