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黄昏

紫禁城的黄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庄士敦 高伯雨 译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世纪文景 x 活字文化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10 平装 9787208158122

具体描述

【作者】:

庄士敦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1874—1938)

出生于英国苏格兰。先后就读于爱丁堡大学、牛津大学玛格德琳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1898年被派往中国。1919年被聘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英文教师;1924年溥仪被逐出宫后,不再担任该职。著有《儒学与近代中国》《佛教中国》《紫禁城的黄昏》等书。

【译者】:

高伯雨(1906—1992)

原名秉荫,又名贞白,笔名有林熙、秦仲龢、温大雅等,广东澄海人,香港著名学者、散文家,以谙于掌故驰誉香港文坛。曾留学英国,主修英国文学。回国后,在上海工作,抗战期间回港,为多家报社写专栏,并创办《大华》杂志。集结出版的作品有以“听雨楼”命名的文集五种,译注有《英使谒见乾隆纪实》《紫禁城的黄昏》。

★《紫禁城的黄昏》在摘得九项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末代皇帝》中出镜和被提及,它也是该电影的创作蓝本。

★从西方人的角度看中国近代史,与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互为印证。

★掌故大家高伯雨译注,从多方角度辩证性地评述原文。

★两百多条译注,近百张插图,生动还原历史。

庄士敦在中国生活了三十余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通”。1919年—1924年,他身为溥仪的英文老师,见证和参与了溥仪所经历的一系列浮沉奇遇。在这本“目击身经”的实录里,庄士敦不仅书写了末代皇帝从少年时代到青年时代的身世,也借此勾连起从义和团运动到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冯玉祥兵变等诸多重大事件的中国近代史。

译注者高伯雨对书中提及的各个人物生平和风俗习惯都十分熟悉。全书包含两百多条译注,道出历史的诸多隐秘细节,为我们还原了真实而生动的时代面貌。

——————————

仓皇颠沛之际,唯庄士敦知之最详。今乃能秉笔记其所历,多他人所不及知者。——溥仪

就全书“戏肉”,夹叙夹议,精彩非凡;查证引据,颇具功夫,令人佩服。——李敖

译注简直可以独立当成一篇篇短小的随笔来读。我相信这是任何一种紫禁城的黄昏的中译本所无可比拟的——藏书家姜德明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1 1919年,由李鸿章之子李经迈推荐,经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代向英国公使馆交涉,清室聘请英国租借地威海卫行政长官庄士敦为逊帝溥仪的英文教师。 这一年,溥仪十三岁。这位从小就进入紫禁城,几乎没有在父母身边生活过的孩子,平日里喜欢看骆驼打喷嚏,胜过关心遗老和小朝廷的命运...  

评分

评分

评分

##虽然不是全译本,但掌故大家高伯雨的注释旁征博引,大有可观。庄士敦既是溥仪的洋人师傅,除了对学生关怀有加,也不免“为尊者讳”,此时评注的批驳便很有必要了。在溥仪眼中,庄士敦亦师亦友,只可惜庄师傅帮助逃脱了王府的警卫,却又目送他落入了伪满彀中。

评分

##帝师之作,坦诚有趣,书的装帧很舒服。先知道这本书才看的《末代皇帝》,看了电影之后又来补标

评分

##(刊于2020年1月18日“上海书评”,发表时题目改为“庄士敦的帝制情结与高伯雨的家国心事”) 《紫禁城的黄昏》是英人庄士敦(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1874-1938)的名著,迄今已有不下五六个中译本,但是最早的中译本却是最近引进大陆的高伯雨(1906-1992)的译注本(上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