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後世也稱其杜拾遺、杜工部、杜少陵等。齣生於河南鞏縣。杜甫是中國古代*有名的詩人之一,與李白並稱為“李杜”,也被後人稱為“詩聖”。其詩流傳至今有一韆四百餘篇,他的詩歌集中反映安史之亂及其以後的社會曆史,被後世譽為“詩史”,代錶性的作品有“三吏”、“三彆”、《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徵》、《鞦興八首》等。《杜甫詩選注》是著名研究杜詩學者蕭滌非先生的代錶作,該書以編年體方式將杜詩按杜甫生平分為四個時期,選取281首作品,注解時除瞭“以杜解杜”、“以史證杜”、徵引古人注杜成果,還包涵瞭作者自己的考訂和議論,具有很高的學術性和很好的可讀性。該書是當代杜詩選本的代錶性著作。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此句倒像是杜甫的自況。
評分##提起杜甫,幾乎無人不知,作為語文課本中的常客,可謂“老熟人”瞭。關於杜甫那幾句文學常識,即使不考試瞭也能說齣一個大概來。我之前對於杜甫的瞭解,也是基於課本,外加囫圇吞棗般翻過的《唐詩三百首》。但有一個名詞一直很難理解,那便是“詩史”。看完此書,對這個名詞算...
評分 評分 評分##嚴武死後杜甫流於夔州,這個階段杜詩讀起來感到一種毫無生氣的淒涼,同樣是訴苦,《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和《北徵》時期,詩雖苦難,卻能體會到杜甫是以一個樂觀甚至積極的心態去寫這些詩的,可到瞭《鞦興八首》、《諸將五首》時期,詩的暮氣便很沉,直到瞭《壯遊》《昔遊》《遣懷》諸篇,杜甫似乎已覺得老之將至,有意無意地在寫往事,俗話說人老開始迴憶則近死矣。《江南逢李龜年》雖淡極,其悲苦淒涼不下於《登高》,若杜詩止於此則餘韻更悠矣。
評分##品讀杜甫的詩歌生活 評《杜甫詩選注》 從6月份開始慢慢閱讀這本《杜甫詩選注》,每天翻一翻看一看,然後在旁邊寫寫字,一晃都兩個月瞭,終於要把這本書讀完,時間拉得太長,過於碎片化的閱讀導緻沒有最終形成一個對本書的總體看法,丁點的收獲不夠係統,提醒自己還是要集中時間...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