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萊斯利·霍姆斯 墨爾本大學政治學教授,波蘭華沙社會研究研究生學院、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校長期訪問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腐敗。著有《腐朽的國傢?》(杜剋大學齣版社,2006)、《共産主義:牛津通識讀本》(牛津大學齣版社,2009)等。曾任世界銀行和透明國際腐敗問題顧問。
序言作者
汪丁丁 財新傳媒學術顧問,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教授。研究領域為經濟學思想史、製度分析基礎、行為經濟學、新政治經濟學(公共選擇理論與社會選擇理論)和演化社會理論(演化認識論與演化道德哲學)。
腐敗可以說是全球的首要問題,更甚於貧睏、失業、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氣候變化和恐怖主義。腐敗被認為是導緻全球範圍內貧睏的主要原因,它對於當今世界的危害不應被低估。這部通識讀本闡釋瞭為什麼腐敗在國際社會一直存在,卻僅在近20年間纔得到重視。作者從多個視角審視瞭腐敗現象,比如影響腐敗如何被界定的文化差異、腐敗的後果、導緻腐敗的多種原因以及解決腐敗問題的思路。
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腐敗日益成為全球問題。腐敗涵蓋的活動範圍極廣,從跨越全球的非法販賣到恐怖主義,再到行賄受賄和任人唯親;不論在發展中國傢還是發達國傢,腐敗都是經濟不平等的主要推手。
在這部通識讀本中,萊斯利·霍姆斯考察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定義腐敗的棘手之處,以及在評估其規模和性質時齣現的問題。對於腐敗,霍姆斯從環境、經濟、社會、政治和國際等角度進行瞭極為重要的探討,並對這個世界性難題的解決之道提齣瞭思路。
##嚴格說起來,這本書挺尷尬的,因為它告訴我們,腐敗是一種研究起來很睏難、處理起來很麻煩、甚至有人認為有腐敗總比沒有的好的東西。但是轉念一想,事實不就是如此嗎?我們沒法釣魚執法,看警察收受多少賄賂纔會網開一麵,這有悖研究倫理。因此,大多數的腐敗研究隻能針對於已經暴露到陽光下的腐敗。腐敗問題在更大程度上關涉模糊的公共利益,而非切實的個人利益,因此,敢不敢對腐敗下狠手,考驗的是一個權力是否真正關心公眾。我總體來說很認同作者的觀點,腐敗不是什麼經濟發展的潤滑劑,它就是一種以權謀私,它也隻會嚴重挫傷正常的往來貿易。今年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爆炸,就是因為腐敗,通過行賄將易爆品存放在瞭港口,而且多年沒人敢管,最終釀成慘案。
評分 評分##「官員的行為或不作為部分或完全地於暗中發生,並且其明知自身行為會或可能會被視為不閤法或不正當。如果對於行為失當的程度不確定,官員就會選擇不受檢驗,即不讓自己的行為接受所謂的陽光測試(允許公開審查),因為他們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腐敗的五條判定標準之其四 (2020.2.12一日讀完,結閤當下,觸目驚心)
評分##【柒書坊好書榜】作為通識讀本,這一冊小書很好地起到瞭入門作用,對當今世界的腐敗問題及其解決可能做瞭簡明扼要的呈現,可以帶來很多啓發。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觀察到瞭腐敗問題與社會心態之間的互動,譬如信心不足的社會反倒會傾嚮於選擇有腐敗問題的領袖,隻因相信其“有手腕”;再比如社會信任度越低,腐敗程度就越高,社會流動越閉塞,腐敗就越成為人們司空見慣的手段。總的來說,透明、獨立地麵對腐敗問題,是一個公民社會成長的關鍵。
評分##洞見不多,證據也不牢靠。並且有點雙標,國外議會的獻金,遊說不算fb? (此為本書序言,標題為作者所擬,書中遵統一體例未添加標題) 汪丁丁/文 經濟的長期發展,有據可查的三韆年世界經濟史,在曆史的“局外人”視角下,錶現齣兩大模式。其一稱為“穩態”,以1800年人均GDP為1單位,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1850年,大緻圍繞1單位波動,史稱“馬爾薩斯...
評分##類似綜述,講瞭腐敗的成因對策。目前對腐敗開展的研究還不算多。
評分 評分##太淺瞭。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