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少鹏,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副教授。
本书以全球史的视野,探讨了中国女权思潮和实践的缘起,尤其把晚清中国的“女权”论和改革实践放在西方文明论在近代中国传播、转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探究欧美文明论中的性别标准以及成因,考察欧洲文明论的性别标准在晚清如何传入中国,以及对中国社会、中国妇女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晚清女性论者的“女权”论述,探讨女性是如何回应由男性开辟的“女权”论述的。
##很像我在写东西……基本是以文献材料为基础的概念剖析来搭建理论框架的解读作品。建议阅读顺序:后记—附录—正文。谈不上有什么原创性的创见,很多概念其实并没有梳理清楚。写作需要警惕的:1.追问不是研究。避免在还没有梳理清楚的时候,就提出一长串的问题。2.通过章节名、小标题和序号甚至123并不能帮助你将文章的逻辑结构上一个层次,很有可能导致另一种混乱。
评分还蛮有趣的,作者写了很多民清译者与译著文本本身的语境不同造成的“误译”,话中那种“你看这些中国男人一开始介绍女权进来不过就是想说中国当时不行是因为中国女人不行,女人也要负起强国责任好吗,那给你民权又何妨呢”
评分 评分##第一次看妇女解放史研究,看完有产生了一对矛盾的情感。一方面是唏嘘:我们的妇女解放由于在救国救民的背景下发生,对女性的定位以“差别”为根基,视女性为与男性不同、多数情况是劣于男性的生物存在。而将生物性内化与女性的类别定义,又将女性生育视为其义务强加于女性之上。与西方妇女解放旨在打通公私领域不同,我们的妇女解放却是基于儒家秩序,强调女性的社会性和人伦层面义务。另一方面的惊讶于百余年前我国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许多女性,都提出了在现在看来都略显“前卫”的女权意识。可见我们这个世纪在围绕女性解放的讨论上,进步着实缓慢。
评分 评分##很精彩很好读。受到西方文明论中「女人为教化之表记」启蒙的晚清维新派男学者把女权纳入了自己的政治革命议程,在被殖民的屈辱和被劣化的焦虑中,对妇女的改造、教育被视为实现国家富强必不可少的一环。女性表面上被尊为「国民之母」,实际却是「善种工具」。与此同时,国族主义者又可以把亡国弱种的现实归咎于传统女性的愚昧无用,好生方便。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欧美的文明性别标准(vs古代中国的女祸论)、现代社会的性别分工(vs中国传统的儒家秩序)看似进步,但并未根本上改变妇女的困境。「与女子以解放之空名,而使女子日趋于劳苦」,这话何殷震已经讲出来一百多年了,到今天中国女性依然在建设「国家」和回归「家庭」的夹缝中求生,而「个体」的声音则在宏大叙事下消失无踪。读这本书,固然很感动,但也很悲哀。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