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辛弃疾词选译(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定价:24.00元
作者:杨忠注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5506044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豪放与婉约,铁骨与柔情,*真实地解读辛弃疾的词作!
内容提要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人的杰出代表。他用词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不甘忍受民族压迫的爱国情操,以及反击侵扰、统一中原的强烈愿望,把词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本书选择其代表词作82篇,逐一加以注释与翻译,是一本的普及读物。
目录
前言
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
满江红(鹏翼垂空)
念奴娇(我来吊古)
木兰花慢(老来情味减)
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摸鱼儿(望飞来、半空鸥鹭)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念奴娇(野棠花落)
鹧鸪天(扑面征尘去路遥)
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
满江红(过眼溪山)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木兰花慢(汉中开汉业)
沁园春(三径初成)
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
水调歌头(白日射金阙)
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
满江红(蜀道登天)
千年调(卮酒向人时)
清平乐(绕床饥鼠)
……
作者介绍
杨忠: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古典文献学家。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封面选用的那种淡雅的米黄色,配上宋体印刷的繁体字书名,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南宋时代。内页的纸张质地摸上去很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漂白纸,带着一丝古朴的暖色调,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里行间留白得当,注释部分的处理也非常考究,字体略小于正文,但清晰易辨,既保证了阅读的流畅性,又使得译文和原文的对照一目了然。这样的用心,足见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选本,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每一次翻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次郑重的文化朝圣,那种实体书特有的触感和气味,是任何电子阅读器都无法替代的体验。它成功地搭建起了一座现代读者与古代文学的桥梁,让人在享受阅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物质媒介带来的仪式感。
评分我对这本词选译本的整体感受,可以用“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来形容。尽管辛弃疾的词作以其豪放奔肆、用典繁复著称,常令初读者望而却步,但这本选译本的翻译策略显得尤为高明。译者显然没有采取那种生硬的、逐字逐句的直译,而是巧妙地捕捉了稼轩词中那股“金戈铁马”的气势和“美人迟暮”的悲凉。他们用现代汉语进行了富有韵味的转述,使得那些典故晦涩之处得到了恰当的疏通,同时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词的张力与神韵。例如,对于那些意象丰富、情感激烈的篇章,译文的节奏感把握得极好,读起来朗朗上口,丝毫没有翻译腔的拖沓感。这使得即便是对宋词研究不深的读者,也能迅速领略到辛弃疾那种“醉里挑灯看剑”的英雄情怀,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理解上,这无疑大大降低了阅读的门槛。
评分选篇的独到之处,是这本书最让我赞叹的亮点之一。一个优秀的选本,绝非只是简单地挑选那些名篇佳作堆砌而成,而是需要有清晰的编选思路和主题脉络。这本词集显然经过了细致的考量。它不仅收录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类气势磅礴的代表作,更令人惊喜的是,它还穿插了一些相对冷门却极富深度的作品。编者似乎有意依照辛弃疾人生的几个关键阶段来组织篇章,从早年的意气风发,到中年壮志难酬的愤懑,再到晚年闲适中的不甘,脉络清晰可见。这种编排方式,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能跟随词人跌宕起伏的一生进行心灵上的共振,深刻理解了“愁思更无聊”背后积淀了多少政治理想的幻灭与个人抱负的压抑,而非仅仅停留在对词句华丽的赞叹上,展现了极高的学术品味和叙事能力。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共鸣,这源于它成功地捕捉到了辛弃疾词中那种独特的“时代精神”。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很容易遗忘历史的厚重感。然而,当你沉浸在这些字句中时,那种南宋偏安一隅、山河破碎的沉痛,那种渴望收复失地却有心无力的愤慨,如同穿越时空一般击中了现代人的心灵。它让我重新思考“家国情怀”在个体生命中的分量。这种词作的魅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的,它需要一个载体将那份历史的重量传递过来。这本书无疑做到了,它不仅仅是文字的简单集合,更像是一面映照历史、拷问人心的镜子,读罢之后,久久不能平复,让人深思我们当下所处的环境与历史先贤所处的困境,在精神层面达到了高度的对话与交融。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注释和校勘方面的严谨性,达到了令人信服的程度。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历史背景或典故出处,注释的讲解详实而不冗余,特别是对于那些与金国战事、朝廷党争相关的隐晦表达,译者给出了非常精准的定位和解释,这对于理解词作的深层政治内涵至关重要。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在校勘部分似乎也参考了多种底本进行比对,对于一些存在争议的字句,会给出不同的版本倾向,并简要说明理由,这对于有志于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可靠的参考价值。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和对文本的敬畏,使得这本书不仅适合普通爱好者品读,也完全可以作为辅助教材或研究参考资料使用,体现了极强的学术支撑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