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 手工皂指导书 9787508089805 华夏出版社

QD 手工皂指导书 9787508089805 华夏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安妮沃森 马涛红 著
图书标签:
  • 手工皂
  • DIY
  • 美容护肤
  • 生活技能
  • 华夏出版社
  • 健康
  • 兴趣爱好
  • 手工制作
  • 冷制皂
  • 皂基皂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晓月草堂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89805
商品编码:30153761093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手工皂指导书

定价:29.80元

作者:安妮沃森 马涛红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0808980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传统手工皂制作 安全、可靠、一学就会的指导书

打破传统理念、走出制皂误区,让你轻松、简单制作手工皂!

美国★★★★★推荐,欧美*为畅销的手工皂制作经典书,自2007年出版以来,在同类书中至今排名*!

内容提要


你可能已经玩过融化皂基来做手工皂,想尝试一下更有挑战、成就感更大的做法。也许,传统手工皂制作正是投合你心意的事。你可能觉得,太难啦,太危险啦。或者,你已经动手在做,可惜的是,你还跟着一些过时的观念和方法在做,结果搞得复杂不堪,进展困难。

不管你是哪种情况,这本《手工皂指导书》都会让你感到无比实用、及时、眼前一亮。本书作者是制皂人,本书开篇即点破制皂的若干误区,你会发现,成功制作一块的手工皂根本不是那么难的一件事。

目录


作者介绍


安妮?沃森,美国专业制皂人,本来经营着一家名为Soap Tree的手工皂公司,后来突然醒悟:手工皂制作更应该是爱好,而非买卖。安妮爱好广泛,曾出版过多部手工皂制作书、美食烘焙书以及小说。

文摘


序言



匠心独运,生活美学:当代手工艺复兴的时代回响 —— 一部关于传统技艺、现代生活与自我探索的深度指南 (本书简介) 在飞速迭代的物质文明浪潮中,人们对于“真实”、“连接”和“慢下来”的渴望愈发强烈。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项具体的制作技艺,而是深入探讨了当代社会背景下,手工艺复兴的深层文化动因、精神价值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广阔实践。它是一部关于如何通过双手重塑生活美学、实现精神富足的深度观察录与行动指南。 本书结构严谨,分为“溯源”、“回归”、“实践”与“未来”四大篇章,以宏大的视野审视手工艺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回归现象,并聚焦于个体如何将这种精神融入日常。 --- 第一部分:溯源——工业化洪流中的“失语”与觉醒 本章追溯了手工艺从辉煌到式微的历史轨迹,并精准定位了当代人对其重新燃起热情的原因。我们探讨了福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提出的“工艺美术运动”的未竟之业,以及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对机械化生产的深刻反思如何穿越百年,在数字时代重新发出警世之音。 核心内容聚焦于: 1. “物哀”与“侘寂”的哲学渗透: 探讨东方哲学(如日本的“物哀”、“侘寂”)如何为当代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抵抗完美主义、拥抱不完美之美的审美框架。这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对“时间痕迹”的珍视。 2. 身份的重塑: 在高度专业化和分工化的社会结构中,个体工作往往与最终产品脱节。手工艺作为一种“可感知的工作”,如何帮助人们重建“我是谁”的身份认同感,从“消费者”向“创造者”身份的转变。 3. 效率悖论: 深入分析了当代社会对于“效率至上”的反思。当工具越发智能,人们对“慢工出细活”的价值的重新评估,并非是对效率的彻底否定,而是对时间分配权的主动掌握。 --- 第二部分:回归——从“消费主义”到“创造主义”的心灵转向 此部分是全书的核心理论支撑,阐述了手工艺实践如何成为一种有效的“生活治理”手段。它将手工艺视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干预方式,而非单纯的消遣活动。 重点探讨了以下几个维度: 1. 心流体验与专注力的重塑: 引用当代心理学研究,分析动手制作过程如何有效引导大脑进入“心流”状态,对抗信息过载带来的注意力涣散。书中详细拆解了不同类型的手工活动(如编织、木工、陶艺的节奏差异)对神经系统的不同调节作用。 2. 材料的对话: 强调人与自然材料(木材、粘土、纤维、天然油脂等)重新建立的“对话”机制。这种对话迫使制作者尊重材料的固有属性、纹理和限制,从而培养出一种谦逊、负责任的创造态度。 3. 社区与知识的在地化: 手工艺的复兴往往伴随着小规模社区的重建。本书考察了全球范围内“匠人工作坊(Maker Space)”的模式,以及知识在小圈子内以口传心授形式传承的活力,这与互联网的扁平化传播形成了一种有趣的互补。 --- 第三部分:实践——构建你的“有温度”的日常美学 本章提供了极具操作性和启发性的框架,指导读者如何将手作精神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构建一个更具“人情味”的居所和生活方式。 实践指南涵盖了广泛的领域,但避开了单一材料的深入教学,侧重于理念的迁移: 1. 修复与再造(Upcycling & Mending): 倡导“不轻易丢弃”的生活哲学。详细介绍了布料的修补技术(如日本的刺子绣Boro风格的应用)、家具的旧貌翻新策略,以及如何通过修补行为赋予物品新的叙事价值。 2. 空间叙事: 如何通过自己制作或亲手挑选的物件来讲述居住者的故事。探讨了光线、触感和气味在构建居家氛围中的作用,特别是如何利用天然香薰和手工器皿提升感官体验。 3. “微观的仪式感”: 将日常的进食、饮茶、清洁等行为,通过引入手工制作的工具(如自制的清洁剂、自制的餐巾、手绘的标签)提升为具有个人印记的仪式,以此对抗日常的麻木感。 --- 第四部分:未来——手艺人的经济模型与可持续发展 本书的收尾部分,将目光投向了手工艺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未来定位。它探讨了手作如何在新经济模式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技术如何成为匠人的盟友而非敌人。 关键议题包括: 1. 数字工具的赋能: 探讨如何利用三维建模、激光切割等现代工具辅助传统手工艺的效率提升和复杂设计实现,而非完全排斥。 2. “小批量,高价值”的市场定位: 分析了精品手作如何在“快时尚”的冲击下,通过强调稀缺性、独特性和时间投入来确立其市场定价权。 3. 教育的变革: 呼吁将动手能力和设计思维纳入基础教育体系,培养下一代既能掌握高科技,又懂得尊重材料和过程的复合型人才。 总结: 本书是对当代生活方式的一次深刻致敬与温柔修正。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做”某件事的工具书,而是一部引导你如何“思考”你的创造过程、如何“对待”你所拥有的物件、以及如何“定义”你自身价值的哲学随笔。它邀请所有感到被时代洪流裹挟的读者,拿起双手,重新找回掌控感与创造的纯粹喜悦。这部作品,是献给所有渴望慢下来、珍视匠心与持久之美的现代探索者们的精神地图。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案例展示部分的深度和广度,绝对超出了我对于一本“指导书”的预期。它没有堆砌大量的、花里胡哨的复杂造型,反而聚焦于那些看似简单却最考验功力的基础皂款。比如,那个关于“纯橄榄皂的陈化周期”的章节,作者不仅给出了不同橄榄油酸价对应的晾皂时间建议,还附带了详尽的脂肪酸分解曲线图示,这在市面上其他教程里是极其罕见的深度。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专门辟出了一章来讨论“地域性水质对皂化反应的影响”,并提供了针对硬水和软水地区的不同碱液调整方案。我居住的地区水质偏硬,过去常遇到皂化不完全的问题,读了这一章后茅塞顿开。这些细节的处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实战经验,他们似乎真的把自己遇到的每一个“坑”都记录了下来,并提供了详尽的“避坑指南”。这不再是理论上的指导,而是百分之百的实战宝典,每一个配方背后都有无数次的失败尝试作为支撑。

评分

初次翻阅这本书的目录,我立刻被它清晰的逻辑结构和详尽的章节划分所折服。它似乎不是简单地罗列配方,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手工皂世界观”。开篇从基础的油脂化学特性、碱液的制备安全规范,到不同皂化价的精确计算,都做了非常深入浅出的讲解,简直是为我这种理论知识薄弱的初学者量身定做的“安全锁”。接着,内容自然过渡到不同工艺的详细步骤分解,比如冷制法的温度控制曲线分析、热制法的乳化状态判断,以及特殊的添加物——如矿物泥、植物粉末——在不同皂体中的反应机理。特别是关于“皂化成熟度”的讨论,作者居然能用日常生活中容易理解的比喻来阐释复杂的化学过程,这一点做得非常高明。它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干巴巴的描述,而是融入了大量实践经验的总结。读完目录,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系统的“理论体检”,对整个手工皂制作的流程和背后的科学原理有了系统性的认知,而不是只会照猫画虎的盲目操作。这种层层递进的知识架构,让人感到踏实。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磨砂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下了功夫的用心之作。色彩搭配上,采用了低饱和度的莫兰迪色系,既显得专业又不会过于商业化,给人一种宁静、沉思的感觉,非常符合手工制作那种需要耐心和专注的特质。字体排版也十分考究,主标题“QD手工皂指导书”的衬线字体显得古典而稳重,而内页的文字间距和行距控制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特别喜欢扉页那里留白的处理,那种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哲学,让人在翻开正文之前就已经感受到作者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从外包装就能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教程,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收藏价值也相当高。即便是暂时不制作,把它放在书架上作为一种装饰,也能提升整个空间的格调。而且,这种高品质的印刷和装订,也让我对书里内容的专业性有了更高的期待,毕竟,一本用心对待外观的书,内容也绝不会敷衍了事。 这样的书籍,拿在手里把玩欣赏一番,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评分

从写作风格来看,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一位极富耐心的“老匠人”,他的文字中流淌着一种沉稳的力量,完全没有当下许多网络教程那种急躁和轻浮感。叙述语言极其精准,每一个术语的运用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专业性,又通过合理的上下文解释保证了可读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操作步骤时所采用的“反向思考”模式。比如,在介绍如何制作分层皂时,作者不是直接说“倒下一层后等待半小时”,而是先分析了“如果等待时间过短,会导致分层模糊的原因和后果”,再给出具体的等待时间范围,最后提醒“如果在低温环境下,需要适当延长此时间”。这种预判风险、提前规避的叙事方式,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安全感和掌控感。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师傅在你身边,不厌其烦地为你解答每一个潜在的疑问,而不是冷冰冰地陈述步骤。这种温和而坚定的引导,让人在学习新技能时倍感鼓舞。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尤其是在环保和可持续性理念的融入上,它做出了令人称赞的表率。在谈及原料选择时,作者花费了大量篇幅来倡导使用本地化、应季的植物油脂,并详细分析了不同地域特定植物提取物作为添加剂的优缺点,鼓励读者减少对进口原料的依赖。关于包装和废料处理的部分也处理得非常到位,不仅提供了如何用天然材料制作皂章和标签的建议,还对制作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提出了创新的再利用方案,比如制作清洁皂或皂液。这让整个手工皂制作过程,从始至终都贯穿着一种对自然和环境的尊重。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制作一块好皂,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读者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读完这本书,我感到自己不仅提升了手工技能,更重要的是,拓宽了对“可持续生活美学”的理解,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收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