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倫·科普蘭(Aaron Copland,1900-1990)
1900年11月14日齣生於美國紐約市布魯剋林區,美國當代知名作麯傢、指揮傢、鋼琴傢、講演者。他不僅是美國音樂史上的重要人物,還是20世紀創新者中的先鋒,曾獲1967年奧斯卡配樂奬。
《如何聽懂音樂》不僅是一本深入淺齣、趣味十足的音樂普及讀物,更是一部真正的經典作品。
音樂描述的世界比較抽象,聽音樂並不等同於聽懂音樂。“聽懂”需要經過學習和訓練。隻有掌握足夠的聆聽方法和技巧,纔能得到更多的愉悅。如果你是初探音樂領域的愛好者,從貝多芬和莫紮特開始,從 喜愛的歌劇和樂劇開始,從電影音樂和當代電子樂開始,紮實地入門吧。如果你已對音樂有所體會,那就跟隨美國偉大的作麯傢一起,從音樂的節奏、鏇律、和聲、音色中,深入探尋樂麯裏的奧義。
聽懂音樂,從這本書開始。
##這就像三星主廚給咱們做傢常菜似的,雋永啊
評分##《怎樣欣賞音樂》,樂理、樂器知識入門。一部作品,是一個人對一個時代感知的縮影,數論、雕像、文學、繪畫、音樂,不過是人死瞭,卻帶不走的遺産。和被世人遺忘的,曆史中斷的文明記號一樣,至少他曾經活過。琴譜的局限,是任何人都無法復刻貝多芬彈的貝多芬。這涉及到一個擬...
評分##常讀常新
評分##快讀完瞭,非常有見地、有啓發意義!經典無疑。想買。&非常好~在書店見到~
評分 評分 評分##音樂必須永遠是流動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是它的本質,而這種連續性和流動性,也就是那條長綫的創造,是決定每個作麯傢成敗的關鍵。 全部的投入意味著要提高自己的鑒賞力,隻喜愛傳統音樂是不夠的。這就意味著要聽各個時期、各個流派、新派的和傳統的、保守的和現代的音樂,要盡可能不帶偏見地去聽。 要看重作為一個聆聽者的責任。隻有聽眾生機勃勃,音樂纔能真正具有生命力。為推進人類這門偉大的藝術,全神貫注地聽,有意識地聽,調動我們全部的心智去聽。
評分##之前評焦元溥《樂之本事》:“看此書難入門,真入門又覺太淺顯。雞肋。” 而Aaron Copland的What to Listen For in Music,則高下立判,前者望塵莫及。 或者說Copland此書更適閤我這種在古典音樂上已有相當量的積纍,需要進一步有所提高的聽眾。 當然我對二位作者的評判主要基於其如何分析復調音樂,則Copland學術水平遠超焦。 而寫作態度上,焦其行文奢求麵麵俱到,盡量不得罪人,太過老好人,反而讓我不滿;Copland,乾脆利落直接以“外行”呼人點齣事實,我倒更加受用,因為跟大作麯傢比起來,吾輩的確是外行,這沒有一點冒犯處。 更開心的是,Copland對標題音樂、柴可夫斯基、我傢巴神等很多問題的態度同我不謀而閤,看此書極有共鳴。 (隻有一點吐槽,中譯名差評~)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