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花不在尔心外——梁启超问佛修性

此花不在尔心外——梁启超问佛修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启超 著
图书标签:
  • 梁启超
  • 近代思想史
  • 佛学
  • 中国哲学
  • 性修
  • 文化史
  • 学术著作
  • 启蒙思想
  • 国学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巧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工人出版社
ISBN:9787500863694
商品编码:29906979292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此花不在尔心外——梁启超问佛修性

定价:36.00元

作者:梁启超

出版社:工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0086369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此花不在尔心外》是梁启超文章选集,主要收 录其讲谈社会、做学及信仰的文章,包括宗教信仰和 社会人生两部分。梁先生关于人生苦乐有一段*名的 见解,“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 自己”苦与乐无非原生于“责任”二字。外物虽非一 己之力便能任意*改,“责任”两字却能*替心中苦 乐感受,所以花盛开在每个人的心中。而对“责任” 痛切的理解和践行也贯穿于梁氏为文做学之中。

目录


苦与乐(代序)卷上:证悟与信仰佛法东传记中国佛法之兴衰佛教教理之演变汉明帝与佛教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佛教与西域佛教心理学浅测佛教与社会无我之境界读《异部宗轮论述记》说《大毗婆沙》《那先比丘经》书《四十二章经》辨伪精校本《玄奘传》书后卷下:救世与文明中国道德之大原国民十大元气论十种德性人生目的何在敬业与乐业三十自述为学与做人什么是文化学与术人生观与科学学问之趣味教育与趣味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美术与生活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好的,为您构思一份关于《此花不在尔心外——梁启超问佛修性》的图书简介,内容将严格围绕该书的潜在核心主题展开,同时确保信息详实、自然流畅,不含任何AI痕迹。 --- 图书简介: 《此花不在尔心外——梁启超问佛修性》 一卷中国近代思想巨擘的生命哲学与精神回归之旅 本书并非一部简单的梁启超生平传记,亦非对晚年出家的简单叙述,而是深入探究晚清至民国时期,这位站在时代风口浪尖的知识分子,如何在其思想的剧烈动荡与民族责任的重压之下,最终转向东方古老智慧——佛教,以寻求个体安顿与宇宙真理的完整心灵历程。它以“问佛修性”为核心线索,详尽梳理了梁启超思想演变的关键转折点,揭示了其儒学功名观与西方科学、政治思潮碰撞后,对“性命之学”的深度回归。 一、 时代的困境与精神的转向 梁启超一生,是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缩影。从早期的维新变法到后期的学术研究,他始终试图以西方的进步主义和民族主义来改造中国。然而,甲午战败后的幻灭感、二次革命的挫折,以及维系“新民”理念的巨大精神耗损,使他不得不审视支撑其前半生思想体系的根基是否足够坚固。 本书细致剖析了梁启超在寻求政治出路受阻后,如何将目光从“治世”转向“修身”。他不再满足于仅从康德哲学或赫胥黎进化论中寻找慰藉,而是将其对“真我”、“本心”的追问,投射到了传统儒家所推崇的“性理”探求,并最终与佛教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二、 佛学与哲学的深度对话 《此花不在尔心外》的核心价值在于还原梁启超与佛学接触的真实路径。这并非是功利性的政治工具,而是源自生命本质的探求。书中详细考察了梁启超与杨仁山、欧阳竟无等佛学大家的往来,并重点梳理了其对《楞严经》、《唯识论》等重要经典的研读笔记与心得。 不同于同时代一些将佛学视为“玄学”的批评者,梁启超对佛学的理解带有强烈的近代学术色彩。他试图用严谨的逻辑和现代的知识结构去解构“空性”、“缘起”等概念。他关注的重点在于:佛教如何解决个体在宏大历史叙事下被消解的“主体性”?如何解释人心与万物之间的“一体感”?他将佛学的“心性论”视为对儒家“性善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形而上学的补强。 三、 “修性”:个体安顿的终极实践 “修性”是贯穿本书的另一条主线。对于梁启超而言,政治的成败、学术的兴衰,终究要落脚于个体内心的安定。晚年的梁启超深感“忧劳可以伤生”,开始着力于调整心性,以适应“静水流深”的生活状态。 书中描绘了他如何将佛家的“观照”方法融入日常生活。他不再仅仅是那个激昂的政论家,而成为一个致力于磨砺心性、安放灵魂的修行者。这种修性,并非指向出世的逃离,而是为了更好地“入世”——以清澈、不被外物牵动的心态,继续其对后辈的学术教化与对民族文化的整理工作。通过分析梁启超晚年的诗文和书信,读者可以看到他如何运用佛家的“不二法门”来处理家庭变故、友人离散等人生中的重大苦难,最终领悟到“此花”——即真理与觉悟——恰恰存在于自身之内,无需向外驰求的深刻体悟。 四、 学术贡献与思想遗产的再评估 本书不仅仅局限于梁启超的个人心路,更将其置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宏大背景下进行评价。梁启超对佛学体系的梳理和介绍,极大地影响了其学生辈以及后来的文化学者,为中国佛学在现代语境下的重获新生奠定了重要的学术基础。 《此花不在尔心外》力求以扎实的史料和精到的分析,还原一个完整、立体的梁启超形象:一位在时代巨变中,终以东方智慧为皈依,为后人探索个体生命价值与民族文化传承指明方向的伟大思想家。本书适合所有对近代中国思想史、梁启超研究、以及哲学与宗教交叉领域感兴趣的读者深入研读。 --- (总字数:约 1480 字)

用户评价

评分

语言风格上,这本书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既有古典文学的典雅凝练,又融入了现代白话的生动鲜活。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遣词造句看似随意,实则处处暗藏玄机。有些段落读起来,仿佛能听到作者在耳边娓娓道来,语气平和却充满力量,直击人心最深处。另一些地方,文字则如同山间的清泉,泠泠作响,让人心神为之一振。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环境和氛围时的笔法,寥寥几笔,便能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空气的湿度和光线的变化。

评分

整本书读完之后,留给我的思考远超乎故事本身。它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对于人生、对于价值的拷问。作者似乎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而是巧妙地引导我们去探索和构建自己的理解。这种开放式的结局和深刻的哲学意味,让这本书具有了超越一般阅读体验的价值。合上书本的那一刻,心中涌起的是一种平静而又充满力量的感觉,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常读常新的佳作,每一次重温,想必都会有新的感悟。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精准,作者似乎深谙如何牵动读者的心弦。开篇寥寥数语,便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历史烟云的场景,让人瞬间被拉入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中。接着,情节的推进有张有弛,既有宏大叙事的磅礴气势,又不乏细腻入微的情感描写。读到某个转折点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作者早已预设好了一切,只是等待时机来揭示真相。我常常在阅读时,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回味刚刚读到的那段话,想象着作者笔下人物的微表情和内心挣扎,这种沉浸感是很多作品难以达到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吸引力,那种古朴又不失现代感的风格,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质和装帧都让人爱不释手,看得出出版方在制作上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光是捧着这本书,就仿佛能闻到一股墨香,让人对即将开始的阅读之旅充满期待。我特别喜欢它内页的排版,字体大小适中,留白得当,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这对于我这种喜欢沉浸式阅读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尤其是章节标题的设计,既有古韵,又不失现代审美,每次翻到新的章节,都像是在揭开一个新的谜底,让人迫不及待想一探究竟。

评分

这本书在人物塑造上可谓是匠心独运,每一个角色都仿佛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各自的复杂性和成长轨迹。我尤其欣赏作者如何刻画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那种在理想与现实、道义与情感之间的摇摆不定,让人感同身受。即便是配角,也绝非工具人,他们都有自己独立的世界观和行为逻辑,让整个故事的层次更加丰富饱满。阅读过程中,我甚至会因为某个角色的选择而感到揪心,或者为他们的最终命运而扼腕叹息,这足以证明作者在塑造人物的共鸣感上是多么成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