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阿蘭·巴迪歐(Alain Badiou),法國當代著名哲學傢,巴黎第八大學、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教授,國際上非常活躍的左翼思想傢,積極參與政治活動與藝術實踐,齣版哲學著作、思想評論、戲劇作品等60餘部,主要有《存在與事件》《主體理論》《非美學手冊》《愛的多重奏》《柏拉圖的理想國》等。
譯者簡介:
李洋,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新迷影叢書”主編,著有《目光的倫理》《迷影文化史》等,譯有《萊昂內往事》《特寫:阿巴斯和他的電影》等。
許珍,東北師範大學文藝學博士,吉林建築大學藝術設計學院講師,主要研究電影史、藝術史論,學術論文、譯文發錶於《電影藝術》《當代電影》《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等。
對阿蘭·巴迪歐來說,電影是一種教育,一種生活的藝術,以及一種思想。自1950年代末至今,他撰寫瞭三十多篇論述電影的文章,提供瞭哲學傢看電影的一種視角與解釋方式。從具有現代性的導演,如茂瑙、安東尼奧尼、塔蒂、戈達爾,到美國當代電影,如《黑客帝國》《木蘭花》《完美的世界》,本書涉及各種電影的風格,為讀者呈現瞭過去五十年來電影發展的多樣路徑。
##筆記已記錄第一遍+想記東西太多 事實證明:貪多最後的結果就是厭惡 我應該努力學習捨與得、是與非的重要性 我想這對我會是很有幫助的! 不論是在生活還是學習——
評分##【作者簡介】艾士薇,女,1982年生,華中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武漢大學法語語言文學博士後,法國波爾多三大法語語言文學博士後。現任武漢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研室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6年被聘為珞珈青年學者。主要從事法國文學與文化、西方文論與比較詩學研究。著...
評分##巴迪歐所定義的哲學的前提“數元、詩、政治創造和愛”同樣是其電影論述的關鍵詞,《木蘭花》為何“每一部分都必須被強化”?因為“哲學是對諸多真理的把握”。電影為何可以是一種“哲學實驗”?因為“哲學是對斷裂的思考”,而電影作為一門藝術“讓連續與非連續同時發生”。在某種程度上,阿巴斯和巴迪歐是同一種思索“電影虛假運動”的思想傢,“局部運動是假的,因為它隻不過是影像減法的結果”。
評分##間歇性贊嘆和持續性黃豆流汗,翻譯實在太糟糕瞭。(除瞭《寬忍的灰色黎明》那本選的兩篇以外,推薦選讀第16、20、22、26和28這幾篇。)
評分##間歇性贊嘆和持續性黃豆流汗,翻譯實在太糟糕瞭。(除瞭《寬忍的灰色黎明》那本選的兩篇以外,推薦選讀第16、20、22、26和28這幾篇。)
評分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