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夫·戴尔Geoff Dyer】
1958年出生于英国切尔滕纳姆, 被《每日电讯报》称为“很可能是当今最好的英国作家”。他的写作风格极其独特,涉及音乐、摄影、电影等多个领域,并将小说、游记、传记、评论、回忆录等体裁融为一体,形成了奇异而迷人的“杰夫·戴尔文体”。其主要作品包括小说《寻找马洛里》《杰夫在威尼斯,死亡在瓦拉纳西》,跨文体作品《然而,很美:爵士乐之书》(获毛姆文学奖)、《一怒之下:与D.H.劳伦斯搏斗》(入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懒人瑜伽》(获W.H.史密斯最佳旅行书籍奖)、《此刻》(获国际摄影中心摄影写作奖)、《白沙:来自外部世界的经历》、《人类状况百科全书:杰夫·戴尔评论集》(获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等。2005年入选英国皇家文学学会,2006年获得由美国艺术文学院颁发的E.M.福斯特奖。他的作品已被翻译成24种语言。
⭐村上春树推崇备至,毛姆文学奖、E.M.福斯特奖得主
⭐英国国民作家杰夫·戴尔 独一无二的战争书写
⭐一部经典的大战沉思录
战争若不是由墓园、战壕、迷雾、仪式、雕塑和诗歌所合谋编织,它的实质又是什么?
【内容简介】
这和任何一本关于大战的书都不一样。《寻踪索姆河》描绘了作者杰夫·戴尔去拜访旧日战场和战争纪念馆的经历,并陈列了一众和战争有关的图像、影像、诗歌、文本。杰夫·戴尔分析它们、解构它们,试图从中找到战争被叙述和呈现的线索。他发现,在战争还未开始之前,战争的集体记忆就已经在被官方的话语所塑造。
杰夫·戴尔用长诗一样时而繁复、时而干脆的语句,带领读者步入往日的战壕,打开关于大战记忆的谜团和修辞结构。他用自己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现代的人类和大战余震所产生的种种关系,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审慎地去理解这些关系。
##毕竟是“浸染了二手引用的八股文”,期待也不必太高(当然引文大都是非常不错的),虽然作者批评很多战争文学充斥着千篇一律的陈词滥调,但,无论是因他悲诉而中断电影放映这一银镯且抓马的记录,还是诸如“天空是雨中纪念碑石般的灰色”这一类的句子不都同样是教科书级别的陈词滥调吗?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出版页显示4月1版,不知为何直到一战纪念日就是双十一才有预售,到手后很快读完了。如今已不再有参加过这场战争尚且存世之人。时代的失忆使作者思考记忆如何接着决定这场徒劳无功的战争有何意义。本书包含更多格雷夫斯《向一切告别》之后下一代英国青年的回忆,如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奥威尔,W.H.奥登,斯蒂芬·斯彭德还有稍早的C.S.路易斯,他们无法摆脱欧文和萨松的影响,甚至有一种羞耻感,只因刚好错过大战的沉重。战后一代更不必说,如菲利普·拉金只能以诗歌对未经历的战争招魂。诗人憎恶战争,却也对战争释放自身的扭曲人性感到憎恶。最心酸的是当意识到敌人的痛苦,同情和善意却偏偏在暴行之中绽放。尤其震撼的场面描写是那提前挖好的万人冢,吟唱着军歌的士兵途径时沉默不语,心灰意冷。落日余晖,韶华永驻,缅怀墓碑,皆因孤单。
评分##关于如何纪念战争,挺适合此时此刻看看。不排除有人热衷战争,但对我而言反对一切战争,愿足球是现实世界唯一的“战争”。
评分 评分##祖父参加过一战的家族记忆促使戴尔去参观一战旧战场和公墓,思考一战。他的书写方式与刘震云的《温故一九四二》很相似,陈列一战相关的资料,资料即观点。这让我不断走进艾略特《荒原》的氛围。一战后,人们想不通为什么要大战,“苦中作乐,将无能伪装成英雄主义”已成为一种英国精神。他提出令人震撼的观点:历史即未来。 杰夫·戴尔,英国著名的作家,而他的写作风格极为独特,被称为“可能是当今最好的英国作家”,并备受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所推崇,那么他就一定是一位公认的优秀者了。 当然,作为一名优秀的作家,一名写作方法独特的作家,他的作品也是独特的,是不太好阅读的。他的这一本著作《寻...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