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实用的棒针编织课堂
定价:29.8元
作者:李玉栋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381942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实用性强,装订精美,图片清晰,可读性较强
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了棒针编织的基础常识,包括了基本编织技巧、工具的认识、线材的选择,各种起针方式、收针挑针方式、织片缝合等方式,是一本十分简单易懂的基础图书,为广大编织爱好者提供了基础性的参考价值,为广大初学者提供了精美的图片以及言简意赅的文字解析,相信本书可以助您成为一位编织高手。
目录
作者介绍
有多年的图书出版经验,从事生活类图书的选题策划、市场分析以及图书质量的把握有独到的见解,自2008在图书出版领域从事编辑选题等工作,多年来所组织策划出版的手工类图书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摘
序言
我必须强调这本书在“疑难排解与维护保养”方面的全面性,这部分内容常常被其他教材忽视,却对手作品的“寿命”至关重要。这本书的最后几页,专门辟出了一块区域,详细讲解了如何处理编织过程中常见的“线头藏匿艺术”。作者展示了好几种实用的藏线头方法,比如“三针并织法”和“打结后加固法”,并且明确指出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哪种方法,避免了藏头时线材拉扯导致织物变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深入讨论了“成品保养”。我过去织好的羊毛衫总是洗坏,要么缩水得像给孩子穿的,要么掉色严重。这本书详细列出了不同纤维的洗涤指南:羊毛制品必须冷水手洗并平铺晾干,而腈纶类则可以用洗衣机轻柔模式,并提供了“防静电”的小妙招。书中还特别提到了“织物起球的处理”,提供了使用毛球修剪器或细砂纸轻柔去除的正确步骤,这让我的几件心爱毛衣焕发了新生。这种对作品从诞生到“终身维护”的全流程指导,展现了作者极强的责任心和对读者长久使用的关怀,让我感觉买的不是一本工具书,而是一个完整的“编织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评分这本书中收录的进阶项目设计,体现了作者对现代审美趋势的深刻理解,完全打破了我对“手工编织”就等于“老气横秋”的刻板印象。我原本以为这种课程类的书籍,项目会非常保守,不外乎是传统的菱形格毛衣或者阿兰花围巾。但这本书的收尾章节,展示了好几个我非常心动的现代款设计。比如,有一款采用段染线材编织的“错落感几何披肩”,它利用了非常简单的平针和反针组合,但通过巧妙的色彩过渡和不对称的结构设计,成品看起来极具设计感,完全可以媲美高街品牌的单品。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懒人适用”的极简风套头衫,它几乎只用了最基础的针法,但通过调整领口和袖口的收针比例,创造出了一种慵懒且高级的廓形。这些项目并非只是展示成品,书中还附带了“造型调整建议”——比如,如果你是梨形身材,建议将衣摆长度延长到胯部;如果你是苹果型身材,可以尝试略短的款型来突出腿部线条。这种“定制化”的建议,让编织从单纯的技能学习,升华成了一种可以服务于个人形象塑造的实用艺术,这让我对未来自己设计作品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我很少在工具书上看到如此高的审美标准和人性化考量。通常,编织书为了塞入大量的图解和文字说明,排版会显得拥挤和杂乱,导致在实际操作时需要频繁翻页,非常影响手感。然而,这本《课堂》的处理方式极为巧妙。它大量采用了“留白”的设计,让视觉焦点集中在最重要的步骤上。对于那些需要多次重复的关键技巧,比如“集中减针法”或者“韩式锁针收边”,作者采用了彩色的背景框或者特别的边框来突出显示,即使在昏暗的灯光下操作,也能一眼定位到重要的提示信息。而且,这本书的图解绘制功力非常深厚,线条的粗细、方向箭头的使用都极为精准,几乎不需要额外的文字解释,单看图就能明白针脚的走向。最令我赞赏的是,它对“花样图解”的呈现方式。它不仅提供了传统的符号图解,还贴心地附上了“针脚结构示意图”,即一个放大版的、模拟真实线圈交织状态的插画。这种双重展示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对符号阅读不熟练的读者的门槛,让我能更直观地理解花样在纱线上是如何形成的。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学习过程非常顺畅,几乎没有产生阅读疲劳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温暖的米白色调配上精心挑选的彩色毛线团图片,一下子就让人感觉到了手工的温度和治愈的力量。我本来对手工编织有点畏惧,觉得那肯定是需要极高天赋和耐心的“老手艺”,但翻开这本书,那种感觉完全消失了。它不是那种堆砌了无数复杂花样的“炫技”宝典,而是像一位耐心又温柔的老师在耳边细细讲解。开篇的工具介绍部分,简直是手残党的福音,把不同粗细的针、各种材质的线,甚至连辅助工具如记号扣、收尾针的功能,都用清晰的图示和通俗的语言解释得明明白白。我记得尤其清楚,它特别强调了“起针”的重要性,用放慢速度的步骤图,教我们如何起一个既牢固又美观的底边,这一点在很多其他教材里往往一带而过,结果就是我的作品边缘总是松松垮垮。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流畅,从最基础的平针、反针,到加针减针的控制,每一步都有对应的“常见问题解答”小板块,比如“为什么我的织片会像个小碗?”或者“如何避免左右两边针数不一致?”,这种针对性极强的指导,让我觉得作者是真正下过苦功夫研究过初学者的痛点。我按照书里的第一个小项目——一个简单的暖手杯套开始尝试,不到一下午,我就成功完成了,成就感瞬间爆棚!它让我明白了,编织不是玄学,而是有章可循的技术,关键在于打好基础,而这本小书,无疑是扎实地为我铺好了第一块砖。
评分真正让我爱不释手的是它对“线材与成品效果”的剖析环节,这部分内容远超出了一个基础编织教程的范畴,更像是一本关于“纤维艺术”的入门手册。作者在讲解不同材质的毛线(比如美利奴羊毛、马海毛、腈纶混纺等等)时,不仅展示了它们的物理特性,还贴心地分析了每种线材在完成不同作品(比如帽子、围巾、婴儿衣物)时的优缺点。比如,她明确指出,如果你想织一个蓬松但对易敏人群友好的小毯子,应该如何选择并合理搭配混纺线材,而不是盲目追求最贵的羊绒。更让我惊叹的是,书中加入了一个关于“密度与尺寸换算”的专门章节。我以前织东西总是靠猜,织完发现比图解小一圈或者大一圈,非常令人沮丧。但这本书用非常严谨但又不失趣味性的方式,教我如何织一个“小样片”(Swatch),并根据自己的手劲,精确地计算出我的作品要用多少针、多少行才能达到预期的尺寸。这套科学的方法论,一下子把我从“凭感觉织图解”的初级阶段,提升到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图解”的进阶水平。它不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教程,而是真正赋予了我“创造”的权利。这种严谨性和实用性的结合,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本身的定价,它教会了我如何“阅读”毛线,如何让我的创意真正落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