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1911—2016),原名楊季康,江蘇無锡人。1932年蘇州東吳大學畢業,同年入清華大學研究院研習。1934年開始發錶作品。1935年留學英國、法國,1938年迴國。先後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西語係教授。1949年後,任外國文學所研究員。主要作品有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論文集《春泥集》、《關於小說》,散文集《乾校六記》。長篇小說《洗澡》.短篇小說集《倒影集》等。主要譯著有《堂·吉訶德》、《小癩子》、《吉爾·布拉斯》等。
《我們仨》是錢鍾書夫人楊絳撰寫的傢庭生活迴憶錄。1998年,錢鍾書逝世,而他和楊絳唯一的女兒錢瑗已於此前(1997年)先他們而去。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後,楊絳在92歲高齡的時候用心記述瞭他們這個特殊傢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結成迴憶錄《我們仨》。
這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貫的慧心、獨特的筆法,用夢境的形式講述瞭最後幾年中一傢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第二部分,以平實感人的文字記錄瞭自1935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並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間這個傢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曆程。他們的足跡跨過半個地球,穿越風雲多變的半個世紀:戰火、疾病、生離死彆……不論暴風驟雨,他們相濡以沫,美好的傢庭已經成為楊先生一傢人的庇護所。
這樣一本書大賣,有點意外,據說已經印瞭四五十萬,排行榜僅次於《希拉裏自傳》。大概是大眾拋棄瞭一位錶演過火的“文化大師”後,需要再找一位有格調的“文化飾品”來裝點吧?書的裝幀果然有品格,書皮是淡棕色的皺紋紙,書攤老闆告訴我這紙是進口的。有一個加印版是綠...
評分 評分 評分##他們經曆過很多,但是在楊絳平實的文字裏一切都像是那麼的平淡無奇!其實不管是怎麼樣的人生,到瞭最後再往迴看,不過也就是那麼迴事!楊絳先生在女兒和丈夫相繼去世以後,一個人又活瞭18年,她肯定是非常想念已經逝去的“我們仨”其中的另外倆,但是正是她內心的強大以及豐富的思想使她得以繼續活下去!
評分##陰雨的下午,不想齣門。 綣在溫暖的小屋,美祿的香氣升騰。 從書架上取下楊絳的《我們仨》。 緩緩閱讀。 閱讀於我是件美妙的事情。 怎樣的文字,怎樣的書頁,怎樣的一種情緒。 第一次讀楊絳,怕是十年前的事瞭。 《洗澡》 脫褲子割尾巴 記憶深刻的一句話 那是文革時的故事 離...
評分##2019069紙質。二刷,一刷 幾年前 印象不深。太愛瞭 愛楊老師的文筆 愛那個年代的環境 發生的事 漂泊 居無定所 與書有關的一切等等 除瞭“那十年”。現在是最美好的時代 也是最糟糕的時代 生活美好 物質過剩 寵物當寶 遍地屎尿 可以去哪裏“探險”呢?隻顧低頭避及 還怎麼抬頭欣賞風景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