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海倫·文德勒(HelenVendler),美國文學評論界的領軍人物,被稱為當代極為優秀、敏銳的詩歌評論傢之一。1933年齣生於馬薩諸塞州,1960年獲得哈佛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先後在康奈爾大學、波士頓大學等大學任職。1984年開始在哈佛大學英語係任教,兼任美國藝術與科學研究院院士。1990年,被任命為哈佛大學亞瑟·金斯利·波特講座教授。文德勒專注於詩人和詩歌作品的細讀,被譽為具有“鐵血戰士般的戰鬥力”,是一位“力量型的詩歌讀者”。她多年來筆耕不輟,推齣多部關於英美詩人的專著,因為卓越的貢獻,獲得瞭代錶美國最高人文成就的國傢人文基金等無數榮譽和奬項。
在《巴黎評論》上,她解釋瞭她科學傢一般精確的詩歌細讀法和批評實踐原則:“你必須以非常清晰的方式為你的假設提供證據;你的方程式必須是均衡的;左側必須與右側保持平衡。一件事必須導緻下一件事,所有事情加起來必須成為一個整體。我認為這在文學中也是一件極其自然的事情。我強烈認為,你所說的任何話都應該有文本的證據支持,這樣你就可以在歸納和證據之間遵循一個恒定的循環。”
【譯者簡介】
王柏華 北京大學中文係博士,復旦大學中文係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授,“奇境譯坊·復旦文學翻譯工作坊”主持人,艾米莉·狄金森國際學會(EDIS)理事,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詩歌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上海翻譯傢協會理事。獨立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項目《狄金森的實驗詩學及其詩學影響》,與艾米莉·狄金森國際學會閤作組織“狄金森國際閤作翻譯項目”。齣版專著《中外文學關係論稿》,譯著《多元文化時代的比較文學》《中國文學思想讀本》《重復》《心愛的》等;主編《棲居於可能性:艾米莉·狄金森詩歌讀本》“北極光詩叢”“時光詩叢”“世界詩歌批評本”叢書等。
【內容簡介】
本書是哈佛大學詩歌教授文德勒,“最好的詩歌讀者”(希尼語),對美國女詩人狄金森詩歌的細讀之作。150首詩歌經文德勒挑選,有深受讀者喜愛的代錶作,也有鮮為人知的佳作,藉助她剝繭抽絲的細讀功夫,從封存的詩箋裏復活,如花朵,如鏇渦,以鮮活有力的形體,躍然紙上。作為一個無與倫比的詩歌嚮導,文德勒的細讀讓我們放慢瞭腳步,小心翼翼地沉入狄金森詩歌獨具匠心的形式裝置——突兀的詞語、不規範的標點、顛倒的句法、古怪的韻律、迅疾的隱喻等,跟隨她探測愛情、自然、思想、死亡、宗教的本質。本書以機智而嚴謹的詮釋,立體化展現瞭狄金森冰火交織的詩歌演變,她眼中豐富而深邃的世界,以及她隱秘的內心生活;文德勒嚮我們證明,狄金森是一位當之無愧的“革命性的詩歌語言大師”,也是一位“棲居於可能性”的古怪精靈的天纔。
##1、整體翻譯品質應該是中等偏上吧。是指,如果與《棲居於可能性》那本國際閤作翻譯項目對比的話。 2、文德勒毫無疑問是研究狄金森詩歌的專傢與權威,但選取的作品明顯帶有她自己的個人口味,偏文藝與趣味,而不是哲理與晦澀。所以,狄金森晚期那類言辭簡短而意味繁復的作品選入的比例很少,但恰恰是這一部分作品在現當代詩歌創作仍然具有實驗性、啓迪性啊。 3、解讀過於不厭其煩、瑣碎冗餘瞭,完全是個努力勤奮的小機靈鬼研究方式。 如果狄金森持這種滿腦子文法語句去創作,一定是無從下筆(所以語言學傢極少能成為文學傢)而讀者如果每一篇詩歌都這樣去閱讀,確實,學術、專業,但索然無趣。畢竟,詩歌具有多角度、模糊的可解讀性是其重要的魅力之一。解讀點到為止即可,這種初高中語文教育加課外輔導的方式令人窒息。 “詩歌不是一種文學活動;它是生死攸關之事。” ——史蒂文斯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和她生前寫下的近1800首詩至今仍散發著神秘的光暈,一個多世紀以來,吸引著一代又一代讀者及評論傢們的凝視,然而,人們似乎總是剛剛開始理解她所說的。當代著名詩歌評論傢海倫·...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對於不朽,他的策略,是麵相術-”,狄金森詩中如是寫道。文德勒是一位富有科學傢精神的評論傢,她透過狄金森遺留下的詩作——她的“麵相”,通過對字裏行間進行解讀,來探索狄金森心靈的構造。在這本書中,文德勒無疑將狄金森刻畫為瞭一名一絲不苟、用詞審慎的詩人,本書選擇的150首詩也有力地論證瞭一點,至於這是不是“觀察者效應”,自待有更多狄金森閱讀經驗的讀者來判斷。缺少全部的詩歌原文,是這類書籍中譯版的通病,翻譯用詞選擇是否閤適,可以根據文德勒的解讀自行思索,至於評論部分的翻譯質量,由於沒看過原文,無從評價。閱讀此書無疑需要一些耐心,本書開篇選擇瞭一首三行小詩進行大篇幅的評價,對於一開始缺乏對(或者說文德勒刻畫的)狄金森瞭解的讀者而言,有些牽強附會之感,但跟著文德勒讀下去就會收獲一個層次更豐富的狄金森。
評分 評分##“對於不朽,他的策略,是麵相術-”,狄金森詩中如是寫道。文德勒是一位富有科學傢精神的評論傢,她透過狄金森遺留下的詩作——她的“麵相”,通過對字裏行間進行解讀,來探索狄金森心靈的構造。在這本書中,文德勒無疑將狄金森刻畫為瞭一名一絲不苟、用詞審慎的詩人,本書選擇的150首詩也有力地論證瞭一點,至於這是不是“觀察者效應”,自待有更多狄金森閱讀經驗的讀者來判斷。缺少全部的詩歌原文,是這類書籍中譯版的通病,翻譯用詞選擇是否閤適,可以根據文德勒的解讀自行思索,至於評論部分的翻譯質量,由於沒看過原文,無從評價。閱讀此書無疑需要一些耐心,本書開篇選擇瞭一首三行小詩進行大篇幅的評價,對於一開始缺乏對(或者說文德勒刻畫的)狄金森瞭解的讀者而言,有些牽強附會之感,但跟著文德勒讀下去就會收獲一個層次更豐富的狄金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