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蒂斯(1908-2001),1908年出生于巴黎,波兰贵族之后。受“精神教父“里尔克的鼓励,自学绘画,取法古典而走入现代,风格独绝。除为毕加索、贾科梅蒂所激赏外,尤得阿尔托、夏尔、加缪等文学大师的赞叹。1956年即在MoMa举办个展,1983年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个人致敬展。2001年去世,曾被称为最后的具象派绘画大师。个人隐秘内敛,影响却堪比毕加索。在世时,已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巴尔蒂斯,这个让毕加索羡慕嫉妒爱的的大画家,这个赞美少女却因为诽谤争议而无法在美国合法展出的绘画大师,无论是早年以贫穷艺术家的身份流落巴黎,还是晚年功成名就隐居古堡,却始终如一地画着——并终生热爱着——少女,光,镜子与猫。巴尔蒂斯生前反对别人八卦他的生平,但最后他自己讲起来却实在够慷慨。自己的创作,童年,对艺术的看法。从母亲的情人,自己的精神教父里尔克开始,毕加索,贾科梅蒂,圣埃克苏佩里,夏尔,阿尔托,加缪,巴特耶...... 二十世纪巴黎那些几乎所有文化名人都悉数登场,一场华丽的艺术盛宴,流动的盛宴。另外,他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理念,自己的创作心路,点评了当代艺术,谈论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及其对自己创作的激励。文字简净优美,叙述节奏明快,形式强烈,短札(每个主题基本保持一页,不超过两页)。古典而又现代:明澈,让你明明白白的感到美,而又似乎总是有一种无法参透的东西盘桓心中。其迷人,一如其绘画所给予的。
##本来是打算随意读一读的,没想到很惊喜,因为感到了人生观的种种契合(大概和同太阳星座很有关系??),也有久违地有个人真诚可信地来聊一聊绘画创作的感觉,而且是我大喜欢的那一路,锡耶纳fresco到普桑到塞尚。沉默的神圣;passage;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现实与梦境并行;与世隔绝以更了解别人;始终追逐直觉;概括与整合,他要把他认知的一切都融合在一个时空里,就是他自己的世界。他说的话都是自己的看法,不引用不委婉,就很直接,与自己的那个融合世界无法兼容的人就是错过的,很礼貌冷淡,也会阴阳怪气,喜欢的人就啰啰嗦嗦说着喜欢,有点看到自己,也喜欢这样的写作。不过,如果我是那晚的杜拉斯,大概也要和他吵架不欢而散哈哈;还有他写到两任妻子时候的求生欲也是有点好笑哈哈。PS. 线装书真好
评分##只有巴尔蒂斯那样画少女,天真有邪。本书异常平静,以盛大的朋友圈(像一部20世纪文艺点将录),来衬托他自己的高隐。有奉送给读者的甜瓜:里尔克是他母亲的情人、是他精神上的教父;他与第一任夫人青梅竹马,他与第二任夫人恩爱有加;他自封“猫王”;他对于中国一往情深,甚至读过苦瓜和尚禅语录;他是虔诚的天主教徒,画画时会祈祷。但我直觉,他并没有真的敞开心扉,他解释了怎么画,但没有解释为什么画,那神秘的幕布依然是半揭开的状态。
评分 评分 评分##生于艺术之家,又有里尔克为其作品背书,还时不时受到天主的所谓“感召”,不是每个艺术家都有巴尔蒂斯这般际遇,但这并不应该是自诩艺术正宗的巴尔蒂斯瞧不起同行的原因。何况艺术正宗凭谁定义?巴尔蒂斯强调艺术是一场朝圣之旅,是前反思域的灵感天成,可我偏要说艺术同样可以是戏仿与拼贴,是对反思的再反思。当然,现代艺术讲得不一定对,但问题是凭什么巴尔蒂斯就可以以一副遗老遗少的姿态代表艺术指点江山。
评分 评分 评分##只有巴尔蒂斯那样画少女,天真有邪。本书异常平静,以盛大的朋友圈(像一部20世纪文艺点将录),来衬托他自己的高隐。有奉送给读者的甜瓜:里尔克是他母亲的情人、是他精神上的教父;他与第一任夫人青梅竹马,他与第二任夫人恩爱有加;他自封“猫王”;他对于中国一往情深,甚至读过苦瓜和尚禅语录;他是虔诚的天主教徒,画画时会祈祷。但我直觉,他并没有真的敞开心扉,他解释了怎么画,但没有解释为什么画,那神秘的幕布依然是半揭开的状态。
评分##我对美说,请把我搂入你寂静的怀。 钻石般的通航,我一直以来所设想的那种绘画的概念,已经彻底消失了。诗歌也走上了同样的路,被知识分子变得晦涩难懂。莫扎特的作品里所显现的清晰明了,里尔克所追求的那种一目了然,被抛弃掉了。 所以获得知识,就是永远要知道更多。永远要走到更远的地方。要以无限的耐心,甘于沉默,下定决心牢记来时的路。 我经常说,画家应该努力去解释或表达的,不是自己,而是这个世界,是世界的黑暗和秘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