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凯特琳•柯林斯(Caitlyn Collins),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社会学助理教授。她的工作已被《大西洋月刊》、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和《华盛顿邮报》报道。现居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
译者
汪洋,上海海事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及语言测评。
周长天,上海教育出版社副编审,主要从事高中英语教材引进和编撰。
两人是工作伙伴,也是生活伴侣。各自的本职之外,翻译既是安静的爱好,亦是有益的消遣。继《旁观者》之后,这是两人共同翻译的第二本书。
☆腾讯新闻&BOSS直聘联袂推荐
☆美国专业与学术杰出出版奖获奖图书×公理商业图书奖铜奖作品
☆历时5年,135位职场妈妈,4种迥异的家庭福利政策模式,刷新你的“妈妈观”!
☆直击当代职场妈妈的焦虑根源,颠覆工作与家庭平衡的传统目标
瑞典为什么有“爸爸月”?德国的产假为 什么从3年缩减到12个月?意大利的婆婆也带娃?美国的“妈妈岗”是什么?
☆职场妈妈的未来会好吗?
时代在进步,女性要真正走出困境,还要激发男性的觉醒,不光两性关系需要一个全新的定义,婚姻与育儿的价值一定也需要重估。
从个体家庭到公共社会,是时候重新分配育儿责任了!
当一名职业女性成为妈妈,她必然要面临事业和家庭之间的冲突,这是理所当然的吗?
这本书告诉我们,不!
本书以美国职场妈妈的困境为出发点,选取了社会政策和文化环境非常不同的四个国家——瑞典、德国、意大利、美国,对其中的135位中产阶级职场女性进行访谈,调研她们想要以及需要什么样的支持以缓解工作和家庭的冲突,从而从国家制度、市场配置、文化氛围等角度,试图勾画一种对职场妈妈更为公平并能够提供更为充分的支持的社会图景。
##北欧(瑞典是对女性最友好的 女权成熟 男人有足够的育儿和参与家庭意识 社会福利完善 支持女性工作)其次民主德国 意大利的社会问题(经济下行 就业难 老龄化 生育率低 妈宝男)和社会结构(家庭制)与中国一致 美国最惨 没有带薪产假 没有日托中心和社会育儿支持机构 没有全民医保和最低生活保障 美国个人主义文化还让妈妈们觉得不能兼顾好育儿和工作是自己的错 前段时间看另一本说美国低收入人群的书里 低收入妈妈的生活更是如同地狱 以及日本的低收入妈妈们 总之 如果没投生在北欧 没有意识平等的伴侣 或者没有足够的钱 生和育 都是全世界女性的炼狱
评分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职场妈妈生存报告》引发热议 “我只是生了孩子,为什么整个社会都要惩罚我?”面对这篇爆款公号文的标题,不少女性感到“扎心”。 工作还是带娃?全职太太还是职场妈妈?成为母亲之后,选择坚守职场要面对什么?如何处理工作和家庭的关系?这样...
评分 评分##一份很详尽的报告,但也有比较大的样本局限,受访者全部来自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只能代表很小一部分职场妈妈的声音。比较有价值的点是发现了意识形态的滞后有时会导致平等政策反而内化了某些不平等现象。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