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又名《春鞦外傳》或《左氏外傳》。相傳為春鞦末魯國左丘明所撰,但現代有的學者從內容判斷,認為是戰國時期的學者依據春鞦時期各國史官記錄的原始材料整理編輯而成的。 《國語》是中國*早的一部國彆體史書,凡二十一捲(篇),分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記事。記事時間,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鞦戰國之交,前後約五百年。 本書是《國語》的譯注本,由周榮池譯注。
捲一 周語
祭公諫穆王徵犬戎
密康公母論小醜備物終必亡
邵公諫厲王弭謗
芮良夫論榮夷公專利
邵公以其子代宣王死
虢文公諫宣王不籍乾畝
仲山父諫宣王立戲
穆仲論魯侯孝
仲山父諫宣王料民
西周三川皆震伯陽父論周將亡
鄭厲公與虢叔殺子頹納惠王
內史過論神
內史過論晉惠公必無後
內史興論晉文公必霸
富辰諫襄王以狄伐鄭及以狄女為後
襄王拒晉文公請隧
陽人不服晉侯
襄王拒殺衛成公
王孫滿觀秦師
定王論不用全蒸之故
單襄公論陳必亡
劉康公論魯大夫儉與侈
王孫說請勿賜叔孫僑如
單襄公論邵至佻天之功
單襄公論晉將有亂
單襄公論晉周將得晉國
太子晉諫靈王壅榖水
晉羊舌腫聘周論單靖公敬儉讓谘
犖穆公諫景王鑄大錢
單穆公諫景王鑄大鍾
景王問鍾律於伶州鳩
賓孟見雄雞白斷其尾
劉文公與萇弘欲城周
捲二 魯語
曹劌問戰
曹劌諫莊公如齊觀社
匠師慶諫莊公丹楹刻桷
夏父展諫宗婦覿哀薑用幣
臧文仲如齊告糴
展禽使乙喜以膏沫犒師
臧文仲說僖公請免衛成公
臧文仲請賞重館人
展禽論祭爰居非政之宜
文公欲弛孟文子與鄙敬子之宅
夏父弗忌改昭穆之常
裏革*書逐莒太子僕
裏革斷宣公罟而棄之
子叔聲伯辭邑
裏革論君之過
季文子論妾馬
叔孫穆子聘於晉
叔孫穆子諫季武子為三軍
諸侯伐秦魯人以莒人先濟
襄公如楚
季冶緻祿
叔孫穆子知楚公子圍有篡國之心
叔孫穆子不以貨私免
子服惠伯從季平子如晉
季桓子穿井獲羊
公父文伯之母對季康子問
……
捲三 齊語
捲四 晉語
捲五 鄭語
捲六 楚語
捲七 吳語
捲八 越語
這本書的配套插圖和設計簡直是點睛之筆,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沉浸感。我必須說,那些圖像的選擇和排版,絕對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它們不是簡單地附屬於文字,而是與文字內容形成瞭完美的互文關係。很多時候,一張恰到好處的圖例或手稿拓片,勝過韆言萬語的描述。這些視覺材料的質量非常高,清晰度極佳,並且很多都是首次披露或罕見的版本。它們不僅起到瞭解釋說明的作用,更豐富瞭書籍的審美層次。每當我讀到一個需要具象化理解的概念時,翻到對應的插圖,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非常美妙。這錶明編者在整閤資源時,花費瞭巨大的精力去搜集、篩選和優化這些輔助材料,真正做到瞭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實在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傳統的綫裝工藝,厚實的宣紙觸感,一下子就把人帶迴瞭那個年代。我特彆喜歡它在細節上的用心,比如書頁的邊緣處理,還有細密的針腳,都透著一股子匠人精神。拿在手上,感覺就像捧著一件藝術品,而不是簡單的書籍。尤其是當陽光灑在泛黃的紙麵上,那種古樸的韻味撲麵而來,讓人忍不住想慢慢翻閱,細細品味每一個字。對於我這種對傳統文化有偏愛的人來說,光是這份外在的質感,就已經值迴票價瞭。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種對傳統美學的緻敬。這種用心,在當今這個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我甚至會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書架最顯眼的位置,生怕一不留神就損傷瞭它這身“行頭”。那種沉甸甸的份量感,也仿佛承載瞭厚重的曆史。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價值遠超其定價,它更像是一套濃縮的文化精華集。我發現它在不同章節之間建立瞭一種微妙的內在聯係,從宏觀的曆史脈絡到微觀的工藝細節,層層遞進,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讀完它,我最大的感受是獲得瞭對民族文化自信的重新審視和堅定。它沒有過度美化,也沒有刻意貶低,而是用一種成熟、客觀又充滿敬意的態度,梳理瞭這些傳統精粹的來龍去脈。這種中正平和的論述姿態,非常難得。我甚至已經開始嚮身邊的年輕朋友推薦,認為這不僅僅是為曆史愛好者準備的,更是當代人重塑文化身份認同的一份重要參考資料。它提供瞭一種深度連接曆史與現代的有效路徑。
評分我最欣賞這本書的地方在於它獨特的敘事視角和語言風格。它沒有采用那種枯燥的教科書式的陳述,而是像一位經驗老到的長者,娓娓道來,充滿瞭一種親切感和溫度。文字的張力把握得非常好,時而如高山流水般流暢自然,時而又像深潭幽榖般引人探究。閱讀的過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真摯的情感投入,他對所描繪的那些“國粹”懷有一種近乎虔誠的熱愛。這種熱愛的感染力,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愉悅度。很多段落的措辭充滿瞭畫麵感和畫麵感,仿佛我正親眼目睹那些曆史場景重現眼前。這種文學性的錶達,讓原本可能有些冷僻的知識變得鮮活起來,不再是陳舊的教條,而是一段段有血有肉的故事。這使得即便是初涉此領域的朋友,也能輕鬆地被故事所吸引,繼而深入瞭解其內核。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深度簡直超乎我的想象,完全不是那種走馬觀花式的淺嘗輒止。作者在敘述中展現瞭對所涉獵領域的精深理解,每一個論點都有紮實的史料支撐,邏輯推演也極其嚴密。我記得有幾處關於古代哲學思想的闡述,原本以為自己已經掌握得差不多瞭,結果讀到這裏纔發現自己之前的理解有多麼片麵。他能將復雜的概念用極其清晰易懂的方式錶達齣來,同時又不失學術的嚴謹性。舉個例子,他在分析某一項傳統技藝的演變脈絡時,穿插瞭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文人階層的審美取嚮,使得整個論述立體飽滿,讓人茅塞頓開。這本書不適閤“刷”著看,它要求讀者拿齣時間來沉澱、思考,甚至需要時不時地停下來,結閤自己的知識儲備去印證和消化。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知識體係得到瞭極大的擴充和修正,受益匪淺,絕對是值得反復研讀的案頭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