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成语典故 苑清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787500496359

邯郸成语典故 苑清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78750049635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成语
  • 典故
  • 邯郸
  • 历史
  • 文化
  • 语言
  • 苑清民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文学
  • 知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学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0496359
商品编码:29975180493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 名:邯郸成语典故
作 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
版  次:
页  数:0
ISBN :9787500496359
定价:158 元 本店价:123.24 元
折扣:【78】 节省:34.76 元
分类:  →  
货号:1756468
图书简介 就像绝大多数中国人那样,我没有亲自到过邯郸,但是从小就知道“完璧归赵”和“毛遂自荐”这些成语典故,从中也知道了邯郸这座城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邯郸自创建以来就和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连在了一起。近三千年来,这片土地为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故事,这与它在历史上显赫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从商王朝的畿内重地到战国时期的赵国王城,从秦火之后的重新崛起到汉末曹魏的定都邺下,其后又有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在邺建都。隋唐之际邺城毁于战火,而大名城又代之而起,成为唐代“畿辅八府”之首,从那时直到近代,大名府始终是黄河北岸的重镇。 漫长的历史使邯郸成了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人志士展示自身才能的舞台,也造就了邯郸这座中华民族精神遗产的宝库。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在这里撞击、融合,最终形成了连绵不绝、兼收并蓄的地域文化传统,而作为这一传统的体现,有关邯郸的成语典故也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洪流之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仍然对我们的现代生活施加着深远的影响。 很高兴能有机会读到苑清民先生主编的这部《邯郸成语典故》。这部书给予人们的历史知识上起春秋,下至明清,涉及与邯郸境内的17处遗址和与邯郸有关的203个历史人物。除了其他优秀著作所具备的征引丰富、注解翔实等特点外,《邯郸成语典故》全书还有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那就是把所有的成语典故按时代顺序排列,从一个雅俗共赏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了邯郸多彩的历史文化,使读者得以在学习成语典故知识的同时了解邯郸,关注邯郸在当代的发展。", 作者简介 目   录 插图和节选
江南烟雨忆旧梦:一部关于苏杭园林与风雅生活的随笔集 作者: 柳岸风拂 出版社: 江南文化研究会 ISBN: 978-7-900123-45-6 --- 内容简介: 《江南烟雨忆旧梦》并非一部详尽的学术专著,亦非枯燥的历史编年,而是一卷浸润着墨香与水汽的私房记录。它以一种近乎散文化的笔触,带领读者走进中国最富盛名的“人间天堂”——苏杭之地,深入探寻那片土地上,世代传承的园林艺术、文人雅士的生活哲学以及隐藏在寻常巷陌中的风雅遗韵。 本书共分为“叠翠含烟:园林意境的营造”、“枕水临风:文人的日常与情思”、“吴侬软语:饮食器用中的生活美学”和“曲水流觞:那些被遗忘的雅集与技艺”四个主要部分,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巧的侧写与感怀,重现一个立体的、充满生命力的古典江南。 叠翠含烟:园林意境的营造 江南园林,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本书的第一部分,聚焦于苏州拙政园、留园,杭州灵隐寺的飞来峰石刻,以及西湖周边的私家园囿。作者并非简单罗列景点,而是深入挖掘园林设计背后的“借景”、“对景”和“框景”的艺术手法。 我们探讨了叠山理水的哲学基础——道家思想中的“虚实相生”如何在假山与池沼的布局中得以体现。例如,作者细致描摹了某一处曲径通幽之处,如何巧妙地利用竹影与光线的变化,营造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感。园林中的建筑,如亭、榭、轩,不再仅仅是遮风避雨之所,它们是文人观景、咏诗、会友的“情景交融”之器。书中详述了“水”在江南园林中的核心地位,分析了不同形态的水面(静湖、活水、跌瀑)如何映射出主人不同的心境与抱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收录了数篇作者对特定季节、特定时辰下,特定园林光影的文学描摹,力求捕捉到那种稍纵即逝、难以言喻的“空灵”之美。 枕水临风:文人的日常与情思 江南,自古以来便是文人辈出的热土。本章将目光投向那些生活在园林与水岸边的士大夫、书画家、诗人。本书试图描摹他们的“慢生活”哲学。 作者细致考察了古代文人如何打发他们的闲暇时光。这包括他们如何在夏日午后,于敞轩中品茗、听雨,如何为一幅画作题跋时,倾注数日的心思。书中穿插了对明清时期昆山腔、浙东平话等地方戏曲发展初期的观察,探讨这些民间艺术如何被士人阶层吸纳并提升为高雅的娱乐方式。 特别关注了文人间的友谊与酬唱。不同于朝堂上的政治角力,园林是他们展示才情、交流学问的私密空间。书中引用了大量地方志和私人信札中的记载,还原了一次次雅集的场景——琴棋书画的切磋,对新近发现的古籍的讨论,以及在特定节日(如端午、中秋)所举行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庆祝活动。这些记录旨在展现,在繁华的商业背景下,一股坚韧的、追求精神自由的文人气息如何持续流淌。 吴侬软语:饮食器用中的生活美学 生活美学,是江南文化中最具烟火气却又最精致的部分。本卷探索了“器”与“食”中蕴含的文化密码。 在“器”的部分,我们绕开了宏大的瓷器史,转而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器具:从一套精巧的宋代点茶用具,到文人案头不可或缺的砚台、笔筒;从精细的苏绣工艺,到日常的竹编器皿。作者强调了对材料本性的尊重,如竹子的韧性、玉石的温润、泥土的朴拙如何最终影响了制成品的美感。书中有一章专门分析了明式家具的“线脚”之美,指出其简约流畅的线条背后,是对传统繁复装饰的一种反思与超越。 在“食”的部分,本书聚焦于江南的“时令”观。作者认为,江南的饮食文化,最核心的理念在于“不时不食”。书中详细描绘了清明时节的青团、夏日的冰镇糟卤、秋季的桂花糕,以及冬季的腌制与熏制。这些不仅仅是食谱的罗列,更是对季节更迭的敏感捕捉。同时,也探讨了茶馆文化,如早茶的闲适、午后的清谈,茶水如何成为连接邻里、区分身份的无声符号。 曲水流觞:那些被遗忘的雅集与技艺 最后一部分,是对一些在现代被大幅简化或失传的传统技艺和社交仪式的追溯。 “曲水流觞”,这一源自魏晋的雅集,在江南士人中有着独特的变体。书中通过对地方戏社、诗社的考察,重现了这些活动如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例如,某一诗社是如何围绕一棵古树组织“咏树诗会”,又是如何通过严格的评判标准来维持活动的艺术水准。 此外,本书还挖掘了一些“小众”的民间手工艺。比如,用于装饰园林小品的“砖雕”技艺,以及用于祭祀和节庆的“扎灯”工艺。作者通过访谈留存的少数匠人,记录了他们对技艺的坚守与困惑,试图为这些濒临消逝的“活态文化遗产”留下珍贵的文字记录。 --- 总结: 《江南烟雨忆旧梦》试图在现代的喧嚣中,为读者构建一个可供栖居的“精神园林”。它是一份对往日风雅的深情回望,一本关于如何在中国传统审美中寻找生活诗意的指南。读者将在这本书中,找到的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被岁月温柔打磨过的、关于美、关于情、关于生活方式的无数动人细节。它所承载的,是那片水乡特有的温润、内敛与持久的生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已经开始想象翻开这本书时的情景了。我期待着那些曾经只存在于书本描述中的人物和事件,通过作者的笔触变得鲜活起来。对于成语的探源,最关键的就是“典故”本身,它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我希望这本书能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仅仅告诉我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而是告诉我“为什么”它是这个意思,这个故事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个成语的。这种对文化根源的执着追溯,才是一本优秀的典故解读书籍所应具备的品质。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在那段邯郸的历史风云中了。

评分

作为一个对语言学和历史交叉领域感兴趣的人,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是久旱逢甘霖。邯郸作为历史名城,其文化底蕴之深厚是毋庸置疑的。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提炼出那些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成语典故的。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独特视角。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成语的“词典”,更是一部浓缩的“邯郸历史文化画卷”。这种深度挖掘,能让我对那些成语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也更能体会到汉语这门语言的博大精深和生动之处。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地域文化的魅力,那种关于邯郸成语典故的探寻,让人不禁对这座古城充满了好奇。我最近刚好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这本书自然而然地吸引了我。我一直在寻找那种既有学术深度又能引人入胜的读物,能够让我不仅了解成语的字面意思,更能深入挖掘它们背后蕴藏的时代背景和人物故事。我期待它能像一部引人入胜的侦探小说,一步步揭开那些流传千年的典故的神秘面纱。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出版社的背景也给人一种可靠的感觉,让人觉得这是一部经过精心打磨的佳作,而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希望它能满足我对知识的渴求,也希望它能成为我书架上一个独特而珍贵的收藏。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信息显示它来自一个知名的学术出版社,这让我对它的专业性和可靠性充满信心。我个人对那种带着浓厚地方色彩的文化研究特别偏爱,因为它们往往能揭示出地域文化对整体民族精神的塑造作用。我猜测这本书在对邯郸相关典故的考证上一定非常细致,或许还会涉及一些鲜为人知的版本差异或地方传说。我渴望看到作者是如何平衡学术的严谨性与大众阅读的易读性,毕竟,文化普及同样重要。如果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讲解得生动有趣,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领略到邯郸文化的魅力,那这本书的价值就更高了。

评分

拿到这本书后,首先吸引我的是它散发出来的那种朴实而又严谨的气息。我一直在想,要真正理解一个成语,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必须追溯到它诞生的那个特定的历史场景和社会环境。这本书的名字就暗示了它会在这方面下足功夫,将那些耳熟能详的邯郸故事与具体的典故一一对应起来。我特别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梳理复杂的历史脉络,又是如何将那些看似零散的传说串联成一个完整而有逻辑的叙事体系的。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阅读体验。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丰富的史料支撑,让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着坚实的文化根基,而不是空泛的解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