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塔妮娅•克拉斯尼昂斯基(Tania Crasnianski),生于法国,母亲是德国人,父亲是法俄混血。曾为法国巴黎律师公会刑事律师,目前在德国、英国及美国生活、创作。《纳粹的孩子们》是她的第一部作品,出版后广受好评,已被翻译成九种语言,译介至世界多个国家和地 区。
【关于译者】
徐丽松,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世纪交替之际旅居法国多年,陆续于巴黎第七大学、里昂第二大学及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修读语言学及跨文化研究,并在在法国及台湾从事英文、法文翻譯及跨界合作工作。曾荣获第一届中国台湾地区法语译者协会翻译奖。
1940年,这群德国孩子只有4岁、5岁、10岁。他们在战争中备受优待,因为他们拥有身居高位的父亲。这些孩子分别是纳粹要员希姆莱、戈林、赫斯、法郎克、鲍曼、霍斯、施佩尔、门格勒的子女。
对这些孩子来说,德国的战败是一场风暴,是与家人的分离,是优越生活的终结,也是亲身感受希 特勒主义的恐怖。当时的他们天真无辜,对父亲的所作所为一无所知。后来,他们逐渐了解了那些可怕的事实。成年后,他们中有些人谴责父辈的罪行并深感愧疚,有些却无条件地怀念自己被全人类唾弃的战犯父亲。
本书回溯了这些孩子的经历,记录了他们年幼时的家庭生活与成年后的人生。1945年以前,他们是英雄的子女,之后陡然沦为刽子手的后代。他们与父亲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父辈的错误如何影响着后代的人生?……
这本一流的图书成功完成了这一特别艰难的主题。——法国《费加罗》杂志
歌德伦•希姆莱、艾妲•戈林……这些第三帝国高官的子女们的命运如何?塔妮娅•克拉斯尼昂斯基追溯了他们的命运。 ——法国《星期日报》
塔妮娅•克拉斯尼昂斯基并没有对这些第三帝国高官的子女们的行为做出个人评判。她记录了他们每个人的态度——明白该如何面对一段远超出自己命运的残酷历史。 ——法国《观点杂志》
##可以想象写作本书的难度。有一个罪大恶极的父亲是什么体验?父母对孩子有多大影响?影响的规律有几个维度?这些故事都是很好的参考。
评分##人性的另一面
评分 评分 评分##文笔感觉一般,更多在于叙述二战时期,这几个重点纳粹头目的,生平所做的恶魔行径,对子女后来心里生活上的介绍不多。其实,孩纸也是受害者,但这不是逃避,不正视他们父亲生前所做的这些惨无人道的屠杀事件的借口。可能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是父母,但对于广大犹太人对于二战中受到伤害的人民来说就是恶魔。作为子女更应该认真审视这段历史,在二战的漩涡中他们是幸运儿,但战后并不见得就是幸运儿。如何正确面对历史,通过自身不断修正当年父母犯下的错,对于这些纳粹孩子们来说更为重要。
评分 评分##补,想起来忘记了好多,之后可以再看看 不久前,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一篇新作《弃猫,提起父亲时我的讲述的往事》中,首次向外界公开了一个隐私:其父曾是侵华日军的一员,并可能在中国战场参与杀害过战俘。在小学时突然听父亲讲到这些后,他对父亲产生疏远与隔阂,一想到“用军刀砍下人头的残忍光景”,就有一种挥之...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