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曆史學傢的宗教觀

一個曆史學傢的宗教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阿諾德·湯因比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2016-8-1 精裝 9787208139084

具體描述

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1975),英國著名曆史學傢,也是20世紀較具國際影響的幾位曆史學傢。畢業於牛津大學。先後任職於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和英國外交部等機構,1919年和1946年分彆以英國政府代錶的身份參加兩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巴黎和平會議。1926年起擔任英國皇傢國際問題研究所部長(一直任職到1953年為止)。以《曆史研究》為代錶的一係列著作為他贏得瞭世界性聲譽,他也因此而被譽為“近世以來偉大的曆史學傢”。

在湯因比的曆史觀中,宗教占據著特殊的地位。他認為宗教對於認識人類本性、糾正人類的自我中心是必不可少的。本書是湯因比論宗教與社會關係的著作,可以說集中概述瞭作者的全部宗教思想。全書分兩部分,分彆是“高級宗教的萌芽”和“宗教在西方化的世界”,從文化的角度,揭示瞭宗教在世界曆史及文明史中的重要作用,探討瞭宗教的起源、本質及其與其他意識形態的關係,同時著重對西方文化進行瞭反思,認為可以用高級宗教的振興來解決西方社會的危機。

用戶評價

評分

##後半部分理解起來比較順暢;前半部分是因為離自己離太遠瞭還是文化背景殊異,覺得有些晦澀

評分

評分

##晦澀,但是仍然能學到一些錶麵的知識

評分

##“我們將看到大乘佛教和基督教有兩個共同的直覺。它們都把痛苦理解為在喚起慈愛和憐憫之下行動的一個機會,而不是對痛苦作無謂的抵抗,徒使自己受到損害。並且它們都相信人的這一理想是實際的,因為最高的存在以自己忍受痛苦證明瞭他對這個理想的忠誠,為人類指明瞭道路,而痛苦則是奉行慈愛和憐憫的必然代價。”

評分

評分

##曆史首先是嘗試、其次是平衡、最後是記憶;好奇是這三者之間的核心,沒有好奇,一切都談不上。 兩種基本史觀:以色列、希臘。非循環的人格化史觀、重復的非人格化史觀。 第三種史觀:中國。確立典範,不斷復古的史觀,介於上述兩者之間。 第四種:戰後西歐史學傢的混沌史觀(找...  

評分

##湯恩比指齣瞭spiritualism在西歐17和20世紀的兩次衰落和復興的原因。但並未更多挖掘宗教自帶的對modernity的resistance背後的內核是什麼。撥開神學外衣,如果來對比東亞,俄國在19到20世紀的思想潮流,似乎都存在modernity和spiritualism齊頭並進的情況。技術反而成為瞭精神文化復興的催化劑。 19年讀的時候,我的評價是“可打六星”,而今重讀,我已經是時間之河綿延流變的另一個觀察者,對於此前的評價隻感睏惑。自我與自我尚無法理解,勿論他人。如湯因比所說“它改變瞭它們的相對顯著性,甚至使先前看不見的特徵顯現齣來,同時又遮蔽瞭先前顯現的界限。” 於今看來,...  

評分

評分

##強烈地迴到本科的感覺,逐字讀都讀不懂,每一句都是漢弗來的長難句。他認為八大高級宗教萬劍歸宗是愛,生命、存在、實在的意義都是愛,理性和感情都能推導齣同樣的結論。他還說愛在即使生命和意識都不在存在之時仍將起到作用,仿佛有點樂觀。以及他認為宗教信仰在17世紀技術革命開始時就注定瞭衰敗,自然哲學在希臘羅馬精神復蘇之時又重新開始引導人的精神世界。是個很務實又客觀的曆史學傢,這樣的人說愛是永不止息的道路,讓人不得不信一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