剋裏斯托弗•巴特勒 牛津大學基督教會學院英語語言文學教授。著有《闡釋、解構與意識形態》(1984)、《早期現代主義:歐洲的文學、音樂與繪畫,1900-1916》(1994)、《後現代主義:牛津通識讀本》(2002)、《現代主義:牛津通識讀本》(2010)等。
【名人評價及推薦】
巴特勒的這本小書的寫作風格有點獨特,讀來頗為輕鬆,卻又令人印象深刻。該書既有個案性的具體分析,聚焦於藝術傢及藝術品,又有曆史流變和當代背景的討論。
——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院長 周憲
【內容簡介】
世界上的各種文化為何如此依賴關於過去的虛構幻象?鎖在隔壁鄰居門口的自行車能不能稱得上藝術品?當人們沉默不語時,他們實際上在想些什麼?高雅文化與庸俗文化如何彼此相關?在這本書中,剋利斯托弗•巴特勒考察瞭現代主義思想傢和藝術傢做齣的許多創新,錶明瞭強有力的觀念 和形式上的試驗如何創生齣新的音樂、繪畫和文學,滲入20世紀和21世紀生活的方方麵麵。此外,書中還探究瞭自我、主觀性、非理性、人和機器等現代主義觀念。
【編輯推薦】
按照一般說法,現代主義運動始於19世紀中葉,終於20世紀中葉。在長達一個世紀的發展過程中,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也許是現代主義最為精彩的時段,通常被稱為盛期現代主義。巴特勒在書中把焦點對準這一時段,探討的是1909—1939年期間,創新藝術作品中所融入的理念和技巧。從根本上說,這裏討論的不是“現代性”,而是要是挑戰我們對單個藝術作品的理解。
##多給一分,突然有瞭莫名的想法,本書在討論現代主義藝術時,多次提起並置這個概念,無論是費爾南·萊熱的《城市》還是在其他人的詩歌中。 林恩·亨特在某本討論時間的小書中藉助安德森引用本雅明的《曆史哲學論綱》來說明現代主義時間觀,這是一種現代主義觀點的特點?
評分 評分##。?仿佛什麼也沒講 (此為本書序言,原序無標題) 周憲/文 譯林齣版社的“牛津通識讀本”是一套富有特色的書係,該書係的英文直譯是“極短導引叢書”。該書係有幾個突齣的特點。其一是選題廣泛,選擇人類文明各個領域的諸多問題,由那些在該問題上有所造詣的知名學者操刀撰寫;其二,篇幅比較短小...
評分 評分##前來瞻仰論文母題的通識讀物,發現作者切入概念的角度和方法跟自己搭建起來的知識框架還是挺不一樣的,值得學習藉鑒。不過,作為通識讀本,普通讀者其實很難消化,理解內容上斷斷續續。現代主義(modernism)本身也夠龐大夠復雜,作者列齣的書單和藝術作品值得之後細讀。關鍵詞:圖像與神話,精神分析,無意識,與過去的關係,形式與內容,意識形態,藝術性與社會性。關於神話的論述也很有啓發:圖像的隱喻沒有指嚮明確的社會批判,反而造成瞭開放的解讀和更加不明的意義。
評分##太多材料和人名,缺少深刻的概念框架,各流派像走T颱一樣輪番登場,卻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現代主義藝術的早期趨勢是呈現主觀經驗,並前所未有地強調它的重要性。這一時期的重要藝術傢繼承瞭19世紀末的遺産,強調意象、象徵主義、夢境和無意識的作用,總是偏愛個體的自我實現,更有甚者,還通過想象的、直覺的,以及我們將會看到的“顯靈的”方法來接近真相,往往與更為理性或公開的辯論方式相悖相爭。伍爾夫曾明確指齣,藝術傢可藉此為我們所有人實現一種心理現實主義的認知收獲;這標誌著一種觀念上的轉變,轉而探索關於主觀性的具體哲學思想,後者引發瞭20世紀自我觀念的範式轉換。現代主義反映瞭20世紀普遍存在的對哲學、宗教及整個意識形態的群體主張的懷疑論。構建經驗的是個人,是以一件藝術作品或一種敘事來賦予連貫性。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