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羽捷
作家,策展人,青年文化学者。
著有《万物皆有欢喜处》《世界从不寂静》《人到了美术馆会好看起来》等,翻译作品《哗众取宠》《文艺复兴人》《简洁如相片》。
祝羽捷以书信形式邀约,向30位学者、作家、艺术家发起提问。
主题聚焦当下备受年轻人关注的话题,例如:爱与孤独、身份焦虑、性别偏见、理想主义与金钱观、丧与倦怠感、隔离与宅……
这是一本真实而诚恳的通信集,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追问,更是对自己的反思与所选生活方式的笃定。比起谋 求共识,更重要的是相互的理解和宽容。华丽的表象总会褪去,希望我们都能接受真实的自己,用最朴素的方式袒露心声。
【编辑推荐】
祝羽捷首部书信集,我们该如何过好这一生。30场提问,深度关联当下困惑,尝试在焦虑与摇摆中找到某种确定性,为人生寻找合适的坐标系。
陈嘉映/阎连科/陈晓卿/吴晓波/翟永明/韩松落/苗炜/石康/路内/葛亮/郑执/黎戈……等30位学者、作家、艺术家共同拆解:关于文艺青年之痛,关于怎样面对低谷,关于焦虑与被定义、抑郁与社恐、理想主义与金钱观、逃离北上广还是选择小镇……你正在苦恼的问题,也许就在其中。
我们也许不能改变世界,但至少可以理解自己。这些书信如时间的暗渠,将对生活的思索与真相,抽丝剥茧,浮出水面。
把困惑变成自己的方法,将提问化为笃定的回答。抵住平凡和重复的磨损,专注于眼前对抗庞大、芜杂、纷繁的外界,在大同小异的生活里找到激情和智慧。
—————————————————————————————————————
关于低谷,她说:
远方的人们和你有着别无二致的困惑,彼岸未必比此岸更美,你所躲避的很有可能改头换面再次袭来。
关于自己,她说:
或许我们永远都做不了那个“最好”的决定,但是没关系,你不必事事完美。
关于焦虑,她说:
没有所谓正当的生活,也没有最好的时代,我们没有必要为此焦灼,但如果无法避免焦灼,那就享受焦灼,一半寻觅,一半抵御。
复古式信封书衣设计,重现人与人交流的诚恳与温度。纸张温润,版式文艺美好,适合随手翻读。
##一本文青与文青到对话,给现在的文青和伪文青看。一不小心把自己绕进去了。主题很多,有一些戳中内心、有一些不痛不痒,总的来说可以读一读。当我读到2/3准备弃读时,吴晓波的回信又让我眼前一亮。读书的特别之处,就是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页会让你惊喜还是惊吓。
评分##年轻一代可能不太有写信的经验了,你一句我一句的对话固然便捷,但通信,特别是日积月累的通信,有时会产生奇妙的延续性。小兔的来信则是有主题的对谈,针对性强,但有时也觉得不够喉啊,不够长,或者能不能多聊两封——读者总是贪心,就象等信的人总希望信封能再厚一点:)
评分##就随意阅读的话,还蛮舒服的,强度不高但有收获
评分 评分亲爱的小兔: 看完《羽来信》,我也想给你写一封信。 我从中间作家郑执的那封信开始读,因为写作是我也喜欢的事。而我也是如他所说羞于称自己为“作家”的人,但经他这么一说,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个“Writer”,从二十岁开始写作,一直到现在,没有大成就,但一直真诚地活着,真...
评分##很差。通篇透露出矫情。什么话题都要引导去讲女性主义,讲独身主义。一直在谈社会如何不包容,但是通篇又要强迫别人接受她的女性主义等观点,充满着对于不同意见者的敌视。读着非常令人不适,和副标题严重不符合。但是里面学者的回信,大多谦逊有礼,不似作者咄咄逼人。女权主义就是被作者这样的人给污名化了
评分##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很简单,大量的书信往来能够让我很快的去追忆回过去,能让我迅速的回忆起跃于纸上的趣事,也能迅速的追忆起来青春趣事(即便现在仍觉得自己处在青春的年纪里)。 想起高中时期往来信件的快乐 ,和朋友分散在两个不同的学校,明明只有几公里的距离,却需要漫长...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