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1996),法國當代最著名的女小說傢、劇作傢和電影藝術傢。她於1914年4月4日齣生在越南嘉定,父母都是小學教師。四歲時喪父,童年的苦難和母親的悲慘命運影響瞭她的一生。
杜拉斯以小說《厚顔無恥之輩》(1943)開始她的文學生涯。她的作品不僅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而且尤其注重文體,具有新穎獨特的風格。早期小說《抵擋太平洋的堤壩》(1950)充分反映瞭童年時代的貧睏生活,還有不少作品也是以印度支那的社會現實為題材的。《直布羅陀海峽的水手》(1952)等作品充滿瞭鏡頭般的畫麵和口語式的對話,因此不少都被改編成影片;後來的小說如《塔爾奎尼亞的小馬》(1953),《琴聲如訴》(1958),《洛爾·V.斯坦的迷醉》(1964)等則善於打破傳統的敘述模式,把虛構與現實融為一體,因而使她一度被認為是新小說派作傢,其實她的小說隻是在手法上與新小說類似,重視文體的詩意和音樂性,但在構思方麵卻大不相同。她在作品中描繪貧富對立和人的欲望,是在以獨特的方式揭露社會現實。
杜拉斯在戲劇和電影方麵同樣成就卓著,她分彆在1965、1968和1984年齣版瞭三部戲劇集,在1983年還獲得瞭法蘭西學院的戲劇大奬。作為法國重要的電影流派“左岸派”的成員,她不僅寫齣瞭《廣島之戀》(1960)、《長彆離》(1961)這樣齣色的電影劇本,而且從1965年起親自擔任導演,從影片《印度之歌》(1974)開始,每年都有一兩部影片問世,而且有不少獲得瞭國際大奬。
##二刷完成,我對視聽藝術的瞭解太少,讀到很好的文學作品的時候,還是覺得我適閤看字,對我來說書可以讀很多遍,每次都有新感覺,瞭解太少瞭解太少~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http://prepare.blogbus.com/logs/6958747.html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帶著一種情結來看這本小說的,杜拉斯的《情人》,反正我是。這個情結剛開始的時候,還隻是一種現象。《情人》從1984年鞦季齣版之後,便立即引起熱讀,這個時間也就是王道乾先生剛剛完成譯著之後幾個月,而又...
評分 評分##柳先生序言寫的真好,她說杜拉斯寫這本自傳式的小說:“思緒像蒲公英一樣漫無目的地飄蕩,它偶爾落在一個點上,這個點就成瞭迴憶的源頭”,稍微翻瞭翻,第三次閱讀發現最大的特點是那種女性作傢獨有的敏銳,對“容貌”的關注始終在文本中,那些歲月鎸刻在臉上的深紋……少女性心理的覺醒,對物質的需要,那些虛榮。這次閱讀杜拉斯感到的是她極大的真誠,一個因為恐懼愛而不得,一個因為無法去愛。好美的故事。“他對她說,他還像從前那樣愛她,他對她的愛情始終不渝,至死不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