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修訂版)
定價:35.00元
作者:李國祥
齣版社:崇文書局(原湖北辭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4034391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李國祥等十餘位古漢語專傢曆經數載進行編寫,是學習古漢語的工具書。□收錄古漢語常用字一萬餘個,復音詞韆餘條,極具典型性和實用性。
內容提要
本字典收單字頭1萬餘個,是供初高中、大學生及其他中等文化層次讀者學習古代漢語和閱讀一般古籍的中型古漢語工具書。本字典以規範的簡體字排列字頭,括注繁體字和常見異體字;釋義精準到位,簡明扼要;例證豐富,具有典型性,疑難字詞句附注解,方便讀者理解。
目錄
作者介紹
李國祥,華中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導,曆史文獻學研究所所長。連續三屆擔任教育部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委員,主持古委會大型古籍整理項目《明實錄類纂》的整理工作,主編《古籍整理研究(八種)》、《國學知識指要》等書。
文摘
序言
這部典籍的裝幀設計簡直是匠心獨運,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度。封麵選用的那種略帶紋理的紙張,觸感粗糲而富有質感,墨色的主調沉穩大氣,正中央燙金的字體在燈光下泛著低調而莊重的光澤,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其內容的博大精深。開閤之間,書頁的切口處理得一絲不苟,邊緣平滑又不失硬挺,即便是頻繁翻閱,也絲毫沒有鬆散的跡象。我特彆留意瞭內頁的排版,字體的選擇非常考究,楷體和宋體的結閤恰到好處地平衡瞭易讀性和古典韻味。行距和字間距的留白處理得極為齣色,即便是長時間研讀那些繁復的古文字形,眼睛也不會感到過度的疲勞。裝幀的工藝體現瞭齣版者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每一次把它從書架上取下,都像是一次莊重的儀式,讓人對接下來的學習充滿期待和敬意。這種對物理形態的極緻追求,無疑提升瞭閱讀體驗的層次感,使其從單純的知識載體升華為一種文化載體。
評分從學習者的角度齣發,最大的挑戰往往在於如何將抽象的規則內化為一種直覺性的反應。我過去在背誦和記憶那些復雜的偏旁部首和音韻變化規律時,常常感到枯燥乏味,效果也不理想。然而,這本工具書在解釋字形結構時,似乎采用瞭某種獨特的“故事化”敘述方式,它將那些看似毫無關聯的部件,通過閤理的邏輯串聯起來,賦予瞭它們生命和意義。例如,在解析某個復雜會意字時,它不是簡單地把構成元素拆開解釋,而是構建瞭一個小小的“場景”,使得記憶不再是死記硬背,而是一種基於理解的聯想。這種教學上的巧妙設計,極大地降低瞭初學者的門檻,也使得知識的鞏固過程變得更加自然和高效。它讓我感覺,學習古漢字不再是攀登一座冰冷的知識高山,而更像是在探索一個充滿邏輯和趣味的古代文明迷宮。
評分坦白說,我一直覺得很多現行的古文字工具書在“實用性”上打瞭摺扣,它們要麼過於學術化,晦澀難懂,需要深厚的文字學背景纔能入門;要麼又過於簡化,實用性是有瞭,但深度和準確性又讓人難以信服。這本讓我眼前一亮。它的編纂思路明顯走的是一條中間路綫,既保持瞭必要的專業深度,又通過清晰的結構設計,讓非專業人士也能較快上手。比如,它的例句選取非常貼閤實際應用場景,不僅僅是引用《詩經》《楚辭》這類經典,還包含瞭大量魏晉碑刻和唐宋筆記中的典型用例。我注意到,對於那些在不同曆史時期意義發生微妙變化的詞匯,它都有專門的“義項演變”標注,這種細膩的處理方式,讓我這個在嘗試重建古代語境的“翻譯者”受益匪淺。它不隻是告訴你“這個字是什麼意思”,更重要的是告訴你“在那個時代,人們是如何使用這個意思的”,這種時間維度的引入,極大地豐富瞭我對古漢語活力的認知。
評分我最近在整理一些古代文獻的手稿時,深感現有的一些電子工具在處理異體字和生僻用法的精準度上總是有那麼一絲難以察覺的偏差,這對於嚴謹的學術考據來說是緻命的。我急需一本能夠提供權威、細緻入微的辨析的權威工具書。我對手頭的這本工具書抱有極大的期望,因為它似乎更側重於對字源流變和音韻變化的詳盡解釋,而非僅僅是簡單的釋義羅列。我驚喜地發現,它在收錄許多罕見字形時,不僅給齣瞭規範寫法,還配有清晰的甲骨文、金文的對照圖樣,這種多維度的展示方式,極大地幫助我理解瞭古人造字的邏輯和演變軌跡。更令人贊嘆的是,它對某些關鍵的通假現象的處理,引用瞭多個朝代的權威注釋作為佐證,這種紮實的考證基礎,讓我在麵對文本歧義時,有瞭一個堅實的立足點去判斷最可能的原意,這對於深入理解古典文學的精髓至關重要。
評分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際檢驗,我必須強調其“修訂版”的價值所在。相較於市麵上其他版本,這部修訂本在收錄最新的考古發現和語言學研究成果方麵做得非常到位。我發現,一些過去版本中懸而未決的字形考證問題,在這版中得到瞭更權威、更具時代前沿性的解答。例如,針對近年來齣土的幾批重要竹簡文獻中齣現的特定用字,新版補充瞭相應的釋讀和用法歸納,這錶明編者團隊持續關注著學術前沿動態,而非固步自封。這種與時俱進的更新速度,對於任何希望掌握最準確、最全麵古漢語知識的研究者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保障。它不僅是一部對經典的繼承,更是一部對現有研究成果的積極整閤與超越,確保瞭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能保持其作為權威工具書的地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