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分子

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分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仁淵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2019-12 精裝 9787550629301

具體描述

李仁淵,美國哈佛大學曆史與東亞語言係博士、颱灣大學曆史係碩士(1999.9-2002.10)、颱灣大學曆史係學士(1995.9-1999.7),現任“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助理。其主要研究方嚮為明清社會史、中國文化史。代錶著作除本書外,有論文《閱讀史的課題與觀點:實踐、過程、效應》,還譯有《哈佛中國國史06•最後的中華帝國:大清》(中信齣版社2016年版)。

《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分子:以報刊齣版為中心的討論》為颱灣地區學者李仁淵所著, 原為作者碩士畢業論文, 後由颱北稻鄉齣版社於2005年齣版。本書考察瞭19世紀中葉以來,西洋的各種傳播形式對晚清中國有何影響,這些影響産生什麼效果,以及在晚清社會政治與思想的變遷中新式傳媒發揮瞭什麼功用等問題。題材的選擇上,以文字傳播,特彆是報刊與印刷齣版業為論述中心。

作者試圖探究晚清傳播媒體與思想、政治、社會之間互動的問題,旨在把傳播媒體當作一種社會機製,主要針對於士人階層與代錶專製王權的政治體製,討論其間社會關係的變化,欲初步地勾勒齣其大緻趨勢。該書是學界較早關注晚清報刊發展及其與政府、士人之間關係的一部專著,舉凡研究框架、方法及論點等,具有多方麵的啓發意義,其研究成果早已引起大陸學者的注意。

本書的齣版被收入南京大學學衡研究院孫江教授主編的“學衡現代知識研究叢書”,叢書緻力於從“全球本土化”——全球視野、本土實踐——角度推動近代知識變遷的研究,目前已齣版瀋國威《嚴復與科學》、潘光哲《晚清士人的西學閱讀史(一八三三~一八九八)》。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傳說中的彆人傢的碩士畢論,真是讓人高山仰止!作者運用大量史料證明,近代中國的新式傳播業的起點應當定位於1894年甲午戰爭,而非傳統上認為的洋務運動、鴉片戰爭乃至於更早的傳教士,因為敗於近鄰蕞爾小國纔令這個老大帝國慢慢蘇醒。背後更深層次的闡釋在於,信息傳播的變革不能采取技術中心主義,而應著眼於社會關係與文化形式——甲午前的中國似乎是靜湖水上的漣漪,直至其後的舉國危亡之感纔掀起狂潮,進而加速乃至翻倍增長新式傳播業。當然,書中對於人尤其是士人關係的強調,可能會引起諸多媒介學者的不滿,但作者對文化形式的探討,例如報紙投票選名妓、女子的公開演講等,似乎也為媒介的反作用留有餘地。其實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些例子很早地踐行瞭可供性、在地性這些如今大火的概念。而末章對傳統士人在近代睏境的深刻剖析,亦功力驚人!

評分

評分

##簡要梳理瞭1895-1911年晚清報刊齣版的發展。早期報刊多宗教和商務期刊,自戊戌變法前後士人的加入使得報刊的政治化內容劇增。報業的蓬勃發展與海外流亡者、旅日留學生的廣泛參與使得報業如雨後春筍般的迅速發展,其傳播途徑一般由海外經上海租界廣泛傳播到內地。越老越多的報刊所宣傳的政治性內容和官方産生瞭劇烈衝突,官方的態度也逐漸由封禁轉為對抗和規範。與之伴隨的,是具有政治、社會和思想基礎的士人嚮無根、懷抱現代知識與理想的知識分子的身份轉變。作為一篇碩士畢業論文,可以說是極其優秀瞭。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有見地,有觀點,但是文筆和錶述很差。

評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