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史记(套装共4册)
定价:198.00元
作者: 司马迁,萧枫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9-01
ISBN:97875317221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盒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汉朝司马迁作的《史记》是中国两千年来的历史名著,其中有许多文学名篇。因为司马迁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比较进步的历史观点和高度的文学修养,所以他能够审择史料,创设体例,刻画人物,把先秦以来多方面的史实和他当代社会各阶层的形形,的动态如买地反映出来,写成这样一部完整丰富的“通史”。更因这部书有完密的体例,可以妥贴地安排多方面的史实,于是就被那些由汉朝到清朝的许多史学家所接受和取法,无形中便规定了他们写历史的范式。另一方面,又因这书的内容丰富灿烂,生动地塑造了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反映了社会的复杂生活,于是又被后来历代的文学家奉为典范,在中国文学史上发生了莫大的影响。《史记》像一颗不落的星辰,永远照耀在历史的长河上;《史记》像一座山,永远矗立在中华民族和全世界的文化之林。
目录
前言
报任安书
册
史记卷 五帝本纪
史记第二卷 夏本纪第二
史记第三卷 殷本纪第三
史记第四卷 周本纪第四
史记第五卷 秦本纪第五
史记第六卷 秦始皇本纪第六
史记第七卷 项羽本纪第七
史记第八卷 高祖本纪第八
史记第九卷 吕太后本纪第九
史记第十卷 孝文本纪第十
史记第十一卷 孝景本纪第十一
史记第十二卷 孝武本纪第十二
史记第十三卷 三代世表
史记第十四卷 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史记第十五卷 六国年表第三
史记第十六卷 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史记第十七卷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
史记第十八卷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史记第十九卷 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
史记第二十卷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史记第二十一卷 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史记第二十二卷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略)
史记第二十三卷 礼书
史记第二十四卷 乐书第二
史记第二十五卷 律书第三
史记第二十六卷 历书第四
史记第二十七卷 天官书第五
史记第二十八卷 封禅书第六
第二册
史记第二十九卷 河渠书第七
史记第三十卷 平准书第八
史记第三十一卷 吴太伯世家
史记第三十二卷 齐太公世家第二
史记第三十三卷 鲁周公世家第三
史记第三十四卷 燕召公世家第四
史记第三十五卷 管蔡世家第五
史记第三十六卷 陈杞世家第六
史记第三十七卷 卫康叔世家第七
史记第三十八卷 宋微子世家第八
史记第三十九卷 晋世家第九
史记第四十卷 楚世家第十
史记第四十一卷 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
史记第四十二卷 郑世家第十二
史记第四十三卷 赵世家第十三
史记第四十四卷 魏世家第十四
史记第四十五卷 韩世家第十五
史记第四十六卷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史记第四十七卷 孔子世家第十七
史记第四十八卷 陈涉世家第十八
史记第四十九卷 外戚世家第十九
史记第五十卷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
第三册
第四册
作者介绍
文摘
册
史记卷 五帝本纪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日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黄帝,少典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生下来就显出神灵,七十天内就能讲话,年小的时候就心智周遍而且口才敏捷,长大后就敦厚机敏,二十岁成年时就见多识广对事明辩了。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
轩辕之时,神农氏的子孙后代道德衰薄,各地方的诸侯互相侵犯攻伐,祸害黎民,可是神农氏没有能力征讨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轩辕就时常动用军事力量,去征讨诸侯中不来朝享的人,四方诸侯所以都来称臣归顺。但是蚩尤算残暴,还没有谁能去讨伐他。炎帝想侵犯凌辱诸侯,四方诸侯都来归复轩辕。轩辕就修治德政,整肃军旅,顺应四时五方的自然气象,种植黍、稷、菽、麦、稻等农作物,抚慰千千万万的民众,仗量四方的土地使他们安居,教导以熊、罴、貔、貅、貙、虎为图腾的氏族习武,来和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作战,经过几番战斗,这之后黄帝就实现了要征服炎帝的愿望。蚩尤发动叛乱,不服从黄帝的命令。于是黄帝就向四方诸侯汇集军队,和蚩尤在涿鹿的郊野进行战斗,就捕获并杀死了蚩尤。这样四方诸侯都尊崇轩辕做天子,代替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顺从的势力,黄帝跟着就去讨伐他们。平定了以后就离开这个地方。
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策。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
序言
这套《史记》的版本,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还是挺惊喜的。北方文艺出版社的装帧设计总是有种沉稳大气的感觉,这次也不例外。米黄色的纸张,摸上去很有质感,不是那种廉价的雪白,读起来对眼睛也算是一种温柔的对待。我个人尤其看重版本校勘的严谨性,毕竟《史记》这种经典,流传过程中难免会有讹误。听说这个版本在底本的选择上做了不少功夫,引用了多方考证成果,这对于我们这些想深入研究历史脉络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我特意翻阅了其中几篇关键人物的传记,比如项羽和刘邦的部分,文字的注释和脚注处理得非常到位,很多拗口的古义和典故都有清晰的解释,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即便是初次接触这部鸿篇巨著的读者也能较快地进入司马迁的叙事世界。说实话,现在市面上《史记》的版本太多了,良莠不齐,很多图省事直接用旧版影印,看着就头疼。北方文艺的这个版本,显然是下了真功夫的,它既尊重了原著的古朴庄重,又在现代阅读体验上做了优化,是一种很成熟且负责任的态度。翻开第一册,那股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的微涩感,立刻就让人心神安定,仿佛真的穿越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准备聆听太史公的讲述。
评分最近迷上了一种“慢读”的哲学,尤其对这种分册的经典著作,我倾向于按部就班,不急不躁。这套四册本的设置,恰到好处地为这种节奏提供了物理上的支撑。我目前正沉浸在关于秦汉更迭的叙述中,每一册的厚度都让人有种“可以深挖”的踏实感。我注意到,这套书的字体排版设计得非常考究,字号适中,行距拉得恰到好处,即便是在烛光下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强烈的疲劳。这种对阅读体验细节的关注,恰恰体现了出版社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以前读过一些版本,排版拥挤得像是要把文字塞进狭小的空间里,读起来总有一种压抑感。但这个版本则显得疏朗有致,给人一种喘息的空间。更让我称道的是,内文的区分,例如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划分,在版式上也有微妙的提示,比如用不同的字体样式或边框处理,这对于快速定位和结构把握非常有帮助。它不是那种为了炫技而做复杂设计的“花架子”,而是真正服务于文本内容的“骨架支撑”。每次合上书本,那种被厚重历史感浸润的感觉,是快餐式阅读永远无法给予的。
评分这次的阅读体验,让我对“版本”的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套来自北方文艺出版社的《史记》,它的价值已经超越了简单的“阅读工具”,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文化载体。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处理的“留白”艺术。比如,在一些篇章的开头或结尾,它没有用过多的导读文字去预设读者的理解方向,而是让司马迁的文字本身去说话。这种克制感,是很多现代出版物所缺乏的。它给予读者足够的尊重,相信读者有能力去消化和理解历史的重量。当我对某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产生疑惑时,我倾向于回溯原文去寻找线索,而不是立即去看现代人的“解读”。这套书的编校者似乎也秉持着同样的理念,他们提供的辅助信息是严谨的考据,而非主观的阐释,这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直接、更纯粹地与两千多年前的史官进行精神上的对话。这种深度的代入感和历史的现场感,是阅读经典最令人着迷的部分,而这套书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评分我是一个对书籍的“手感”有偏执要求的人。对于《史记》这种需要反复翻阅、查找引证的巨著,书脊的耐用度和内页的平整度是硬指标。我注意到,这个版本的装订非常扎实,即使我经常需要将书本打开平放在桌面上进行对照阅读,书脊也没有出现松动或折痕过早强化的迹象。而且,内页纸张的选择,似乎也考虑到了年代的持久性,它不易发黄,给人一种可以长久保存的信心。此外,四册的划分逻辑我很欣赏,它不是简单地按页码均分,而是根据历史阶段或篇章的自然断落进行了合理的分割。这让我在携带或在不同场景阅读时,能够更专注于某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比如集中攻克“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的叙事结构,或者专门研读“货殖列传”的经济思想。这种结构化的设计,让沉重的史书在日常生活中变得“可操作”起来,不再是那种只能供在书架上敬畏的庞然大物,而是可以随时取阅、随时互动的良师益友。
评分说实在的,我挑选《史记》版本,最看重的是它的“可读性”与“学术性”之间的平衡点。很多学术版注释多到让人眼花缭乱,阅读流畅度大打折扣;而通俗版又流于表面,删减或简化了许多关键的史料细节。北方文艺出版社的这个套装,在我看来,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黄金分割点。它的注释是精炼且精准的,绝不喧宾夺主。举个例子,在解读某些涉及朝廷制度或军事部署的段落时,它会给出一个简短的脚注解释背景,但不会像某些版本那样,用大段的现代文来“翻译”司马迁的叙述,从而破坏了原有的历史语境和文采。这种分寸的拿捏,需要极高的编辑功力。我发现,当我读到一些复杂的政治斗争场景时,配合着这个版本的排布,我能更清晰地梳理出人物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微妙的权力转移,这得益于它对原文结构的清晰维护。这本书读起来,就像是有一位技艺高超的导游,他既能带你领略历史的壮丽景观,又不会过度干扰你对遗迹本身的感知和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