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千指百态美甲秀(创意篇)
定价:17.00元
作者:王萍 等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2-01
ISBN:9787536463769
字数:
页码:7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美甲作为一种流动的美,绚烂了人类整个爱美的历史。在环境多元化的今天,都市爱靓族在时尚浪潮荡涤下,对美甲的追求已不仅仅局限于美丽本身,而是更加注重思想与个性的张扬和表达。对个性充满表达的时尚潮流的盛宴,众多的表现元素,不断刷新着人们审美的视野。它不仅能激活美甲师的创作灵感,还能提高美甲爱好者的审美品位。
目录
Chapters 1 色到指尖——色彩与美甲
Chapters 2 瑰异女人——各色女人与美甲
Chapters 3 灿烂星空——星座与美甲
Chapters 4 红色密码 血型与美甲
作者介绍
张涛,男,汉族,中员,1961年11月14日生于山东临清。1979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1983年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留校工作至2003年12月,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其间,1985年在职考取山东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8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4年在职考取山东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1998年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授,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尤长于先秦秦汉史)、中国学术思想史、中国古典文献(特别是经史文献)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近期致力于易学及乾嘉学术的探究,招收中国古代史专业学术思想史、古典文献(经史)研究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撰有《经学与汉代社会》、《秦汉易学思想研究》、《周易述导读》、《孔子家语注译》等著作,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中国传统救灾思想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项目)、“两汉书翼”(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等科研项目,参与承担“二十世纪中国的儒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历代易学名著整理与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211”第二期工程项目)“历史文化认同与多民族国家统一国家发展”,子课题第五部分成员之一。
文摘
序言
天呐,我最近迷上了一本关于传统手工艺的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各种复杂的编织技巧,那些精妙的图案和繁复的结构,看得我手心直冒汗,既佩服古人的智慧,又忍不住想亲自上手试试。它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大量详实的图解和步骤分解,即便是像我这种初学者,也能大致摸到门道。作者对材料特性的理解也非常到位,比如哪种线材适合做哪种造型,不同经纬度对成品手感的影响,描述得细致入微,让人感觉仿佛能触摸到那些丝线。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色彩搭配的那几个章节,那些看似随意的组合,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寓意和美学原则,让我对“美”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简直是匠心精神的体现,读完后,我对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技艺充满了敬畏,也激发了我去探索和传承这些宝贵财富的决心,绝对是值得反复研读的宝典。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厚重和质感,纸张的选用非常考究,内页的印刷色彩还原度极高,那些复杂的纹理和细微的阴影都清晰可见,给阅读体验增色不少。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没想到它在叙事上也非常有感染力,作者似乎在用一种非常温柔而坚定的口吻,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充满创造力的世界。书中穿插的一些历史典故和工匠访谈,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故事性,不再是冷冰冰的知识点堆砌。特别是关于工具的介绍部分,不仅有高清的图片展示,还有对每种工具的起源和演变的简短介绍,让人在学习技法的同时,也能领略到背后深厚的文化积淀。这本书的排版布局也极其人性化,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信息的密度,又不会让人感到拥挤和疲劳,长时间阅读下来也十分舒适。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只会停留在基础入门的层面,结果它竟然能深入到一些非常高阶的结构解析和创新应用上。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座宝库。里面有一个关于“空间结构力学在造型中的应用”的章节,简直是神来之笔,它将严谨的科学原理巧妙地融入到艺术创作中,让我对作品的稳定性和形态持久性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它非常鼓励读者跳出传统框架,书中提供了很多“反常规”的尝试案例,激发了我的实验精神。我甚至开始思考如何将书中的某些理念应用到我日常生活中其他不相关的领域,比如设计一个小小的收纳盒,都能从中找到灵感。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教你“为什么这样做”,这种思维层面的提升,价值无法估量。
评分我向周围所有对手工制作感兴趣的朋友们强烈推荐这本书,但我要特别强调,它绝对不只是一本“教程”。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关于“专注与耐心”的哲学著作。作者在开篇和结尾处对“慢工出细活”的见解非常深刻,他描述了沉浸于创作过程中的那种近乎冥想的状态,让人心驰神往。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太久没有体会过这种需要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地去打磨一件作品的乐趣了。书中提到,每一个细小的结、每一次精准的收尾,都凝聚着制作者的时间、情感和心力,这种对“物”的敬重,也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触动。它提醒我,真正的艺术价值,往往藏在那些不为人注意的微小细节之中,需要我们用时间和心去发现和雕琢。
评分说实话,我收到书的时候是有点犹豫的,因为这类专业书籍往往晦涩难懂,生怕买了之后就束之高阁了。但这本书的编写风格非常接地气,仿佛作者就是坐在你身边手把手教学的师傅。对于那些需要反复对照的步骤,作者特意设置了“常见错误及修正指南”,这一点真的太贴心了!我第一次尝试某个比较复杂的节点时,果然遇到了书里描述的那种偏差,但对照着“修正指南”立刻就找到了问题所在,成功率大大提高了。这种极强的实战指导性,是我在其他同类书籍中很少看到的。它不仅提供了“成品”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展示了“过程”的真实性,包括失败的可能性和解决之道。这种坦诚的态度,极大地增强了学习者的信心,让人觉得“原来我也可以做到”,而不是被那些完美无瑕的成品图吓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