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書名 | 文字起源圖典 | ||
| 作者 | 吉佐棠 | ||
| 定價 | 360.00元 | ||
| ISBN號 | 9787533334826 | ||
| 齣版社 | 齊魯書社 | ||
| 齣版日期 | 2016-06-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 裝幀:精裝 | 開本:16開 | 重量:0.4 | |
| 版次:1 | 字數: | 頁碼: | |
| 插圖 | |
| 目錄 | |
| 內容提要 | |
《文字起源圖典》總計一百多萬字,是吉佐棠晚年古文字研究成果的匯總,書中收3000餘字,是一部頗具規模的古漢字研究專著。作者功底紮實,治學有道,所以雖為一之言,但本書的齣版,對古文字起源研究將大有裨益。 |
| 編輯推薦 | |
本書具有比較鮮明的特色:一,為瞭形象地說明字形的起源,文中配有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均為作者手繪,雖略顯潦草,但饒有情趣,十分有助於作者對造字的理解。二,按照古代社會的生産生活進行分類,共分為人文、天象、山川風物、建築、農業、工藝、經濟、戰鬥狩獵、舟車、刑罰、喪葬、宗教、服飾、儀仗、動物、婚姻姓氏及方等大類。三,根據古文字造字和演變的相關性,把文字歸類分組解析,特彆有助於對文字起源的理解。 |
| 作者介紹 | |
吉佐棠(1915—2012年),字岩農,彆號東海野叟,山東棗莊人,山東省文史研究館館員,肄業於天津南開大學中文係。晚年緻力於古文字研究,對古文字的造字和演變頗多創見。 |
| 序言 | |
這本新近讀到的曆史讀物,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審視瞭人類文明的基石——文字的演變過程。作者的敘述充滿瞭洞察力,仿佛帶領我們進行瞭一場穿越時空的旅程。尤其是在探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書寫係統發展時,那種細膩的比較和深入的分析,讓人對文字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有瞭更深的理解。我一直對符號學的演變很感興趣,而這本書恰恰提供瞭豐富的案例和理論支撐,讓我能更清晰地勾勒齣從象形到錶音,再到最終形成成熟文字係統的漫長而麯摺的道路。它不僅僅是羅列事實,更是在探究文字背後的社會結構、信仰體係乃至思維模式的變遷,這種深層次的挖掘,無疑提升瞭閱讀的體驗。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插圖設計也值得稱道。精美的彩頁穿插在厚重的文本中間,每一幅圖例都經過精心挑選和排版,極大地增強瞭可讀性。當我翻閱到關於美索不達米亞楔形文字的章節時,那些被壓印在泥土上的清晰痕跡,仿佛能讓我觸摸到三韆年前的匠人之手。作者對於“記錄”這一行為本身所蘊含的權力轉移的分析,也極具啓發性。文字一旦齣現,社會結構便隨之重塑,知識不再僅僅依賴於口頭傳承的脆弱性。這種宏大的視角轉換,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文字發展史,變得波瀾壯闊起來,充滿瞭曆史的張力。
評分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文字與思維相互作用的討論。文字不僅僅是交流的工具,它深刻地塑造瞭人類的抽象思維能力。例如,作者探討瞭不同文字結構如何影響瞭哲學思辨的走嚮,這一點非常深刻。通過對語法的細緻剖析,我們可以窺見古代社會對邏輯和秩序的構建方式。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成功地將語言文字的“形”與文明發展的“神”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形成瞭一個有機的整體。讀完後,我再看任何古籍或碑文時,都會下意識地去思考其背後的構造邏輯和文化語境,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思維升級。
評分說實話,起初我對這類偏嚮學術性的書籍有些許畏懼,擔心內容過於艱深。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握得非常好。它能在深入講解某個特定文字體係的演變時,適時地插入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人物軼事,比如早期抄寫員的生活片段,或是某個文字符號被誤解後的曆史後果。這些“人性化”的細節處理,使得冰冷的符號係統獲得瞭溫度。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而更像是一位知識淵博的朋友,耐心地為你娓娓道來文明如何一步步學會記錄自己的存在,這種親切感是許多同類書籍所欠缺的。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文字的誕生並非一蹴而就的單一事件,而是一個充滿瞭偶然與必然交織的復雜過程。書中對早期泥闆、甲骨文乃至莎草紙上的刻畫進行瞭詳盡的摹寫和解讀,那筆觸的力度、符號的幾何美感,都活靈活現地呈現在眼前。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述不同文明如何“獨立發明”或“互相影響”齣自己的文字係統時所展現齣的審慎態度,沒有武斷地下結論,而是基於紮實的考古發現和文獻考證,構建起一個可信的敘事框架。對於任何對古代史或語言學有入門興趣的人來說,這本書都是一個極佳的起點,它避免瞭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讓復雜的概念變得觸手可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