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琳•希姆莱,1967年生于德国丁斯拉肯市,德国纳粹党卫队头目海因里希•希姆莱的侄孙女。大学期间主修政治学,并参与了现代史研究的多个项目,包含种族主义和跨文化交际等题目的研究。丈夫为以色列犹太人,其祖辈在波兰遭到过德国纳粹的迫害。
希姆莱家族的后人透过重重史料,以抽丝剥茧般的耐心和无与伦比的勇气还原了纳粹魔头海因里希·希姆莱及其兄弟的生平。书中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都包含了家庭、阶层、社会以及世界局势的影响。从家族成员的视角写出的希姆莱,是对后人观察和认识此人的重要补充。
这是一本极其睿智的书。
——德国《斯图加特报》
官方的说法和家族中流传下来的故事之间往往有着巨大的鸿沟……坚信“过去有好日子”的老一辈人和那些不愿直面历史事实的后代,这些人的态度助长了新纳粹势力的抬头。是时候去解决这个问题了。
——英国《卫报》
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在把“党卫军全国领袖”这个万恶的形象还原到了他所出身的那个极其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之中。
——英国《每日镜报》
人们应当向卡特琳•希姆莱的勇气致敬。她的书不仅讲述了过去发生的那些事情,也是对当下社会的侧写。全书最耐人寻味的地方就是她对自己的种种发问。
——英国《每日电讯报》
##把这本书当成历史明显是不合适的,书中记叙的不是连续的、完整的、严密的历史史实,仅仅是家族或家庭个人之间的独立而真实的故事;把这本书当成文学作品也并不合适,作者的文笔并没有多么生动灵活,也许是受所记叙的特殊的历史阶段和背景的影响,每次拿起这本书总是读几页就比较沉重疲乏、注意力分散。因此,大概纪实文学就是这个样子。而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是,作者身为希姆莱家族的后人、亲口讲述和记录当年纳粹党卫队领袖海因里希及家族的真实经历,没有美化、也没有妖魔化,那些一出生就携带“特殊姓氏”的后人们的生活、前人及姓氏带给他们的影响,都是我们平常的人无法想象的。虽然读这本薄薄的书花了比我预期要长很多的时间,但是看到最后还是很感动,人性的光辉和人类的希望也不过如此吧——同理心、负罪感、以及支撑其一切的勇气和正义信念。
评分 评分 评分##看来德国的战犯也处置的并不严格,很多人关了没几年就放了。不过确实,一方面是性格使然,但更重要的还是整个大环境的影响,归根结底所谓的杀人魔也不过是跟你我一样的凡人。感觉那个时代整个德国基本都疯了,只不过最后所有的责任都落在了疯子里执行力最强的尖子身上。那些所谓的老百姓也不该装无辜,那些惨剧没你们的配合也实现不了。其他国家当然更谈不上无辜,抢地盘赢了就狠命打压别人,最后也不过是自食恶果。人呐,要是把跟自己斗的精力花百万分之一干点正事说不定早就迈进另一个境界了。
评分 评分##平凡的家庭
评分##当提到海因里希·希姆莱的时候,恐怕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影视剧里的世纪杀人狂魔,在他们三兄弟中,无疑他的名气最大,同时那也代表着他所犯下的罪行就越多,德国《明镜》周刊中对希姆莱的评价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刽子手”,是对欧洲600万犹太人、同性恋者、共产党人...
评分##一部世界史,就是一部人类的战争史!说起战争,国人记忆最深的当属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不仅仅是因为国内有八年抗战。更是因为德国纳粹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同盟。要想了解二战史,离不开德国纳粹史,了解德国纳粹史,绕不开希特勒,更绕不开纳粹党卫军首领希姆莱! 海因里希·希姆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