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日本概況
定價:25.00元
作者:江新興,周潔,伍國春
齣版社:旅遊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1-01
ISBN:978756371334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3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的編寫原則是:既要給學員學習日語語言文學提供文化背景知識,增進他們對日語語言文學的理解,也為學員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麵提供必要的材料,還係統地介紹日本曆史和現代日本社會的實際情況、使學生對日本社會的整體麵貌有一個動態的、感性認識、縮短與日本人接觸時的距離感。
為瞭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語言,本書較全麵、係統地掌握日本的地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麵的知識,既要給學員學習日語語言文學提供文化背景知識,增進他們對日語語言文學的理解,也為學員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麵提供必要的材料,還係統地介紹日本曆史和現代日本社會的實際情況、使學生對日本社會的整體麵貌有一個動態的、感性認識,縮短與日本人接觸時的距離感。本書涉及廣泛、資料翔實,不僅可以作為教材供日語專業學生使用,對想瞭解現代日本情況的讀者來說,也不失為不錯的讀物。
目錄
章 日本の地理
節 位置と構成
第二節 地方と行政區畫
第三節 地形
第四節 気候
第五節 交通
第六節 人口と民族と宗教
第二章 日本の政治
節 戦後の日本政治
第二節 日本國憲法
第三節 日本の國傢機構
第四節 選挙
第五節 政黨 利益グループ
第三章 日本の経済
節 経済復興期(1945年~1955年)
第二節 高度成長期(1956年~1972年)
第三節 安定成長期(1973年~1989年)
第四節 ポスト冷戦(1989年~)
第四章 日本の文化
節 日本文化の特徴
第二節 伝統文化
第三節 民俗文化
第四節 神社 祭りおよび宗教観
第五章 日本の社會
節 日本人の暮らし
第二節 日本の傢族
第三節 日本の社會
第六章 教育 科學マスコミ
節 日本の教育
第二節 日本の科學技術
第三節 日本のマス コミュニケション
第七章 日本の外交と軍事
節 第二次世界大戦前の日本外交
第二節 國際社會への復帰
第三節 戦後の外交
第四節 日本外交の特徴
第五節 日本の防衛
第八章 日本の観光
節 道路交通の発展と観光の始まり
第二節 観光政策と観光の発展
第三節 主な名所舊跡
付録一:日本國と野平和條約
付録二:日本國憲法
付録三:日本國と中華人民共和國の共同聲明(日同聲明)
付録四:天皇の人間宣言
付録五:日本史略年錶
參考文獻一覧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對我來說,與其說是吸收知識,不如說是一場深入的文化漫步。作者的敘事風格極為流暢且富有畫麵感,仿佛他不是在陳述事實,而是在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一幅幅生動的曆史與現代交織的畫捲。他沒有陷入那種堆砌枯燥數據的泥潭,而是巧妙地將宏大的時代背景融入到具體的人物故事和日常生活的細節之中。比如,書中描繪某一個傳統工藝的傳承人,從他清晨在簡樸的工作室裏點燃爐火開始,到他如何與現代設計理念碰撞融閤,整個過程的心理掙紮與藝術追求被刻畫得入木三分,讓人讀完後,不僅瞭解瞭工藝本身,更理解瞭支撐其存在的精神內核。這種敘事上的代入感極強,讓人很容易忘記自己是在閱讀一本“概覽”性質的著作,反而感覺像是在聽一位睿智的長者,娓娓道來他一生中觀察到的精妙之處。這種文學性和知識性的完美結閤,讓原本可能略顯嚴肅的主題變得生動可親,對於想要建立全麵認知體係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種極佳的引導。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它在探討當代社會議題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冷靜而富有同理心的筆觸。許多關於現代社會的分析,往往容易陷入激昂的贊美或尖銳的批判,但這本書采取瞭一種近乎人類學觀察者的姿態。它在分析社會變遷帶來的陣痛時,既沒有迴避那些結構性的矛盾,也同樣肯定瞭普通人在適應新環境時所展現齣的韌性和創造力。比如,書中對於新興消費文化現象的描述,沒有簡單地貼上“浮躁”或“膚淺”的標簽,而是深入剖析瞭這種消費行為背後所承載的身份認同需求和社群聯係的渴望。這種平衡、不偏不倚的觀察視角,使得閱讀過程異常舒適,它不是在教導讀者“應該”如何看待某個現象,而是在提供全方位的視角,讓讀者自己去形成判斷。這種尊重讀者的智能和判斷力的寫作態度,在同類讀物中是十分罕見的,它真正做到瞭知識的普及,而非觀念的灌輸。
評分關於這本書的資料翔實程度,我隻能用“令人敬畏”來形容。翻閱到中後部時,我被其引用的數據和參考文獻的廣度深深震撼瞭。這絕不是一本流於錶麵的介紹性讀物,其背後顯然是紮實、嚴謹的研究工作支撐。書中不僅包含瞭大量的官方統計數據,還穿插瞭許多社會學調查報告、曆史文獻的摘錄,甚至還有一些小眾的口述曆史資料。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呈現這些信息時,做到瞭極高的透明度和批判性。他不會簡單地羅列數字,而是會指齣這些數據的局限性,或者解釋不同時期統計口徑的變化,這對於任何想要進行嚴肅研究的讀者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它提供瞭一個堅實的基石,讓讀者在瞭解錶象的同時,也能觸及到數據背後的復雜邏輯和演變過程。對於想要深入探究某一特定領域的讀者,書末附帶的詳盡注釋和索引係統,更是不可多得的寶藏,為後續的自主學習鋪平瞭道路。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略帶復古的靛藍色調,配上燙金的標題字體,透著一股沉穩而又不失精緻的氣息。初次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紙張那種恰到好處的厚重感,油墨的印刷質量也是一流,即便是細小的文字和復雜的圖錶,都清晰銳利,沒有絲毫的暈染或模糊。我尤其喜歡它在章節分隔處的留白設計,不僅使得閱讀節奏更加舒緩,也讓版麵布局顯得極其專業和考究。內頁的排版非常注重讀者的視覺體驗,字號大小適中,行距也拿捏得恰到好處,即便是長時間沉浸其中,眼睛也不會感到過分的疲勞。不過,如果硬要說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也許是書脊的設計,雖然結實,但打開平攤時,中間部分稍微有點緊澀,希望多翻閱幾次後能有所緩解。整體而言,從觸感、視覺效果到耐用性,這本讀物在物理形態上已經達到瞭非常高的水準,看得齣齣版方在製作工藝上投入瞭大量的精力,使得每一次翻閱都成為一種享受,遠超我對普通教材或普及讀物的預期。這本書的實體品質,絕對值得收藏。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在結構布局上做齣瞭非常大膽而成功的嘗試。它摒棄瞭傳統的“曆史—地理—經濟”的綫性劃分,而是采用瞭主題模塊化的方式進行組織。例如,其中有一整章專門探討“城市化進程中的空間美學”,它橫跨瞭現代建築、公共交通係統和社區營造等多個看似不相關的領域,但作者通過一個核心的哲學命題將它們巧妙地串聯起來。這種跨學科的整閤能力,極大地拓寬瞭我的思維邊界。我原本以為閱讀這類主題書籍時會感到碎片化,但恰恰相反,這種模塊化反而提供瞭一種更靈活、更立體化的視角,便於讀者根據自己的興趣點進行深入探索,同時也更容易在不同主題之間建立起聯係。如果用一個比喻,這本書就像一個立體迷宮,每一條路徑都能通嚮一個核心的認知點,而且每個路徑的設計都充滿驚喜,而不是簡單的重復。這種非綫性的知識建構方式,非常適閤信息爆炸時代下,追求高效和深度理解的現代讀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