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英時迴憶錄

餘英時迴憶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餘英時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允晨文化 2018-11-1 平裝 9789869677738

具體描述

餘英時

祖籍安徽潛山,1930年生。燕京大學肄業,香港新亞學院第一屆畢業,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曾師從國學大師錢穆和當代漢學泰鬥楊聯陞。1974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歷任哈佛大學教授、香港新亞學院校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耶魯大學歷史講座教授。2001年6月自普林斯頓大學校聘講座教授榮退。

2006年獲得美國國會圖書館頒發有「人文諾貝爾獎」之稱的「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第一屆唐獎得主。著有《歷史與思想》(1976)、《論戴震與章學誠》(1976)、《紅樓夢的兩個世界》(1978)、《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1980)、《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鬍適》(1984)、《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1987)、《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1987)、《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1995)、《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1998)、《硃熹的歷史世界》(2003)、《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2004)、 《中國文化史通釋》(2010)、《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2011)、《方以智晚節考》(2012)、《論天人之際》(2014)等多種。

從一九三七年抗日開始到今天,是中國現代史上變亂最劇烈的一段時期。我深切感到:如何將這一特殊歷史階段的重大變動在訪談稿中呈現齣來,其意義遠大於追溯我個人生命史的發展。迴憶錄因個人的處境互異而各有不同,這是不可避免的。我一生都在研究和教學中渡過,因此迴憶也隻能騁馳在學術、思想和文化的領域之內。不用說,我所經歷的世變也是通過這一特殊領域得來的。我希望我的迴憶對於這一段歷史流變的認識稍有所助。同時我也相信,一定會有和我同代的其他學人,以不同方式留下他們的迴憶。這樣的迴憶越多越好,可以互證所同、互校所異。齣版這部「迴憶錄」的另一動機:拋磚引玉,激起更多學人追憶往事的興趣。如果允許我再有一個奢望,我想說:我在《迴憶錄》中所記述的個人學思歷程,無論得失如何,也許可以獻給新一代求學的朋友們,作為一種參考。——餘英時

全球華人引領翹望,期待已久的钜作,《餘英時迴憶錄》終於問世瞭。餘英時教授不但是中央研究院院士,第一屆唐獎得主,更曾在2006年獲美國剋魯格學術獎肯定,可謂聲蜚國際。更重要的,他多年堅持的政治立場,從不受各種利誘而動搖,遙居人格者高位。這部迴憶錄具現他從成長求學迄今的心路歷程,以及轉摺,與時代變亂相綰繫,從而形塑生命中深沉與不斷思索的肌裏,是當代難得一見的,最重要的學人心史。從訪談到成書,歷十二寒暑,成書之不易與下筆之慎重,可見一斑。

在一個缺乏理想和理念的年代,《餘英時迴憶錄》的問世,不啻暮鼓晨鐘,發人省思。

用戶評價

評分

##一位身邊的好友強烈推薦,我在好奇之下也買來一讀,由於工作的原因,從2018年的尾巴讀到2019年的開頭。大傢的作品自然是不一樣,平白的字裏行間,透露著人生的種種含義。我讀完最深的有兩個感受:①人的命運很多時候真不是自己能定的,麯摺離奇的事太多,人定勝天有時真的很蒼白;②世間的大勢是一定的,永遠要相信那些普世價值的,浩浩蕩蕩,不可阻擋。

評分

評分

評分

##我深切感到:如何將這一特殊歷史階段的重大變動在訪談稿中呈現齣來,其意義遠大於追溯我個人生命史……

評分

評分

評分

##五星。 最後一段寫張光直院士真讓人心冷,一個傢國情懷很濃的人,心心念念想奉獻於國傢,奈何國傢不需要你,處處碰壁,最後含恨而終,所謂“我本將心嚮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真是時也命也。

評分

評分

##老先生講述瞭自己是如何走上眾所周知的政治傾嚮的,他經曆瞭一個從跟風到幻滅的過程。但本書最有實際價值的,仍是他的問學經曆,結尾說及他與張光直的友誼和爭論,恰反映齣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各自不同的理想,誰的理想更有說服力呢?恐怕隻有曆史之神知道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