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奥尔布赖特(Daniel Albright,1945—2015)美国现代主义和比较艺术研究领域的杰出学者,本科就读于美国莱斯大学,在耶鲁大学完成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习,师从现代主义研究专家理查德·艾尔曼(Richard Ellmann)。博士毕业后,他先后在弗吉尼亚大学、罗切斯特大学任教多年。2003年起,奥氏任教于哈佛大学英文系,后加入比较文学系,同时也在音乐系讲授课程。他的学术成就体现在对文学、视觉艺术和音乐的跨界研究上,代表作有Untwisting the Serpent:Modernism in Music, Literature, and Other Arts(1999)等。
在本书中,奥尔布赖特聚焦于诗、画、乐三门主导性艺术,从哲学的高度直击艺术的核心问题:艺术是“一”还是“多”,即艺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问题。西方艺术史上,关于艺术统一观和艺术分裂论的纷争由来已久。奥氏就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功能、艺术品的意义、艺术品与艺术史之间的关系四个方面加以具体考查,并答曰:艺术既是“一”,也是“多”。欧美学界研究诗画关系或诗乐关系的不乏其人,像奥氏这样能在诗、画、乐之间穿梭自如且批评视野如此宽广的并不多见。本书既有哲学层面的宏大思考,又有具体的逻辑论证和细致的文本解读,还配有多幅精美的插图,对比较文学、艺术史和跨艺术诗学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这本书绝妙无比、激动人心,一问世即成经典。它能启发、激发或温和地诱使读者接受其主张(如果“激发”一词不够恰当)。奥尔布赖特显然浸淫于文学、视觉艺术和音乐跨艺术研究多年,可他的研究结果仍出人意料,充满新意。”——西蒙•莫里森,普林斯顿大学
☆“丹尼尔•奥尔布赖特以其宽广的视野、流畅的文笔和精辟的语言,为现代艺术奉献了一部不折不扣的多神教诗学。泛美学是潘神的美学,在这个艺术即一切、一切皆艺术的世界里,充盈着一种无穷无尽的音乐感受力,非常壮观。”——斯科特•伯纳姆,《莫扎特的优美》作者
☆“这本书内容丰富,视野开阔。丹尼尔•奥尔布赖特在书中探讨了文学、绘画和音乐的特殊性,但他并没有将艺术封闭在各自的差异性中,而是对艺术之间的相互转换和最终的统一性加以细致论证,非常精彩。”——贾汉•拉马扎尼,《诗歌及其他:新闻、经文、歌曲和体裁之间的对话》作者
##外来的缪斯神力不涉及我,大概就这个想法……
评分##本來就不好讀,再加上這翻譯⋯⋯
评分 评分##诗画乐,跨界的魅力,博湛通约的素养。泛美学研究打破边际,捕捉所有形式皆内涵的、可释义的因素和可萃取的命题——语言,或者说,表现力。诠释词语、形象、音符,借助修辞、隐喻、象征,来协调统一各种差异,不管这些差异是以何种方式形成的,我们都可以去发现,“学会用上腹部看东西,用肘部听声音,这是艺术作品的使命之一:用皮肤和皮肤下的一切来阅读。”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目前看过的论艺术最“不隔”的学术著作,我的意思是真正深入艺术家的创造思维研究艺术,不过也正是这个原因,本书的行文比较松散,更像是把无数反光聚合,模糊地把握一下那个光源。坏处是我感兴趣的部分都点到即止。北京大雪,阅毕于图书馆五楼,真可说是“一篇读罢头飞雪”。
评分##圣经上有一个著名的篇章:约书亚带领以色列民攻打耶利哥城的时候 没有强攻和销烟,他们连续7天绕城,同心同信,那城就倒塌。这是以色列民齐心共振所被赋予的力量,也是这一次读书活动打动我的地方。 《缪斯之艺》里面有一句话:“歌德说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因为它不是自然,而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