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包含(二手旧书、新书)均为正版,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为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二手书籍,8成新左右,不缺页,不影响阅读和使用,发货前会再次检查。
二手书籍,没有光盘、学习卡等附带产品。
二手书籍,或多或少都有笔记和重点勾画,比较挑剔和习惯用新书的买家请谨慎购买。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四库全书杂家类:石林燕语
定价:80.00元
作者: 叶梦得
出版社:中国书店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4918915
字数:
页码:36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宋叶梦得撰。梦得为绍圣旧人,徽宗时尝司纶诰,于朝章国典,夙所究心。故是书纂述旧闻,皆有关当时掌故。于官制科目,言之尤详,颇足以补史传之阙。一朝故事,得梦得之书而梗概俱存。此本以《永乐大典》所载,详为勘校。订讹补阙,以归完善。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观察古代学术思想流变侧面的独特视角。它并非是宏大的理论构建,而是汇集了诸多不同领域学者的零星见解和讨论片段。这种“杂家”的特点,恰恰体现了宋代那种兼容并蓄、学风开放的时代精神。我发现其中关于“格物致知”在不同学科中被如何理解和实践的讨论,比单纯的理学著作来得更为鲜活和接地气。它展示了知识是如何在不同门类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而不是被僵硬地划分成泾渭分明的学科壁垒。这种跨界的思考方式,对于我们今天倡导的创新和交叉学科研究,有着非常及时的启示意义。它让人意识到,真正的智慧往往存在于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对话和碰撞之中,这本书无疑是捕捉这些瞬间的优秀载体,值得反复咀嚼和品味。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尤其是那些关于古代士大夫日常起居和交游往来的描摹,简直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清明上河图。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对当时社会风貌的捕捉精准而生动,读起来丝毫没有晦涩难懂之感。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于不同地域风俗习惯的对比,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让人仿佛真的置身于宋代的市井之间,感受着彼时的烟火气。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了历史的片段,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观察古人生活哲学的窗口。许多看似寻常的琐事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力量,远胜过那些高高在上的说教。读完后,我常常会陷入沉思,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我在其他许多历史或文学作品中都未曾体验过的。它不仅仅是一部书,更像一位老者,在茶余饭后,娓娓道来那些被时光冲刷却依然闪光的往事,让人回味无穷。
评分我向来对古代的笔记小说情有独钟,而这本书在叙事技巧上展现出的那种古朴而又灵动的风格,着实让人耳目一新。它不像正史那样严肃刻板,也不像纯粹的志怪那样天马行空,而是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谈助”的精髓——既有信息量,又不失趣味性。特别是那些关于士人间的雅集、诗酒唱和的描述,那种意境之美,让人心驰神往。作者似乎很擅长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情绪和微妙的人际关系,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比如有一段描写某位官员在贬谪途中,如何与当地百姓交流,展现出的那种达观与豁达,读来令人感佩不已。这种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力,穿越了时空,依然能引起现代读者的强烈共鸣。它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而是充满着生活气息和人文温度的记录,让人在阅读中不断地体验着古人的喜怒哀乐。
评分坦白说,这册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过于保守了,缺乏现代印刷品应有的活力。内页的字体选择和排版样式,似乎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样式,对于习惯了现代简洁明快风格的读者来说,阅读起来会感到一定的疲劳感。更不用提纸张的质感了,略显粗糙,使得那些精美的插图(如果有的化)表现力大打折扣。虽然内容本身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但外在的包装也理应与时俱进,毕竟,好的内容也需要一副得体的“面孔”来吸引读者。我理解有些传统文化作品倾向于保持复古的风格,但这不应该以牺牲读者的基本阅读舒适度为代价。希望未来的再版能够对版式设计进行一次彻底的革新,让这份珍贵的文字内容,能够以更清新、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呈现在当代读者面前,从而吸引更广泛的年轻群体。
评分这本选本的编排实在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整体结构松散,章节之间的过渡显得非常突兀。我尝试从头到尾系统性地阅读,却发现很难建立起一个连贯的知识体系。有些篇章的选材似乎过于偏门,虽然或许有其独到之处,但对于初涉此领域的读者来说,门槛未免太高了些。如果能增加一些清晰的导读或者背景介绍,想必能极大地提升阅读体验。我感觉作者在收集素材时,可能更侧重于个人兴趣的展现,而忽略了整体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这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跳跃思维,努力在零散的碎片中寻找可能的联系。当然,不可否认,其中偶有几处精彩的论述,犹如沙漠中的绿洲,令人眼前一亮,但这些亮点不足以弥补整体结构上的缺陷。总而言之,它更像是一本精美的剪报集,而非一部精心构建的学术专著,对于追求条理清晰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多一点耐心去整理和消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