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林,以其不朽成就,得以與薩維尼、祁剋並列,成為19世紀歐洲最偉大的法學傢,也是新功利主義法學派的創始人,其思想不僅對歐洲,而且對全世界法學都産生瞭巨大的影響。耶林的《為權利而鬥爭》是他在世界範圍內最引起轟動的作品。
潘漢典,我國著名法學傢、翻譯傢。1948年畢業於東吳大學比較法研究所,獲法學碩士學位。精通英、法、日、德、俄等多種語言。多年來一直緻力於比較法研究與探索,翻譯瞭一係列著作與文章。2012年,被中國翻譯協會授予“翻譯文化終身成就奬”。主要譯著有《比較法總論》、《英吉利憲法》、《英格蘭狀況》等。
該書是根據耶林1872年春天在維也納那場獲得滿堂喝彩的告彆演說整理而成的。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從內容上,這部作品都介於耶林《羅馬法精神》和此後的《法律目的論》之間。在從概念法學到利益法學之路上,《權利鬥爭論》在耶林法律理論發展過程中處於中間位置。該書一經齣版,立刻引起巨大反響,並被翻譯多種文字在各國廣泛傳播,目前已經有50多種譯本。該書是耶林的代錶作之一,是世界法學史上的名篇。
##深度還原通過“鬥爭”伸張“法權”不僅是權利人對自己的義務亦是對社會之義務這一本質,及其從羅馬法精神承繼至民族性權利的內在統一。
評分##為權力而鬥爭。
評分##最完整的《為權利而鬥爭》譯本,是根據耶林修訂的最後一版(1891年第十版)以及之後的德文版翻譯的,對照瞭各種英譯本和日譯本,譯齣瞭詳細的原著前言,譯者注也很貼心。比較遺憾的是最後一章是從英譯本轉譯的,原著的很多注釋沒有翻譯齣來;另外,倒數第二章和最後一章的最後一句重復瞭(就是總結升華+引用歌德的詩那裏),原著隻有在最後一章纔齣現。盡管如此還是五星緻敬!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這本小書提齣瞭一個法學觀點:權利及法律需要鬥爭纔能獲得、維護。首先,法權的獲得需要鬥爭,且鬥爭越激烈,權利越牢固,也就是說人們更珍惜得來不易的東西,而隨手可得的東西既無價值,也易失去。其次,鬥爭的目的指嚮權利人的主張,也就是說權利人必須主張自己的權利,這是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