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诗经新释(套装全两册)
定价:79.80元
作者:富金壁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59612809
字数:
页码:79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诗经》是我国较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三百零五篇。本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n《诗经》遣词用字精练生动,句法章法变化无穷,状物写人形象逼真,叙事抒情优美感人。在内容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以及复杂的社会矛盾,是一部文学和历史的艺术珍品。因此,将它的艰深的文字译成现代语言,并将它全面解读介绍给读者,是必要的,也是有价值的。《诗经新释》由专家注释和翻译,准确简要,明白晓畅,是一部广大读者阅读和学习《诗经》的非常好的读本。
n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硬壳精装,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纸张的质地也相当不错,摸上去很光滑,印刷的字体清晰又不失古朴典雅的气息,阅读起来非常舒服,长时间盯着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尤其是配图的选择,恰到好处地烘托了诗篇的意境,那些手绘的插图或是精美的版画,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透着一种现代的审美趣味,让人在阅读文字的同时,仿佛也进行了一场视觉上的漫游。不得不提的是,作者在版式设计上的用心,文字与空白的布局,行间距的调整,都体现了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翻开扉页,就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仪式感,这绝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印制的普及读物,它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如果你是一个注重书籍实体感受的读者,这本书绝对能满足你对“好书”的全部想象,从拿到手到细细品读,每一步都是享受,绝对值得收藏。
评分这套书的学术性与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这是非常难得的。一方面,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先秦文献、考古发现作为佐证,保证了其考据的严谨性,如果你是研究古典文学的爱好者,其中的注释和旁白会提供很多新的研究方向和参考资料。但另一方面,作者的行文风格极其流畅,完全没有那种堆砌术语的学究气。他擅长使用现代的叙事手法,将复杂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阅读过程中,我几乎没有感到任何晦涩难懂的地方,即便是对古代礼制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思路。这种“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能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高超的表达技巧。它既能满足专业人士的审视,又能让普通读者享受阅读的乐趣,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为古典著作的普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评分读完这套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诗经》的解读视角非常新颖,完全跳脱了以往那种拘泥于字面或只做文献考据的传统模式。他似乎用了一种非常现代的“心灵解码”方式,将三千年前的歌谣,与我们当下社会的情感体验、生存困境进行了深度对话。比如,对于一些描绘农耕劳作的篇章,作者不再仅仅停留在“这是古代的生产场景”的描述上,而是挖掘出其中蕴含的对土地、对时令、对集体劳动的敬畏与无奈,这种共情能力极强。再比如,一些看似简单的爱情诗,被解析出了极其复杂的心理张力,那种隐忍、试探、热烈与克制交织的情感,读起来让人拍案叫绝,仿佛隔着历史的尘埃,看到了鲜活的、与我们无异的古代灵魂。这种解读的深度和广度,使得《诗经》不再是高悬的经典,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指南,让人忍不住想把里面的句子摘抄下来,贴在电脑旁提醒自己。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对《诗经》一直保持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那是离我太遥远、太严肃的东西。但阅读完这套《新释》后,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这本书最成功之处,在于它成功地“去魅”了经典,让我们看到了诗篇背后那些活生生的人:有抱怨生活的贫寒的樵夫,有期盼爱情的少妇,有怀念故乡的游子,他们有着与我们相似的烦恼和喜悦。作者没有神化古人,而是将他们还原成了有血有肉的个体,这种平视的视角,拉近了我们与三千年前的距离。读到动情处,我甚至会感叹,原来人类最基本的爱恨情仇,在那个时代就已经被如此精妙地捕捉和表达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对经典的阐释,更在于它像一面镜子,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我们自己,认识人类共通的情感底色,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
评分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作者对“声音”和“仪式感”的关注。他没有把《诗经》仅仅看作是文字文本,而是着重强调了它们在周代社会中的“吟唱”和“祭祀”功能。书中对于某些乐章的音律、节奏的重建和想象,简直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听觉世界的门。通过作者的文字描述,我仿佛能“听见”那远古的鼓点和和声,感受到那种集体的、肃穆的,或者欢快的、释放的情绪是如何通过音乐和语言的力量在人群中传递的。这种对听觉维度的挖掘,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诗歌场景的理解,让我们意识到《诗经》不仅仅是用来“看”的,更是用来“听”和“体验”的。这套书让我重新思考了古代文学的媒介属性,它不再是静止的墨迹,而是流动的生命力,这种洞察力非常具有启发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