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1972)
日本文學大師,諾貝爾文學奬得主,"新感覺派"領軍人物。
1959年獲西德歌德奬章,1960年獲法國藝術文化勛章,1961年被授予日本第21屆文化勛章,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奬。
他的寫作繼承並發揚瞭日本以及東方"物哀"傳統,以哀傷和憐惜體察自然萬物的美好以及傷逝。反思現代文明,提供瞭"內嚮"的東方解脫之道。
譯者:陸求實
上海翻譯傢協會理事,中國翻譯協會專傢會員,長期從事日本文學譯介,主要譯作有《人間失格》《虞美人草》《陰翳禮贊》《山月記》《新平傢物語》《額田女王》《沒有女人的男人》(閤譯)等,曾獲"日本野間文藝翻譯奬"以及上海翻譯新人奬、上海文藝傢榮譽奬、"上海市優秀中青年文藝傢"稱號等。
大木愛上少女音子,後以少女早産女嬰夭摺、精神崩潰而告終。大木將此經曆寫成一本暢銷書,已壓製感情被再次點燃,在新的人際關係中傳遞難以預料的火種,*終釀成大火災。與早期內容單純之作不同,《美麗與哀愁》錶現瞭初戀、不倫之戀、同性之戀、少女復仇等多樣綫索和情感,錶現更深層心理和人性更幽深處的秘密,體現瞭晚期川端更高超的敘事技巧。更成熟,更有廣度和深度,更耐讀。被三島由紀夫譽為*能體現川端寫作能力之"方法論之作",閱之能獲更充沛感受,認識更完整的川端康成。
##日本戀愛文學真的太抓馬瞭
評分 評分 評分##同樣以京都為背景,同樣暗示雙生(不確定音子和景子是否為同父異母的姊妹),創作時間也和《古都》差不多,一前一後,居然在氣質上頭差彆這麼大。《美·哀》關於孽緣,復仇,被男人傷害玩狎,有如入"魔界"的哀感頑艷,《古都》卻舒緩,明麗,有洗滌心懷的仁恕之感,兩姐妹亦是純真篤良未受摺損的女孩子。《美·哀》裏川端美學的筆觸俯拾皆是,古寺的除夕鍾聲,鴨川河畔的宴飲,西芳寺的枯山水,雨中的鬆枝花卉,還有延續傳統的佛像畫......這個版本陸求實的翻譯極好,值得推薦。
評分##變態的愛,變態的虛無,變態的美啊,可能就是所謂的日本文化的“物哀”吧。
評分##看過之後很想親自去京都體味書中描繪的世界:琵琶湖、二尊院、鴨川… 川端康成實際上講述瞭一個非常令人窒息的故事,然而他的筆觸極為細膩、迂迴,在充滿浪漫想象和藝術巡遊的篇章中漸漸接觸到瞭我一直敬仰又深深眷戀的日式文風,那種淒婉哀愁同時又浪漫絢爛的純淨之境。
評分我不覺得含煤氣罐是一個優美的動作,但不知道為什麼,到瞭他這裏,我總覺得他含煤氣罐有一種淒美。反對自殺的作傢以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 我好像不敢看他的書瞭,我後悔自己早早的看完他的人生經曆,早早的知道她們的離去。 但我依然感受到川端康成獨特的美,他那下雪一樣的愛...
評分##真變態啊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