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李太白全集(上中下)——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定价:118.00元
作者:(南朝)江淹 ,(明)胡之骥 註,李长路,趙威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1998-04-01
ISBN:978710100641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1.78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李太白(701—762)李白,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后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唐代诗人。杨朱,战国时魏国人,思想家。
李白一生的活动、虽然有隐居、任俠、求仙,但从他年轻时的到年老时的,都是要为国家建功立业,热爱祖国。,是他一生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
李白诗歌中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是通过一种积极向上昂扬热烈的理想来表达的。这种精神使他的作品具有明快生动、震撼人心的力量。
目录
卷之一 古赋八首
大鹏赋
拟恨赋
惜徐春赋
愁阳春赋
非清秋赋
剑阁赋
明堂赋
大猎赋
卷之二 古计五十九首
古风五十九首
卷之三
乐府三十首
远别离
公无渡河
蜀道難
梁甫呤
乌夜啼
乌棲曲
战城南
将进洒
行行且游猎篇
飞龙引二首
天马歌
行路难三首
长相思
上留田行
春日行
前有樽洒行二首
夜坐呤
野田黄雀行
箜篌谣
雉朝飞
上雲樂
夷则格上白舄拂舞辭
日出入行
胡无人
北风行
侠客行
卷之四 樂府三十七首
关山月
独漉篇
登漉篇
登高丘而望远海
……
卷之四 樂府三十七首
卷之五 樂府四十四首
卷之六 樂府三十八首
卷之七 古近体诗共二十八首
卷之八 古近体诗共五十三首
卷之九 古近体诗共四十三首
卷之十 古近体诗共二十四首
卷之十一 古近体诗共三十二首
卷之十二 古近体诗共二十五首
卷之十三 古近体诗共二十五首
卷之十四 古近体诗共二十六首
卷之十五 古近体诗共三十五首
卷之十六 古代体诗共二十一首
卷之十七 古代体诗共四十四首
卷之十八 古代体诗共四十五首
卷之十九 古近体诗共三十二首
卷之二十 古近体诗共六十首
卷之二十一 古近体诗共三十六首
卷之二十二 古近代体诗共五十八首
卷之二十三 古近代体诗共四十七首
卷之二十四 古近代体诗共六十五首
卷之二十五 古近代体诗共九十首
卷之二十六 表书共九首
卷之二十七 序文二十首
卷之二十八 记颂讚共二十首
卷之二十九 铭碑祭文共九首
卷之三十 诗文拾遗共五十七首
卷之三十一 附录一
卷之三十二 附录二
卷之三十三 附录三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对古典文学的阅读习惯是碎片化且高度依赖于注释的深入程度的。我通常会在阅读时不断查阅背景、典故和用典的出处。这套《李太白全集》在注释的广度上是足够的,涉及地理、历史、神话的解释都比较到位。但是,在文学批评史的引入方面,我感觉略显单薄。太白的诗歌自问世以来,历代文人墨客的评价可谓汗牛充栋,从杜甫的推崇到宋人的批评,再到后世的演变,构成了理解其伟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期望在“基本丛书”的注释体系中,能看到对这些重要评论的摘录和整合,帮助读者理解太白诗歌是如何被“塑形”的。现在这本书给出的解释大多集中在“字面意思”和“历史背景”,对于如何品读其艺术技巧和风格嬗变,提供的思想资源相对匮乏,使得阅读的深度更多地依赖于读者自身积累的文学素养,而非书本的引导。
评分从一个普通爱好者的角度来评价,这套书的阅读体验是一种“庄重而略显疏离”。它像一座保存完好的博物馆,陈列着太白最精华的作品,让人肃然起敬。但是,阅读古代诗集,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敬畏,更需要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和精神上的激荡。这套选本的排版和语言风格都过于正式,使得太白诗中那种喷薄而出的生命力,似乎被一层厚厚的玻璃罩住了。我希望,即便是在严格的学术规范下,也能找到一些巧妙的方式,来还原那种“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与豪迈。也许是我的要求过高,但对于一套肩负着普及古典文学精髓的丛书而言,它在“引人入胜”这项指标上,表现得略显中规中矩,缺乏一种让人忍不住连夜读完的魔力,更像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按部就班进行研习的工具书,而非可以与之“畅谈”的文学伙伴。
评分我这次购买的目的是想系统地对比一下不同版本对同一首诗歌的不同节选与注释差异,尤其关注那些在不同史料中存在歧义的诗作。坦率地说,这套书在校勘方面确实展现了不俗的功底,尤其是在对一些早期手抄本的引据上,做得相当审慎。然而,我发现,在一些关键性的断句或用词选择上,编者似乎更倾向于采取一种折中的、求稳妥的解释,而不是大胆地提出具有突破性的新见解。这使得在面对那些经典的“公案”时,读者无法从中获得耳目一新的视角。比如,某首送别诗中的一个动词,不同版本意义相去甚远,我期待的是能看到编者如何权衡利弊,给出强有力的论证。但这套书的处理方式更像是“此处有争议,今采主流说”,对于追求深层学术对话的读者来说,这种“安全牌”未免显得力度不足,少了几分“敢为天下先”的学术勇气。
评分这部《李太白全集》的选本,说实话,初捧上手时,我的期待值是拉满的。毕竟是“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的收录,自然料想其选材之精、校勘之善。然而,实际翻阅下来,体验却颇为复杂。首先,从装帧上看,这套书的纸张和印刷质量是无可挑剔的,古朴典雅,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颇有大家风范。但内容上,我感觉它更侧重于宏大叙事下的精要提炼,而非那种汗牛充栋的“全”法。比如,对于太白诗歌中一些流传较广、影响深远的作品,如《将进酒》、《蜀道难》,编选者无疑是下了大功夫进行考证和注释的,注释详实,旁征博引,令人受益匪浅。但对于那些被认为“次要”或者“存疑”的篇目,似乎处理得略显保守,删减或保留的尺度拿捏得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使得整体阅读体验在“全”与“精”之间摇摆不定,少了些许畅快淋漓的尽兴感。当然,这或许是丛书定位所致,毕竟“基本丛书”强调的是核心骨架,但对于一个渴望深入太白诗歌全貌的读者而言,多少有些意犹未尽。
评分我对古代诗文的偏好,一向是偏爱那种带着烟火气和浓郁个人色彩的记录。读这套《李太白全集》,我发现它在梳理太白生平脉络时,显得相当“正统”和“学院派”。每一个时期的作品都按照明确的年表顺序排列,逻辑清晰,方便追溯其创作心境的演变。但这种过于严谨的编排,反而稀释了太白那种“谪仙人”式的浪漫与恣肆。我总觉得,真正的太白,应该是在酒酣耳热、不拘泥于格律的狂放中喷涌而出,而不是被规范的目录结构所框限。例如,关于他与友人唱和的一些小诗,那些看似随意却饱含真情的篇章,在这套书中似乎被置于次要位置,篇幅和注释都相对简略。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种“生活化”的呈现,而非仅仅是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的堆砌。这套书无疑是可靠的学术参考,但作为激发阅读激情的“引子”,它似乎少了一层令人心潮澎湃的魔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