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修订版)
定价:35.00元
作者:李国祥
出版社:崇文书局(原湖北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4034391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李国祥等十余位古汉语专家历经数载进行编写,是学习古汉语的工具书。□收录古汉语常用字一万余个,复音词千余条,极具典型性和实用性。
内容提要
本字典收单字头1万余个,是供初高中、大学生及其他中等文化层次读者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一般古籍的中型古汉语工具书。本字典以规范的简体字排列字头,括注繁体字和常见异体字;释义精准到位,简明扼要;例证丰富,具有典型性,疑难字词句附注解,方便读者理解。
目录
作者介绍
李国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历史文献学研究所所长。连续三届担任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主持古委会大型古籍整理项目《明实录类纂》的整理工作,主编《古籍整理研究(八种)》、《国学知识指要》等书。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在整理一些古代文献的手稿时,深感现有的一些电子工具在处理异体字和生僻用法的精准度上总是有那么一丝难以察觉的偏差,这对于严谨的学术考据来说是致命的。我急需一本能够提供权威、细致入微的辨析的权威工具书。我对手头的这本工具书抱有极大的期望,因为它似乎更侧重于对字源流变和音韵变化的详尽解释,而非仅仅是简单的释义罗列。我惊喜地发现,它在收录许多罕见字形时,不仅给出了规范写法,还配有清晰的甲骨文、金文的对照图样,这种多维度的展示方式,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古人造字的逻辑和演变轨迹。更令人赞叹的是,它对某些关键的通假现象的处理,引用了多个朝代的权威注释作为佐证,这种扎实的考证基础,让我在面对文本歧义时,有了一个坚实的立足点去判断最可能的原意,这对于深入理解古典文学的精髓至关重要。
评分坦白说,我一直觉得很多现行的古文字工具书在“实用性”上打了折扣,它们要么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需要深厚的文字学背景才能入门;要么又过于简化,实用性是有了,但深度和准确性又让人难以信服。这本让我眼前一亮。它的编纂思路明显走的是一条中间路线,既保持了必要的专业深度,又通过清晰的结构设计,让非专业人士也能较快上手。比如,它的例句选取非常贴合实际应用场景,不仅仅是引用《诗经》《楚辞》这类经典,还包含了大量魏晋碑刻和唐宋笔记中的典型用例。我注意到,对于那些在不同历史时期意义发生微妙变化的词汇,它都有专门的“义项演变”标注,这种细腻的处理方式,让我这个在尝试重建古代语境的“翻译者”受益匪浅。它不只是告诉你“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更重要的是告诉你“在那个时代,人们是如何使用这个意思的”,这种时间维度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古汉语活力的认知。
评分这部典籍的装帧设计简直是匠心独运,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度。封面选用的那种略带纹理的纸张,触感粗粝而富有质感,墨色的主调沉稳大气,正中央烫金的字体在灯光下泛着低调而庄重的光泽,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其内容的博大精深。开合之间,书页的切口处理得一丝不苟,边缘平滑又不失硬挺,即便是频繁翻阅,也丝毫没有松散的迹象。我特别留意了内页的排版,字体的选择非常考究,楷体和宋体的结合恰到好处地平衡了易读性和古典韵味。行距和字间距的留白处理得极为出色,即便是长时间研读那些繁复的古文字形,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度的疲劳。装帧的工艺体现了出版者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每一次把它从书架上取下,都像是一次庄重的仪式,让人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和敬意。这种对物理形态的极致追求,无疑提升了阅读体验的层次感,使其从单纯的知识载体升华为一种文化载体。
评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检验,我必须强调其“修订版”的价值所在。相较于市面上其他版本,这部修订本在收录最新的考古发现和语言学研究成果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我发现,一些过去版本中悬而未决的字形考证问题,在这版中得到了更权威、更具时代前沿性的解答。例如,针对近年来出土的几批重要竹简文献中出现的特定用字,新版补充了相应的释读和用法归纳,这表明编者团队持续关注着学术前沿动态,而非固步自封。这种与时俱进的更新速度,对于任何希望掌握最准确、最全面古汉语知识的研究者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保障。它不仅是一部对经典的继承,更是一部对现有研究成果的积极整合与超越,确保了它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能保持其作为权威工具书的地位。
评分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最大的挑战往往在于如何将抽象的规则内化为一种直觉性的反应。我过去在背诵和记忆那些复杂的偏旁部首和音韵变化规律时,常常感到枯燥乏味,效果也不理想。然而,这本工具书在解释字形结构时,似乎采用了某种独特的“故事化”叙述方式,它将那些看似毫无关联的部件,通过合理的逻辑串联起来,赋予了它们生命和意义。例如,在解析某个复杂会意字时,它不是简单地把构成元素拆开解释,而是构建了一个小小的“场景”,使得记忆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一种基于理解的联想。这种教学上的巧妙设计,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门槛,也使得知识的巩固过程变得更加自然和高效。它让我感觉,学习古汉字不再是攀登一座冰冷的知识高山,而更像是在探索一个充满逻辑和趣味的古代文明迷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