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东北抗日联军 回忆史料
定价:75.00元
作者: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065707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的《东北抗日联军回忆史料》收录了东北抗日联军重要领导人、亲历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中政军领导或重要知情人的回忆文章41篇,这些文章从不同层次和角度记述了东北抗日联军及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历史事实与亲历者的切身感受。东北抗日联军和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历史,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人民不畏奋起抗争的民族精神。
目录
回忆史料东北抗日游击运动和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的兴起及武装抗日斗争东北抗日武装斗争回忆片断东北抗日武装斗争中的统一战线工作南满游击总队迫击炮独立大队的诞生回忆少年铁血营的战斗生活在反“讨伐”斗争中前进的东北抗联军回忆东北抗日联军军的共青团工作我在东北抗联第二军的一段战斗经历东北抗联第二军纪事英雄的东北抗联第三军回顾东北抗联第四军在东北抗联第五军斗争生活的回忆回忆东北抗联第六军饶河民众反日游击大队的诞生及其活动东北抗联第七军战斗生活追忆土龙山农民纪实回忆东北抗联第九军战斗生活片断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的战斗历程回忆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奋战在东南满的抗联路军东北抗联第二路军的艰苦西征回忆北满抗联部队的西北远征活动在黑嫩地区的抗联第三路军三支队在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六支队战斗生活的回忆郭尼屯战斗前后回忆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十二支队在三肇地区的游击活动回忆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侦察纪事忆民族英雄杨靖宇回忆赵尚志回忆李兆麟同志巾帼英杰在密林中办学在东北抗联密营战斗生活的回忆“八一五”后的东北抗日联军同苏军一道解放东北“八一五”之后的佳木斯地区北安地区建军建政纪实光复后从苏联返回吉林斗争纪实在绥化扩军建政的日子里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掩卷沉思良久,这部汇编带给我的感触,更多是一种对“牺牲”二字全新维度的认识。它细致地记录了无数普通人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状态,那些关于家书的失散,关于伤病员的转移,关于根据地民众无私奉献的零散片段,构建了一幅宏大叙事背景下感人至深的众生相。相较于那些聚焦于重大战役的著作,这套史料更像是一部“地下工作者的百科全书”,揭示了敌后斗争的艰辛与常态。它没有渲染过多的英雄主义光环,而是聚焦于生存的挣扎与责任的坚守,这种朴素的力量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具穿透力,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地湿了眼眶。
评分这部作品展现了史料的厚重与细节的珍贵,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它并非仅仅罗列枯燥的战役数据,而是通过大量的口述回忆,为我们勾勒出了东北抗日联军战士们鲜活的群像。那些关于如何在严寒中寻找食物、如何在绝境中保持信仰的片段,读来令人动容。文字间流淌出的,是对历史最真挚的敬意和对英雄最深切的缅怀。它巧妙地平衡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个体生命的微观体验,使得冰冷的史实获得了人性的温度。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后勤保障和非战斗减员的描述,这往往是传统军事史叙事中容易被忽略的角落,但恰恰是这些细节,构筑了这场艰苦卓绝斗争的真实底色。阅读的过程,像是一次漫长而深刻的朝圣,让人更加理解“信仰”二字的分量。
评分这本书的编纂体例和选材标准,体现出对史料真实性和多样性的高度尊重。它成功地将不同时期、不同部队、不同层级人物的回忆整合起来,虽然风格迥异,有时甚至略显粗粝,但这恰恰是其真实性的最佳佐证。阅读时,你会发现一些对既有历史结论的微妙修正,一些来自基层视角对高层战略执行层面的具体观察,这些“未经打磨”的侧面信息,对于构建一个多维度的历史图景至关重要。它更像是历史学家们手中最宝贵的“第一手原料库”,而非成品报告。对于任何想深入探究东北抗联史实本质的研究者来说,这套丛书无疑是不可或缺的基石性参考资料,其学术价值难以估量。
评分初翻开这本回忆录集,首先扑面而来的是一种质朴而坚韧的力量。那些经历过残酷洗礼的幸存者,用他们颤抖却清晰的笔触,记录下了他们在冰天雪地中与日伪军周旋的智慧与勇气。叙事风格上,它不像学院派的著作那样严谨得令人望而却步,反而充满了地方色彩和民间智慧。比如对于特定地域地形的描述,对于地方武装配合的记录,都展现出极强的地域性和操作性,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田野资料。更难能可贵的是,其中不乏对内部决策过程的探讨,虽然视角可能带有亲历者的主观色彩,但这种坦诚暴露了战争的复杂性——它不仅是力量的对抗,更是意志和策略的较量。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充满泥土气息和血肉温度的口述历史宝库。
评分对于军事史爱好者而言,这本书的价值体现在其档案级别的信息密度上。它清晰地展现了早期游击战术是如何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被创新和完善的。从情报获取到小股袭扰,再到如何利用自然环境设置陷阱和伏击,每一步的描述都具有极高的实战参考价值。不同于官方正史的总结陈词,这里的文字是“现场直播”式的,充满了战术细节的推演和对敌我双方装备差距的直观感受。它迫使读者跳脱出传统线性叙事的框架,去思考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一支军队如何维持其战斗意志和组织结构。这种对战术执行层面细节的深度挖掘,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那段抗争史的理解层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