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学,日本生态摄影师。1949年生于日本长野县。1972年开启摄影生涯,作品以自然和人类为主题,旨在向社会传达人类与自然共生的理念。1990年,摄影集《猫头鹰》获第9届土门拳摄影奖;1995年,摄影集《死》获日本写真协会赏年度赏,与摄影集《动物默示录》同获讲谈社出版文化赏。
小原真史,日本策展人,影像作家。1978年生于日本爱知县。多次策划荒木经惟、宫崎学、小岛一郎等摄影师的作品展。著有《富士幻景:近代日本和富士的病》《时间的漂浮:生·摄影·死》(与乔弗里·巴钦、甲斐义明合著)等。2004年,获第10届重森弘淹写真评论赏;2016年,获日本写真协会赏学艺赏。
本书是一份图文并茂、浅白易读的森林动物调查报告书。
主要以小原真史对生态摄影师宫崎学的采访形式呈现。从如何布置无人相机、怎样在密林中找出野生动物的踪迹等问题入手,逐步深入,探讨野生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样貌、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之间的互相影响、以动物之眼反观人类等深度问题。
书中还收录了宫崎学的专栏文章,介绍无人相机抓拍到的动物百态,展现野生动物不为人知的一面。
=======
狐狸:“浅薄无知!谁说我们总躲着他们,我们大摇大摆走他们铺的路,桥梁、砖墙、护栏都是我们的高速公路。”
黑熊:“严重双标!大家同为杂食动物,凭什么人类喷子总抓着我吃(人)肉的问题不放!”
乌鸦:“自以为是!自己每天浪费大量食物,我帮他们回收再利用,还好意思埋怨我弄脏了街道。”
野猪:“胆小怯懦!核污染区有什么好怕的,来呀一起跑跑多快活呀!”
紫蜣螂:“嗯……没有看法,我喜欢吃人类的大便。”
这是对密林深处动物的独家采访,一台台无人相机对准它们,让它们用独特的语言与逗趣的行为,向人类展示森林的法则,以及在它们眼中,人类是什么。
##就服日本人,这么小的题材都能做一本书。一开始看到无人机有点懵,后来看了书才发现这是说红外相机。羡慕日本人日常放红外相机还能看到鹿、熊、野猪等等大动物。看红外相机记录动物就像破案,从很多的线索里可以找到动物的行为和活动痕迹。此外都市里的动物也是有一个意思的议题。作者在书里对人在自然环境、城市环境与野生动物的关系都做了不错的讨论。
评分 评分 评分##没有思考,一切都不免流于浅薄。一个摄影师想拍到什么,这个设想很重要。从拍到的照片中发现了什么,这个发现很重要。摄影师的实践太多了,他最终形成的理念很重要。我非常赞同他经过观察而形成的理念,譬如生与死,人与树,树与兽,兽与人,譬如人的力量在自然界的分量,人的行为在自然界的影响。都很辩证,跟我自己所想当然的理念大不相同,很受启发。 图片,尤其是生与死那一章,非常震撼。他的狗那一章,非常温情。故事,讲述自己想法和做法的,都真切有趣,一个摄影师,是集导演、道具、灯光、后勤、编剧等等的N位一体,动手动脑能力一流! 我喜欢这本书。
评分##年近古稀的宫崎学老师分享毕生改装相机,自动拍摄野生动物的经历,展现野生动物不为人知的一面,让人感叹,自然离我们那么远,又那么近。能够坚持几十年观察野生动物,出版书籍已属不易,难能可贵的是书中还有大量根据现象做出的合理推测和解释,读来收获不小,书中有大段的文字值得整理成读书笔记,细细思考和品位。另外,非常喜欢他在书中展现的价值观,真诚真实、不虚伪。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